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集團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
發布會現場
9月20日上午,中國建材集團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行首份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儀式,正式發布了《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中國建材聯合會黨委書記兼常務副會長孫向遠、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副局長楚序平、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監管四司副司長馬銳、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慶丹、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周愛清、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機冶建材工會主席劉海華等政府、行業領導,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董事姜均露、曹德生、王振侯、張健、郭建堂、總經理姚燕,以及多家媒體代表出席發布儀式。中國水泥網作為特邀媒體出席,榮耀見證我國建材行業中央企業首份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過程。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姚燕在發布會上,從經濟責任、環境責任、社會責任“三重底線”原則出發,指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推進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央企業必盡的社會責任;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帶動建材行業走低碳化發展道路,實現社會資源的更優配置是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關注利益相關方訴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把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成為優秀的企業公民是央企履責實踐的重要內容。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講話中說,回顧中國建材集團這些年走過的道路,從指導思想到具體實踐都緊緊圍繞著履行社會責任這條主線,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過程就是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綠色成長的歷程。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可以總結為:大力推進水泥、玻璃行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通過切實轉變發展方式,中國建材走了一條用存量聯合擴大規模,用增量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用管理協同創造效益,提高產業集中度的路子,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全力追求綠色成長,促進了建材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宋志平提出了中國建材集團對社會責任的幾點認識:一是履行社會責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國家建設的必然選擇;二是履行社會責任是作為行業排頭兵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三是履行社會責任是實施國際化戰略,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宋志平表示,剛剛結束的達沃斯夏季論壇提出“正義增長、公平發展”,正義增長對企業而言,就是在追求可持續增長目標時,不僅需要考慮長遠發展的“可持續性”,也需要考慮當前增長的“正義性”,只有正義的增長才是可持續的增長。中國建材集團要做“正義增長、公平發展”的推動力量,就要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核心業務運營的新方式。
《報告》顯示,在履行經濟責任方面,2009年,中國建材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16億元,上繳稅金43億元,利潤總額39億元,繼續保持了平穩、快速的發展。繼2008年首次成為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企業后,2009年再次被評為A級,同時在2007-2009第二任期考核中進入A級行列,并獲得“業績優秀企業”稱號。
2009年,中國建材集團繼續推進水泥行業的區域性聯合重組,在重組存量資產、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加大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增量投入,引導行業發展從重產能、產量向重效益、價值轉變。
中國建材集團加入世界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行動組織,帶領中國水泥企業和拉法基、豪西姆等國際大型水泥集團合作,共同推進水泥低碳化發展,應對全球氣候問題。
《報告》顯示,在履行環境責任方面,中國建材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采用高效環保的現代化大型裝備替換存量產能,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實現工藝升級;在水泥制造企業大力推進余熱發電系統建設,綜合利用污水處理廠淤泥、造紙廠污泥等替代燃料,協同處理城市垃圾。
中國建材集團不斷優化產業鏈,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水泥產品向商混化、制品化、特種化和高標號化發展,實現延伸產業價值鏈的內涵式發展,減少資源消耗,減輕環境負荷。
中國建材集團努力探索高載能企業與環境和社區和諧發展的新模式。中國建材集團的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在原山東安廈水泥集團機立窯爆破原址及周邊,利用原水道建成集觀賞性花木、草地綠化、人文景觀于一身的水泥工業生態園區,構建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人居、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新型工業生態園區。
《報告》顯示,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中國建材集團熱心社會公益,積極參加社區集中推介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的認識和認同,普及安全、節能、環保的建材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節能環保產品和技術的應用,形成和諧的社會環境和社區氛圍,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