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探秘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發展戰略圖

湖北散裝水泥信息網 呂占斌 · 2010-07-06 00:00 留言

  大凡理性的、有眼光的、富于戰略思考的企業家,誰都不愿意在戰略上犯糊涂。企業發展戰略應該與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疆域和發展方向相一致,冒進或滯后都是要吃虧的,南轅北轍更可能翻船觸礁。最考驗決策者智慧的是,要看誰能搶先找準分布在產業發展路徑上的戰略價值點,坐享財富“金礦”!

  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本義,在于把資源轉化為財富進而實現全面發展,而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轉化為物質財富和文化財富的載體,則離不開產業,沒有產業的發展就沒有現代文明進步。當今業內人們駕駛水泥總量增長的列車,盡情地享受著高速發展的快感時,回頭望去,在我們的身后留下些了什么呢?看來以何種方式實現產業快速增長,決不是一個“快”字了得!我國水泥行業正處在生產方式、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階段,從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經營緦從產品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從傳統行業轉變為現代產業。總之,只有通過產業建設,才能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優化。

  為此,業界人士都期望能先于別人拿到一張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疆域的戰略地圖,看清它的經緯度坐標在哪里,拓展自己的據點和領地。

  戰略價值坐標點知多少?

  科特勒的最新價值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尋找戰略價值點的羅盤,他指出客戶追求的價值,主要體現在u(市場上產品或服務的效能)、b(品牌價值)、r(關系價值)、c(市場上產品或服務的成本)、t(時間成本)等關鍵要素上,行之有效的企業運營模式,總是能把客戶的需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客戶利益,推出與客戶選擇情景相契合的市場產品或服務。據此,兩個問號浮出了水面:一是現實中的水泥行業運行方式能否在市場產品或服務上滿足客戶新需求、創造新價值?二是現代散裝水泥產業又將以何種戰略價值點來實現客戶利益?

  不妨逐項進行分析,從市場上產品或服務的效能上看,目前單一水泥產品顯然無法滿足現實的市場需要,產品終端化、個性化、定制化、售后技術服務專業化,已成為贏利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品牌價值上看,終端產品和服務更容易打造品牌價值,僅僅作為原料的水泥則容易被同類產品所替代;從關系價值上看,散裝水泥產業化強調把一般產品供需關系上升到供應鏈層面,上下游之間形成共存共榮的合作共同體;從市場上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上看,過去那種把污染成本和時間成本轉移給后續下游環節,肯定是難以為繼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單位價格可能會高一些,但是終端市場卻能得到一系列后續成本大幅降低的好處,同時使用戶能獲得使用上、管理上的便利性;從時間成本上看,零庫存真正實現了提高工程效率和質量,簡化終端企業組織架構和人員,縮短資金使用周期。如羅伯特·沃爾曼所言:“一個有強勁生命力的利潤點:一要針對明確客戶清晰的需求偏好,二要為構成利潤源的客戶創造價值,三要為企業創造價值。”可見,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發展的戰略價值點,一定要體現在降低企業成本、集中核心業務競爭力、改進客戶服務質量、快速開拓國際市場、降低經營風險和實施品質管理等方面上,并以其強大威力展示“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機制。

  現代產業的戰略價值是撬動市場資源重新配置的杠桿,也就形成了貨真價實的財富機會。從產業開放結構、產品族群結構、產業組織結構、產業知識結構、市場多元結構等層面上,解析現今水泥市場運營活動中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市場特質,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排列在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鏈上那一串串閃光的明珠,或正是我們渴盼尋找的新戰略坐標點!

