水泥制品行業:散裝水泥產業鏈的延伸
摘要:在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礎建設以及房地產的拉動下,水泥制品行業快速發展,其產值已經和水泥業相當,而且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的深化、惠民政策的落實以及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整個水泥產業鏈將向水泥制品行業傾斜,成為價值鏈的最高端,十二五期間必將成為建材行業中最大的產業。但水泥制品行業極為分散、產業廣,整體素質大大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水泥制品的主要產品如管樁等都是橋梁、鐵路、市政、建筑物的基礎,如果沒有明確的政府機構來管理,小作坊式的模式遲早會發生比上海“蓮花河畔”倒樓事件更加嚴重的事故。水泥制品行業是散裝水泥產業鏈的延伸,也是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關聯產品,是水泥使用大戶。水泥制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禁現工作、新農村建設和提升西部散裝率、東西部得以均衡發展以及散裝水泥產業越上新臺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的散裝水泥產業鏈必將是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制品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對水泥制品行業的扶持與管理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水泥制品是指以水泥為基材經過深加工制成的工業產品,具有優良的物理、力學性能,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施工速度快,同時可以按照設計要求定制,壽命長、耐腐蝕、維修費用少、節省材料等諸多優點,因此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在我國城鄉建設、工礦企業、農田水利以及交通、能源、通訊等工程建設中得以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成為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產品。
一、水泥制品行業的現狀及前景
目前我國生產的水泥制品主要品種有: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自應力混凝土管、三階段預應力混凝土管、一階段預應力混凝土管、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鋼筋混凝土電桿和預應力混凝土電桿、預應力混凝土軌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樁)和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PHC樁)、鋼筋混凝土構件和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及市政建設用混凝土制品、彩色水泥瓦和混凝土砌塊及裝飾混凝土砌塊、纖維水泥制品、石棉水泥瓦(板、管)、GRC制品、GRE制品、硅酸鈣板、預拌砂漿裝飾線腳、鋼纖維混凝土井蓋、核電站廢料包裝桶等等。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生產、使用水泥制品最多的國家。
到2005年年底,全國已累計生產各種口徑的自應力混凝土管材107000公里和預應力混凝土管材45000公里,這些管材不僅在城市、村鎮建設、工礦企業建設的輸水管道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農田水利建設中也被大量用于引水上山管道、倒虹吸管道、噴灌管道、排澇管道、小水電站水輪機的引水管道等;累計生產了長6米~15米、各種規格的水泥電桿18200萬根,用于架設輸電、照明、通訊、廣播等線路,節約木材7280萬立方米;累計生產預應力混凝土軌枕28500萬根,節約木材3420萬立方米,這些軌枕已在鐵路干線和專用線上使用。
目前,我國每年生產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約25000公里~30000公里(370萬噸~464萬噸)、自應力混凝土管約3000多公里、預應力混凝土管約2000公里、水泥電桿約600萬根、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約1.2億米~1.5億米、預應力混凝土軌枕約1000萬根、石棉水泥瓦約1.6億標張。同時,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泥制品和纖維水泥制品,不僅能滿足國內建設需要,而且已銷往國外。
在設備配套方面,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水泥制品的設備主要是生產排水管設備、生產水泥電桿設備、生產三階段預應力混凝土管設備、生產一階段預應力混凝土管設備、生產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設備、生產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設備,全國只有為數5、6家專業水泥制品設備廠家。從“七五”末期,我國開始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制管、制板、制樁等工藝技術和設備。發展到今天,全國從事生產水泥制品專用設備制造廠已有100多個。不僅是制造廠數量增多,而且生產規模、專用設備的品種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發展。目前,我國已完全掌握了懸輥法制管工藝技術和設備、芯模振動液壓成型制管工藝技術和設備、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彩色水泥瓦工藝技術和設備、用萬噸液壓機成型大規格纖維水泥板(2980毫米×1200毫米×4毫米~40毫米)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水泥制品和纖維水泥制品的所有專用設備不僅能立足于國內制造,并且達到進口設備水平,產品已遠銷國外。
