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品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和特征
一、研究混凝土行業的意義
混凝土行業作為一個中國建筑業原料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客觀上折射出了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現狀和一些問題。
首先。混凝土的生產額和銷售額直接與當地的建筑業發展情況密切相連,也是該地區進行城市化建設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縮影。
其次,混凝土生產的成本與水泥、柴油、砂石等原材料的價格息息相關。其成本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利潤的變化是重要建材業原料價格變化的晴雨表,有重要的意義。
再次,由全國目前兩種不同類型的混凝土市場:位于東部發達地區的進入完全競爭階段和整合期的高競爭低利潤的混凝土市場,以及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尚有部分超額利潤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的出于新興產業階段的混凝土市場,我們可以將東部地區走過的正確道路作為西部地區的后行發展的指導,避免西部混凝土行業乃至建筑業走同樣的彎路。
最后,在混凝土行業中的企業競爭過程中,處于優勢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出色的經營理念、戰略方向,也能為更多行業的激烈競爭中的企業提供良方和參照。
二、全國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全國近五年來混凝土行業發展的情況。我們抽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城市,
江蘇--全國混凝土市場發展最迅速、規模最大;
北京--混凝土市場飛速發展并且進入整合階段;
重慶--中西部地區混凝土行業發展的龍頭老大,處于由超額利潤階段向完全競爭階段過渡的時期;
內蒙--混凝土行業出于新興產業,有良好的前景;
貴州--混凝土行業多年來處于起步階段,并且停滯不前。
中國的混凝土行業處于規模膨脹、企業持續增加的階段,尤其是在東部正在進行工業化城市化的發達地區,以及西部開始經濟起飛的欠發達地區。全國混凝土的實際產量以每年25%到30%的速度遞增,折射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的勢頭。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出。混凝土行業的設計能力與實際產量之間日益增加的差異可能造成混凝土行業目前和日后的供求失衡,阻礙混凝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重慶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和特征
重慶混凝土行業,作為中西部該行業的龍頭老大,是處于從新型朝陽產業向成熟期產業過渡階段的混凝土行業的一個橫截面。在其發展過程中,我們能夠分析出該行業一些特點,提出一些問題。
首先,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價格上漲,嚴重擠占了重慶乃至全國該行業的利潤。
以下是重慶混凝土的價格以及混凝土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水泥的近五年的價格變化。
混凝土的價格指數日趨下降。這說明在更多的進入者的更激烈的競爭調價下,混凝土行業的定價逐漸逼近于平均成本,廠商的超額利潤被瓜分?;炷列袠I更加接近于完全競爭行業了。而水泥的價格指數近兩年呈上升態勢,這無疑讓本來競爭越發激烈而不得不降價的混凝土行業雪上加霜。
然而,重慶混凝土行業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從重慶混凝土發展的現狀,我們基本上能夠將重慶目前的混凝土行業歸人接近于完全競爭的行業,也就是最具競爭性的行業。
我們通常認為完全競爭結構有如下幾個條件。
第一,廠商數目非常多。如果廠商數目很多,單個廠商的銷售量相對于整個產業的銷售量很小,價格接受的行為就更加符合顯示。假設市場中有n個廠商,廠商i的產量為qi,而市場需求函數為P=a-bQ=a-(∑qi),其中P為價格,Q為產量,a和b都為大于零的正數。如果任何一個廠商i的產量%相當于整個市場的產量∑q。都微不足道,則在廠商i看來,他增加產量或者減少產量對市場產量、從而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都可以忽略不計。
重慶混凝土行業前四大企業產量占全市總產量約20%,這是一個很低的集中率,說明混凝土行業不存在市場勢力,也就是說混凝土行業的業內的企業不具有影響市場價格有信息,包括廠商的位置、產品價格和產品質量等等。雖然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眾多行業中隨處可見,但在混凝土行業中,信息透明度確是相當高的。任何混凝土廠商對于其他廠商的報價能夠迅速知曉,從而做出應對。至于廠商的位置和產品質量這些信息更是公開的。[Page]
第四,自由進入和退出。由于混凝土的固定成本投資具有專業性,因此混凝土行業是存在退出壁壘的。同時,由于對混凝土行業過于膨脹從而形成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擔憂,政府已經開始對意欲進入混凝土行業企業或個人加以嚴格的審核和限制。根據重慶市建委下發的渝建發242號文件《關于調整重慶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布點規劃得通知》,對現已基本趨于供求平衡的主城區要嚴格控制設立新的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對基礎條件較好的六個趨于中心城市,可個設置2-3個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對基礎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大力支持建立1-2個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006-2010年重慶市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布點規劃控制表》的明文規范。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主城區盲目投資建設新站的現象,給混凝土廠商制造了進入壁壘。