  ①全流程散裝化。水泥散裝化大趨勢不可逆轉,不管產業發展的速度和狀況如何,不管業內企業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戰略,都不可能游離于散裝化之外,更不應與散裝化背道而馳,如果不把握這個戰略定位,必將與財富機會失之交臂。我國水泥產量已連續保持年增長上億噸,每年增量相當于美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年水泥消費量。截至2008年,全國水泥產量已是1978年的21倍,散裝水泥供應量已是1978年的66倍,每年水泥散裝率平均保持一個百分點的較高增速。毫無疑問,散裝化生存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這不僅僅是產品散裝化,當然更包括作業散裝化、流程散裝化、施工項目散裝化、循環模式散裝化。美、日、德等國水泥散裝化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對我們具有現實的“標本”意義。誠然,散裝化并不是產業的全部,而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低碳型清潔產業。

  ②全產業清潔化。現代水泥產業所追求的清潔生產,不僅僅局限于上游生產領域,而是要覆蓋從源頭到終點的整個產業。確立現代水泥產業發展的產業清潔化定位,才真正意味著我國水泥工業的根本轉型,預示著以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終結。這是一次全產業面臨的前途攸關的大趕考,能否及格達標,國人乃至地球人都拭目以待。產業清潔化不再是企業的負擔,而成為了最有效的競爭戰略。在產業清潔化上搶占先機并有所作為的企業,就意味著已經在產業高端占據了一席之地,具有全產業發展的資格,享受著產業領袖的市場侃價權,使得那些仍在低水平徘徊的企業為馬首是瞻。同時,產業清潔化也不再是可欲而不可求的奢望,企業完全可以通過采用減排降耗增效新工藝和組織模式創新,在水泥生產和使用的全過程中,把環境代價降到最低限度,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清潔產業光靠散裝化是肯定不行的,還離不開占有源頭位置的生態水泥低碳技術。

  ③生態水泥技術。在未來城市生態產業鏈中,現代散裝水泥產業作為廢物最終資源化再生的節點產業亮相。循環利用哪些一度被厭惡的廢棄水泥材料,探尋生態環境和水泥技術相結合的新方向,由生產普通波特蘭水泥(opc)開發生產混合型生態水泥,必然是水泥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趨勢。水泥生產生態化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有效的從源頭“抓住七寸”,例如,一是低環境負荷水泥添加料應用技術:用礦渣、火山灰、粉煤灰、冶煉渣、化工渣、矸石等作為原料進行深度加工燒制水泥熟料;或者以粉煤灰、石灰石粉、礦渣作棍合料磨制混合水泥,節省燒制水泥所消耗的能量,降低co2的排放量。二是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利用水泥生產消化大量廢棄物,節省能源、節省資源、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實現“一站式”資源化利用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三是開發多種水泥和混凝土的外加劑與改性劑,開拓納米技術在水泥中的研究應用,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而要實現低碳化,繞不開能源消耗途徑、實現減少消耗的余熱發電利用。

  ④廢氣余熱利用發電。作為離不開煤燃料的“窯業”,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和開發資源綜合利用,始終是水泥生產過程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面對“富煤、少氣、缺油”的中國能源結構的現狀,低碳能源資源有限,“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國際市場依賴度日益增加這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將余熱發電技術應用于水泥生產制造是增加使用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水泥單位電力能源消耗較高的市場機制下,我國單位水泥電價成本與水泥銷售價格之比值,相當于美國的5倍,歐盟的4.5倍,所以,水泥窯廢氣余熱發電成為我國水泥工業發展低碳經濟“一石三鳥”的大舉措,其社會效益和市場價值都十分突出。所以,從環境生態意義上,還是企業成本效益上,余熱發電技術都是散裝水泥循環經濟模式的一個節點。我們倡導循環經濟模式,決不是簡單追求某一個鏈環的循環利用水平,而是力爭從源頭到末端的整產業循環起來,否則,不僅單一鏈環的循環難以突破,而且上游鏈環的循環利用還可能會成為下游的成本包袱。