伴隨著施工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發展,基礎建設的強烈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水泥制品行業以40%的速度快速增長。1986年中國水泥制品行業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為13.806億元,現行價為17.67億元。經過20年的發展,到2005年全國水泥制品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的產品年銷售收入為812.54億元,與1986年相比增長了46倍,在建材工業32個行業中排在水泥、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之后,居第3位。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水泥制品企業2421個,占全國建材企業20868家的11.61%,全部職工(平均人數)已達29.26萬人,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排名第二位,僅次于水泥業。發展到2009年,水泥制品工業增加值為1700多億,相當于5000多億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21000億建材工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將近四分之一,與水泥業基本相當。由于水泥制品集中生產、能耗少、保護環境、質量可控,符合住宅產業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因此,不算年輕的水泥制品行業,將再次煥發蓬勃的生機,得到空前的發展。可以預計的是:“十二五”末水泥總量可能達到20億噸,水泥工廠化加工率將達50%左右,水泥制品產業規模在“十二五”期間有可能突破1萬億元大關,成為我國建材行業中的第一大產業。
二、水泥制品行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取得了很多的成績,這主要得利于我國工程建設的巨大需求。就行業整體而言,我國在應用技術開發、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企業管理水平等方面,與國外一些工業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1、產業結構不合理,行業大而不強。
國內重大工程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拉動了水泥制品行業的發展。但現實中,業內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甚至算是“家庭作坊”。企業生產裝備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職工文化技術水平低,人員素質差,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盡管點面很多,但龍頭企業集群還沒有形成。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批技術裝備水平高、有自主創新能力能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帶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龍頭企業。
2、產品結構依然不合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目前,我國傳統的水泥制品所占比例依然偏大,而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的設計標準、生產規范的制訂相應滯后,影響了推廣應用。國家統計數字表明,2009年水泥制品行業的新產品產值僅為59.15萬元,在建材行業只排到第七位,這與占建材行業經濟總量第二位的地位極其不相協調,遠遠低于水泥制造、建筑與技術玻璃制造等行業。產品開發依然停留在對國外產品的模仿與跟進,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導致市場競爭缺乏差異化,市場秩序還處在較為混亂的狀態,主要表現在集料生產與供應環節、外加劑生產與供應環節以及建筑市場領域的不規范或誠信缺失行為等方面。
3、產品質量差,合格率低,存有質量隱患。
水泥制品比如管樁,一般都是橋梁、鐵路、建筑物的根基,是基礎建設用“百年大計”工程材料,產品質量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現在行業缺乏強有力的監管,企業一哄而上,不管檢測手段是否完備、工藝是否完善、設備是否配套,而是靠低價惡性競爭,產品質量非常憂心,預計每年進入建筑市場的劣質管樁不少于5000萬米。雖然這些管樁有限,但是其危害性的確非常大。而且往往是在某次災害之中顯露出來,以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為代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4、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落后于生產,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
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扶持,我國水泥制品行業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上海“蓮花河畔”倒樓事件就是一個“最經濟最不利組合體”的例子。如果這種現象長期持久的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應扶持大中型企業組建技術中心,增強自主開發能力,組織開展能推動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共性、關鍵性技術的研究,推動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等新技術的開發,加強標準化工作,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障行業的健康發展。[Page]
綜上所述,水泥行業沒有明確的行政管理機構,是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
各地建材局撤銷時,水泥制品尚未成為大規模的工業產品。但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其行政管理職能一直未得到明確定位,行業管理分散,各自為戰普遍,主要依托于協會的協調,協會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畢竟沒有政府的行政職能,缺乏集中而統一的領導,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這是行業較為混亂的根源。
三、散裝水泥辦公室的責任
水泥出廠后,其應用無外乎就是混凝土、砂漿、水泥制品。在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有序、有力的推動下,預拌混凝土基本在大中城市得以普及,預拌砂漿在127個“禁現”城市中也取得了實質的進展,而在水泥制品這個即將成為建材第一產業的領域,散裝水泥同樣大有作為。其意義至少有以下幾點:
