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商品混凝土行業問題及對策分析
一、行業概述
自2006年以來,蘇州市商品混凝土產量已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行業地位舉足輕重。“江蘇省2009年混凝土供應量前10名的企業名單”中,蘇州市占五席,分列一、二、六、九、十位。這些企業集團,或總部在蘇州,或主要企業在蘇州。
1、企業總量。全市共有各類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97家。按資質等級分:二級資質17家,占總數17.5%;三級資質78家,占總數82.5%。按地區分:市區37家,占總數的37.5%;其中:中心城區1家,工業園區9家,新區5家,吳中區15家,相城7家。五市共60家,占總量的62.5%;其中,昆山22家,常熟10家,吳江11家,太倉8家,張家港9家。
2、產能產量。截止2009年底,全市混凝土企業設計產能6630萬立方米,其中市區企業為3055萬立方米。2009年全市實際產量2981.5萬立方米,達產率45.0%。其中市區實際產量1438.2萬立方米,達產率47.1%。
3、技術裝備。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擁有攪拌機223臺,運輸車2261臺,各類泵送設備621臺(輛)。已使用GPS企業69家,占企業總數71.1%;已使用ERP企業21家,占企業總數21.6%。其中,市區:攪拌機84臺,運輸車1002臺,各類泵送設備272臺(輛)。已使用GPS企業26家,占市區企業總數70.3%;以使用ERP企業14家,占市區企業總數37.8%。
二、存在問題
1、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引發過度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價格普遍比“指導價”下浮20%以上,高者達下浮29%。產能過剩直接造成投資風險、資源浪費,更導致市場無序、價格混亂,影響產品質量、工程建設質量。
2、結構尚不合理。市區37家企業中,二級資質企業12家僅占32.4%。三級資質企業中,仍有一些企業工藝較為落后,裝備不配套、規模小、能耗高、污染較為嚴重,這些落后產能急須整改、淘汰,或被兼并、重組。
3、人力資源匱乏。有些企業高、中層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尤其是高管人員素質不高,制約行業發展。隨著行業快速發展,新建企業以高薪從老企業中挖掘人才,造成職業經理人,試驗室主任等管理人才短缺,人才梯隊建設遠跟不上行業擴張所需。
4、應收款高居不下。截止2009年底市區企業應收款總計30.6億,每方混凝土累計應收款為212元每立方米,比2008年又上升約30%。混凝土長期處于買方市場,建設單位惡意壓價、拖欠混凝土材料款較為普遍。由于供求關系暫時看不到有逆轉的可能,企業間過度競爭在所難免,應收款居高不下局面難以改觀。
5、利潤下滑。蘇州市每方混凝土利潤,從07年的11.15元每立方米,08年的9.56元每立方米,到09年的8.67元每立方米,逐年下滑。利潤微薄,缺少金融支撐,影響企業生存、發展,尤其影響企業科技創新、新產品研發和“四新”技術的應用。此次對眾多企業調研中,僅愛德公司提及新產品研發(自密實混凝土)就是明證。[Page]
6、質量堪憂。有些企業領導忙于“二子”(接單子、要票子)疏于管理,企業發展喪失源動力和支撐力。調研的企業中,試驗室條件簡陋、臺賬記錄缺失,代做試塊等時有發生。同時,由于拖欠導致企業再度向砂石供應商轉嫁資金壓力,容忍砂、石質量缺陷,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質量。
三、措施建議
1、總量調控,合理布點。從節約土地資源、加強環境保護、減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等方面優化區域布點。在保增長的同時,要注重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要加強對新建攪拌站的管理,杜絕盲目發展、重復建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取經、學習,盡快制定“混凝土綠色生產達標考核辦法”提高預拌混凝土市場準入門檻,逐步調減砼生產能力,減少資源浪費,力求砼企業布局合理、供需平衡,效能充分發揮、市場規范有序。
2、推進節能生產、文明生產,節能降耗、減排治污,逐步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繼續開展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推廣工作,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以信息化帶動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升級。
3、鼓勵、支持具有技術、人才、資金、市場優勢的企業(集團)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模式淘汰落后小企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對預拌混凝土的質量監控,有利于混凝土高新技術的開發、推廣、應用。
4、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創新和機制創新,探索具有地區、產業特色的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的機制,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5、加強監管,規范秩序。建議主管部門切實加強對砼行業的領導和市場監管。一是強化砼資質審查,提高準入門檻;二是注重行業統計,開展動態分析;三是加強質量監督,以質量為主線,從原材料、生產、運輸、澆筑到養護全過程監管,疏堵并舉,監管和引導并重。強化對各方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管,嚴禁在現場施工環節中“加水”,一經發現,嚴肅查處責任方。定期組織對生產企業和項目現場的質量檢查,揚善懲惡,促進企業健全質保體系,穩定產品質量,確保工程結構質量水平;四是發揮備案管理作用,對惡意競爭低價承攬項目造成業主損失或引成質量問題要從重處罰;五是要強化招投標管理,對單項用量5000立方和政府投資項目全面納入有形市場公開招投標;六是充分發揮市府指導價的指導作用,完善對砼價格的詢價、發布及指導,引導企業合理、有序競爭;七是對政府投資工程實行名錄制度,推動企業發展“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市場競爭“由價格向產品和服務質量”轉變,引導社會資源向優秀企業流動;八是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九是注重行業引導,在企業管理方面借鑒文明工地評選標準對企業內部管理提出要求。
6、發揮協會“助手”“參謀”“橋梁”作用。政府可在行業管理職能方面“出思路、定調子、搭框架、抓關鍵”,將部分事務性工作委托協會實施,如行業統計、調研分析、行業培訓、評優創先、信用體系建設等。這樣既有利于政府有重點地加強對行業的監管,也有利于發揮行業協會組織會員、服務會員的職能。發揮行業協會在維護行業利益,減少同行惡性競爭等方面的作用。當前,應建立與完善符合區域環境、滿足社會和企業自身利益的行業自律,互律制約機制,把服務會員的好事做細、做實。
作者:顧國華 李堃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