  ⑤現代物流供應鏈。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幾乎沒有哪種商品能比散裝水泥與現代物流聯系得如此緊密,壓根就是一對同卵孿生姊妹。習慣上,人們往往只看到現代物流模式在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鏈中的載體和紐帶功能,定義為“供應送貨”,卻忽視了它又是一種生態環境友好的供應鏈模式,還是終端產品和延伸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成為了整個產業價值輸送、品牌威力和科技附加值的重要鏈環。然而,與其他產品物流有所不同,現代散裝水泥物流供應鏈不可能局限于“運送”的簡單流程上,而是要在產業上下游扮演著利益聯結點的角色,恰恰這一點,最容易被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的一些現象所掩蓋。現代散裝水泥物流供應鏈圍繞產業戰略管理目標,通過集合現代電子信息網絡技術、供應鏈技術,應用于水泥運輸、貯存、裝卸、散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的全過程,不僅實現了保護水泥品質、方便貯存、滿足個性化需求、高效作業,更帶來了企業組織集團化模式的新變革,使“雙贏”(win-win即合作雙方均受益)模式成為企業可操作的目標。假如,業內只是喜歡掛上物流的牌子,依然承?舊的水泥產品供應方式“新瓶老酒”,想要徹底根除目前我國散裝水泥物流成本高、中轉設施不到位且經營成本費用大、區域銷售市場半徑狹小的頑癥,只能是一種奢望。[Page]

  ⑥混合材替代熟料技術。要實現如質如量地降低水泥中熟料比例,混合材潛在性能的深度研發和加工是必不可少的。有資料表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早就開始反省純波特蘭水泥的不足,紛紛修訂各自的水泥標準。從2000年到2007年的七年間,日本水泥中混合材的平均摻入量由7%上升到12.3%;德國由11%上升到14.1%;美國由4%上升到6%。目前全球水泥混合材摻入比例(除我國大陸外)平均約為10%。有專家預測在50年以后,全球水泥消費量中混合材替代熟料的比例有望達到60%。假如全球水泥中所剩熟料的比例僅有1/5或1/10,那無疑意味著水泥或將被新型的膠凝材料所取代。當然,我們還是要特別指出,在現實水泥市場中,正泛濫著一種無視gb175-2007標準,隨意機械地摻入填充料的偽科學亂象,這與混合材替代熟料技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甚至還會為“豆腐渣工程”埋下禍根。

  ⑦替代燃料應用技術。水泥行業對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需求是剛性的,但利用含有一定可燃成分替代燃料來降低煤炭使用量,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工業規模應用,實踐表明水泥工業協同燃燒可燃廢棄物,是一項環境安全、經濟合理、工藝成熟的實用技術。2008年德國水泥工業按全國熟料熱耗計算的對化石燃料的替代率已達58%,荷蘭81%,法國34%,比利時50%,瑞典29%,捷克45%,美國24%。目前不少發達國家確立了在2020年對化石燃料的替代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2000年日本水泥替代燃料平均利用量僅為噸水泥6公斤,而到2007年則猛升到49公斤,折算成熟料平均熱耗的燃煤替代率約30%。全球行業領先的5大水泥公司,目前全球范圍內平均燃料替代率為4%-17%,但在歐盟則平均達40%-60%。最新實驗成果顯示,應用機械熱工藝(mtp)將垃圾衍生燃料(rdf)分離成高能量有機成分(例如塑料、橡膠、紙張、紡織品、有機材料)等,確保使用垃圾衍生燃料時燃燒穩定,并可確保將生物風險(例如細菌生長)減至最低,所產生燃料熱值在每公斤20mj以上。替代燃料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1)減少co2排放。(2)保護一次性不可再生資源。(3)降低熟料生產成本。(4)降低合作行業的廢物處理成本。當前全世界每年產水泥28億噸,混凝土30億立方米,消耗大量石灰石、黏土、煤炭等資源,且每年排放co2約20億噸和2億噸粉塵。在這樣龐大的基數之下,哪怕是水泥燃料替代率能提高一個百分點,那將給生活在地球上的現代人都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⑧“預”字號終端產品開發。全程散裝化、產業清潔化、產品定制化的三大趨勢,決定了預制構件、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墻體材料終端產品,必將成為今后市場的主導,也是產業領袖級企業勢在必得的戰略制高點(當然不可能是全部產品族群)。現代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要體現在終端市場上,試想一個終端產品“軟蛋”的行業,怎么可能形成完整產業鏈,早早晚晚會失去市場競爭的資格和生存價值。日前一位水泥企業老板曾對水泥市場現狀發表感言,水泥產業發展不單單體現在產能規模和資源控制上,其實水泥產品的創新更為重要。當節能建筑、綠色建筑注定成為全球未來建筑市場發展大趨勢時,現代水泥產業在這個終端舞臺上究竟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以什么樣的產品形態和服務去占領市場,這是任何一個領袖型企業和企業家都含糊不得的大抉擇。