1、構成三位一體的散裝水泥完整產業鏈。
水泥散裝化,實質就是構筑綠色的水泥產業鏈,從而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結構。水泥工業通過結構重組、扶大扶強,單純的“水泥廠散裝化”如配置散裝頭、散裝庫、散裝水泥運輸車基本已經實現了,尚未實現的需要通過應用環節的“散裝化”來達到。從使用環節入手,推動散裝水泥的發展就是今后散裝的主要工作。將水泥制品列入散裝水泥的管理職能,做大做強水泥制品行業,這樣實現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量。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制品“三駕馬車”將帶動散裝水泥邁向新的臺階。
2、促進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壯大。
混凝土部品和混凝土預構件,是水泥制品的主要產品。預拌混凝土及其制品,在材料、添加劑乃至設備上互相促進。比如,研究開發并積極推廣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在重點混凝土工程中和制品生產中推薦使用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劑;研究開發高強度、高流態和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加大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開發力度,充分利用活性礦物磨細摻和料;積極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技術,提高混凝土及其制品的耐久性;推廣堿-渣混凝土等生產耐腐蝕混凝土及其制品;在重要的混凝土工程中推廣使用合成纖維,提高抗裂性與耐久性;積極推廣泡沫混凝土等無機高效保溫隔熱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推廣自密實混凝土在某些混凝土工程與水泥制品中的應用;提倡在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中使用機制砂石;推廣能在高溫高壓條件下使用且效果好、價格低的新型混凝土脫模劑;積極推廣使用余漿利用技術和混凝土攪拌站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散辦在推廣預拌混凝土的工作中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通過對混凝土制品的推廣,將使預拌混凝土產業更加壯大,加快中小城市預拌混凝土的普及步伐。
3、為預拌砂漿的推廣開拓更好的應用市場。
預拌砂漿作為散辦現階段的重要工作,推廣的難度較大。主要障礙來源于市場的接受。而水泥制品的推廣和普及,對預拌砂漿的應用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產品化的墻體,更加適用于薄抹灰施工,節省的大量材料成本將改變現在用戶的態度,變為主動購買預拌砂漿;同時,水泥制品的普及,更加適合采用機械化施工,從而充分發揮預拌砂漿的優越性,極大的提高施工效率,預拌砂漿的用戶得到可觀的實惠。
4、水泥制品將跟隨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推動西部地區散裝水泥使用量,逐步實現全國散裝水泥均衡發展。
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地區。比如供水設施、排水設施、公路建設、鐵路建設、西電東送等等重點項目的規劃實施,為西部水泥制品行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在有序的管理和指導下,西部的水泥制品行業將會有快速而健康的增長,從而帶動西部地區散裝水泥的發展。
5、為新農村發散提供新的思路。
農村發散,受困于散裝水泥的儲運、計量,預拌混凝土又存在運輸半徑,而在國外,城鎮化建設,包括政府廉租房建設,大量使用水泥預制件和部品,由工廠產業化生產,運到現場拼裝而成,質量好、施工快,為新農村散裝水泥的推廣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思路。散辦著力于預制混凝土構件的設計、制作及施工安裝一體化研究,扶持規模化生產,降低預制構件成本,最終將高質量的成品送往農村組裝,不僅在農村中得以推廣了散裝水泥,而且符合建筑產業工業化的方向。
6、為散裝水泥注入新的生命力。
“住宅產業化”是城市進步、行業進步、國家進步的一個綜合體現,是一項永遠無限大的工程。散裝水泥工作,在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制品的聯動基礎上,可以積極參與到住宅產業化的推廣和普及中,從更加宏觀的高度實現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將散裝水泥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散裝水泥工作,有政策支持,有機構保障。全國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擁有完整的行政體系,5000多名工作人員,同時“四兩撥千斤”的專項資金。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定位于規范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扶持水泥制品行業科技創新和產品標準化工作的推進,扶持行業基礎的共性、關鍵性技術研究,將會得到水泥制品企業的歡迎,所以,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為實現包容性增長,為子孫萬代的福祉,不僅應該擔付起水泥制品的行政管理工作,而且也能做好這項工作。
今年也是“十二五”計劃的規劃年,國家、行業、省市和企業各個層面都在運籌帷幄,規劃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從中央和國務院不斷出臺的政策可以看到,國家經濟發展的走向已經比較清楚,例如連續穩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區域”特大城市群的發展規劃;西部大開發政策;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等等。這些都預示著在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散裝水泥又將迎來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散裝水泥必將為全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