  全球化勁風的強力推動,市場的網絡化、客戶化和個性化的潮流來勢迅猛,挑戰著傳統水泥工業經濟的運行邏輯,導致資源依賴度高的制造業黯然失色。基于智能型的產業管理思想,由市場導向確定企業產品模式,這種新的市場運行邏輯開始大行其道,所以,當今企業是在強勁的兩種市場機制作用下生存,一是供應便利化(supply-side commoditization),滿足客戶對快捷、及時、效率的追求;二是需求客戶化(demand-side customization),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和產品服務。人所共知,終端預拌(制)產品比項目現場制作可大幅增加節能減排績效,同時還利于改善物流方式,緊密客戶關系,提高質量。終端預拌(制)產品的應用數量和比重,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水泥產業化水平的尺度,也是水泥散裝化的重要保障。美國、日本等國預拌混凝土達到全部混凝土量的60%-80%。據統計,目前全國預拌混凝土實際產量6.78億立方米,預拌砂漿產量416萬噸,距離市場總量的1%還相差甚遠。對于水泥行業來說,不僅要強調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還應極力創新出能為產業下游輸送市場需求的低碳產品,這本是對產業龍頭企業競爭力的最好詮釋。

  ⑨企業跨組織合作。由于產業鏈長、低碳化壓力大等產業特質,水泥行業在轉型道路上會遇到多重難題,可謂是亂云飛渡,所以僅憑借產品、工藝和技術層面的一己之力,不過是揚湯止沸而已,必須變革與發展現代產業組織模式。近年來,發達國家水泥企業間的一些新的合作組織模式應運而生,如動態聯盟組織、供應鏈組織、產業集群組織以及網絡組織等等,都從現代組織制度機制上破解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種種障礙,諸如集中度高導致的規模不經濟、規模擴張導致的資金流死滯、舊有的垂直一體化組織模式導致管理漏洞多等致命難題。這些企業間新型合作組織的演化特征:一是突破了常規的企業組織邊界;二是跨越了微觀企業組織的范疇,屬于一種產業組織的形態;三是新的現代企業合作組織模式設計的基本原理及權變因素,呈現鮮明的現代產業組織模式特點和發展變化趨勢。可以預期這種扁平化組織結構及其在信息傳遞網絡結構和矩陣結構,必將成為當代現代水泥產業化企業集團主體模式。

  單從規模上看,我國年平均14億噸水泥產量,占全球28億噸年水泥產量的一半,卻是由5028家企業生產的;全球另外的14億噸水泥產量,而是由1500家工廠完成的,與其相伴生的是比企業規模小更為嚴重的頑疾:結構不合理、節能降耗壓力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勞動生產率很低,產業素質不高。如何優化規模結構哪?最簡單的方式是通過兼并、聯合重組,擴大企業規模和集中度,爭取形成以若干大而強的水泥生產制造商。2008年,我國千萬噸級的水泥企業集團已超過14家,18家大集團熟料產量已達33175萬噸,占市場份額的37%。然而,畢竟規模不能與優化劃等號,又靠什么支撐單純資源依賴型、拼資金規模的企業集團哪?真正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現代產業領袖哪?

  問題也跟著出來了!產業發展是以價值發展為其實質,核心在于促進資源向財富的轉化,企業是新價值的主要推動者,包括產業上下游的企業組織,終端市場客戶應是合作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和服務的用戶。以往的管理是在傳統的垂直一體化和科層組織中運行的,而“網絡協作”(network orchestration)網絡協作是讓公司在平面化的層面上運作,整個供應鏈流程使不同地區的眾多工廠為某一單一產品而合作,使得這種基于網絡和全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共享。當大企業老板們處于為集中度擴張、擴張、再擴張的沖動中,別忘了組織模式創新才是“貪大”后生存發展的最佳戰略。其實,作為競爭對手的跨國公司其戰略指向已經給出了一個“隱性”的答案,欲想揭開這個謎底,請讀“系列對話”的后續專題。

  ⑩質量、科技、服務的性價比。這很容易被人看作企業微觀運營活動的老調重彈,其實不然。因為科技、服務、質量的性價比,與產品模式、商業模式、產業模式息息相關,決定著市場話語權、客戶盈利能力和終生價值,說到底還屬戰略管理范疇。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中國水泥行業發展已經跨越了資源、資金、資產這三個階段,開始步入產業型階段,也達到了物質技術積累的高級階段,為此,只有占據科技、服務、質量的性價比高端的企業,才能獲取價值最大化,同時也就具備了市場價值傳遞的號召力。[Page]

  經驗性積習往往會裹挾著很強的惰性力,致使人們把注意力仍然還放在規模擴張和大路貨產品等外延層面上,極容易忽視科技、服務、質量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力,以及未來社會機制杠桿可能發揮的作用。從美國及我國的一組數字中,或許能顯示科技、服務、?量的性價比以及降低巨額社會成本的重要意義。美國的混凝土基礎設施工程總價值約為6萬億美元,每年所需維修費或重建費約為3千億美元。美國50萬座公路橋梁中,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橋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壽命不足20年;美國共建有混凝土水壩3000座,平均壽命30年,其中32%的水壩年久失修;而對二戰前后使用30-50年后的混凝土工程進行加固維修的費用,約占建設總投資的40%-50%。再看我國50年代所建設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平均壽命按30-50年計,每年投資規模高達兩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由此可見,若混凝土工程由于質量差出現耐久性不足,不僅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嚴重后果,更會給社會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

  著名質量管理大師約瑟夫·朱蘭曾預言: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涵蓋了科技、服務要素已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追求完美的質量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也是獲得顧客忠誠的一個重要籌碼。在今天的市場格局下,市場份額和利益的相關程度已大大降低,甚至有不少企業在市場份額擴張的同時利潤反倒萎縮,而顧客的滿意和忠誠度卻走上眾目睽睽的臺面上來,成為影響企業利潤高低的決定因素。據調查,老顧客比新顧客可以多為企業帶來20%-85%的利潤。質量等于利潤。

  誰在舞動著描繪戰略地圖的那支如椽巨筆?

  心急的業界老板們一定想弄清來龍去脈:是什么在幕后描繪這張神秘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體系的戰略地圖?又是誰采取什么樣的戰略才能在這場商戰中笑到最后?解析戰略價值點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得出一個超乎常規的認識: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最大的贏家不可能是原料供應商,也不是資源開發商,而是資源整合價值的產業平臺運營商。

  一則,由于現代產業經濟低碳化呈現出的綠色價值優先特性決定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更是首當其沖。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催生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自然也是一股重塑產業版圖的洶涌洪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化,對于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有著不同尋常的決定性的意義。過去掛在嘴邊上的“夕陽行業”、“朝陽行業”呀,其分野則是看該產業對生態環境的貢獻率,實質上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增長,核心是進行能源技術、減排技術和產業結構等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馬克思曾經說過:“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不管是否承認,一場全球性的“低碳經濟”爭奪戰已悄然打響。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低碳革命”,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我們也該不甘人后,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二則,由于現代產業經濟呈現出的信息價值優先特性決定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更是當仁不讓。一定意義上講,產業鏈環的上游源頭固然重要,原料不可或缺,自然資源更是優勢之一,但千萬不要忘記,那種企圖控制產業單一鏈環資源去拼著老命做大,“占山為王”,過度強調產能規模優勢早已是時過境遷,只能再度引發資源透支、惡性競爭、產能惡性膨脹。素稱沙漠之舟的駱駝,總不能靠守著水源而不前行,要想不被渴死,關鍵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早知道哪里有下一個綠洲。對于企業生存發展而言,守著水源只能解一時之渴,準確掌握水源的方位信息才能走向成功。尤其是后現代經濟時代,信息高于一切,掌控了那些鮮活的、分散的、零碎的、多變的信息,不從自己的手邊流逝,才能確保基業常青。

  三則,由于現代產業經濟具有節點網絡化的柔性結構特性決定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更是大補良方。一個現代產業的誕生,總離不開與其相適應的組織架構作支撐,這意味著統治市場多年的、堅固的、金字塔式的傳統層級式組織結構,正在被一點點地解構和邊緣化,逐步淪落成一種非市場主流現象。開始登堂入室、嶄露頭角的是那種具有鮮明社會有機體的特征的產業組織,如分布型組織(海星組織)、互補型組織(虛擬組織),總之更加突出分布式、扁平化、柔性化和高效化。所以說,在新的市場格局之下,再想沿襲傳統直線式的資本、資源控制賺取壟斷利潤,故伎重演,換來的肯定是費力不討好的黃粱美夢一場,是大而強的“龍頭老大”,還是外強中干的“領頭羊”?

  四則,由于現代產業經濟具有反傳統模式競爭力的市場特性決定的,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更是迫在眉睫。我們說,現代散裝水泥產業體系是一個復合體,一個由關聯效應較強的各種產品的生產、經營、市場、科技、教育、服務等主體,通過利益聯接機制所形成的有機整體。它是滿足特定市場需求所進行的一切活動的總和,涵蓋了價值形成和分配的過程,構成了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是現代產業化的高端形式。與傳統水泥行業模式有所不同的是,一是它在一定條件下掙脫了規模不經濟的束縛,現代產業協調成本并不會隨品種增加而遞增,進而影響效率。二是它顯示出強大的網絡效應,隨著新合作者增加帶動了市場網絡總價值的增加,可以形成1+1﹥2的合力。三是它釋放出前沿知識效應,雖說知識一定會散布在整個產業鏈環的不同角落,但知識共享既是共同的群體愿望也是群體的行動。四是它生發出觸媒控制效應,現代產業機體具有新陳代謝功能,機體之間并不越俎代庖。五是它突出價值的核心理念,創造新價值和輸送價值是現代產業運行模式的利益交匯點。

  “今天的一切,只是為了彼岸”。現代散裝水泥產業正以一種嶄新的氣派向我們大步走來,蔚為大觀。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的風霜雨雪中,一向嗅覺機敏的企業家們決不會忘記彼岸在哪里,循著北極星微笑的眼睛前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2:25: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霍州市| 阜城县| 越西县| 宁德市| 榕江县| 邳州市| 定日县| 漳州市| 大名县| 逊克县| 漯河市| 凉山| 仙居县| 云南省| 葵青区| 兰西县| 鹿邑县| 阿克陶县| 葫芦岛市| 章丘市| 武汉市| 虞城县| 宝鸡市| 山阳县| 潞西市| 错那县| 资兴市| 大渡口区| 理塘县| 博白县| 祁东县| 新宁县| 农安县| 通渭县| 万盛区| 连城县| 出国| 哈巴河县| 安顺市|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