可以說,進入和退出一定程度的壁壘,是阻礙混凝土行業成為完全競爭行業的唯一摩擦。即便如此,從總體上看的能力,他們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這就基本上滿足了完全競爭市場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產品同質。首先,從質量上來說,混凝土基本上是完全同質的。因為混凝土的構成是有既定比例,而且各廠商的攪拌機攪拌站等設備差異也不大,所以,生產出來的混凝土的品質是一定的,也是穩定的。這樣混凝土的需求方對混凝土的質量需求是沒有偏好的。當然,混凝土攪拌站距離施工地點的距離構成不同廠商混凝土生產的差異性。但是,由于目前重慶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建設在重慶各區內遍地開花,而重慶每個區都有若干個攪拌站,每個施工地點都可以從該區內的幾個攪拌站之中選擇距離它比較近的攪拌站來供應以提高效率,而不同位置的攪拌站也能夠聯系距離它比較近的施工地點的業務,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某混凝土廠商的產品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不可替代的現象,而且實際上每個區各自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的混凝土銷售市場,而在一定的地理范圍之類,混凝土攪拌站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就不再明顯,因此各廠商的混凝土產品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地理位置上是無差異的。既然各廠商的混凝土的產品是可以替代的,這就滿足了完全競爭市場的第二個條件。
第三,完全信息。即當所有的當事人都完全清楚市場的所來,目前重慶混凝土行業的競爭性已經非常強,從而競爭性削價是必然結果。重慶混凝土市場高成本,低利潤的時代已經來臨。
四、北京混凝土行業的問題與啟示
如果說重慶混凝土行業的行業整合才初現端倪,那么北京的混凝土行業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已經讓混凝土行業進入一個注定有一部分企業必須淘汰出局的時期。傷痕累累的北京混凝土市場為重慶等欠發達地區的混凝土行業發展敲醒了警鐘。
近年來的北京混凝土市場已沒有往日的風采。往年排隊現款購買混凝土的情形已經被惡意拖欠、價格惡性競爭、資金短缺等現象所取代。同樣的問題在商品混凝土發展成熟的廣東、上海、江蘇等地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只是沒有北京這么嚴重。
以下是北京市商品混凝土3種型號的市場指導價,實際上C30混凝土2005年6月的北京市場平均價格已經跌破了250元/m3。這與北京市混凝土協會于2005年5月公布的保證混凝土質量的最低價格280元/m3整整相差了30元/m3,而這個最低價格是眾多權威專家經過大量市場調查,參考市場原材料的價格后發布的。而市場上實際形成的價格基本上擠出了任何有可能的利潤空間。
而拖欠成為北京市混凝土行業的另一大患。早在2001年,北京市混凝土行業的拖欠現象就有所表現,如今,過億的拖欠款在北京市混凝土企業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截止到2005年6月,北京市建筑行業中拖欠混凝土工程款已達到100多億,目前已有10多家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處于停產狀。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北京混凝土企業的設備使用情況。截止2005年6月,北京市混凝土生產能力比實際需求量幾乎多一倍,攪拌站供應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量(見下圖表)。企業普遍遇到的情況是開工-不足。設備的總量在不斷上升,而設備的利用率卻在逐年下降,設備的過剩不僅加劇了企業資金困難,而且造成了整個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造成北京混凝土行業上傷痕累累的局面的是前些年該行業高額利潤的誘惑。1996-1999年是北京市商品混凝土發展的黃金時期,生產能力最多僅超過市場需求的20%,北京市建委只是通過資質審核對混凝土攪拌站的數量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所以那時的混凝土行業存在高額利潤,賺錢易如反掌。2000年以后,各種以分站、掛靠名義成立的攪拌站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一企業盲目投資和拆裝站的轉移裂變情況非常嚴重。
有效市場的萎縮、項目資金到位的不及時是北京市混凝土價格下降、回款困難的導火索。
除此以外,混凝土行業的無序競爭、不按游戲規則出牌也妨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供求矛盾導致無序競爭現象愈演愈烈,而無序競爭又進一步激化了供求矛盾,由此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對于處于從惡性競爭市場向成熟市場邁進階段的北京混凝土行業,目前只能從幾個方面著眼走出困境。
首先,企業要團結一致清理欠款,甚至在價格上能夠共同遵守指導價格,不要互相拆臺,互相殘殺。
其次,行業協會和政府相關部門要采取措施對混凝土行業進行整頓和規范,將不符合質量標準以及無資質的企業清除。
再次,支持兼并聯合。在一個行業處于低谷的時候,企業之間的收購兼并將會展開。這有助于讓一些沒有競爭能力、規模小、管理不善的企業退出市場,讓一些規模大、管理完善的企業能夠在規模經濟下發揮更大潛力,特別是進行強強聯合以應對市場競爭。
最后,嘗試外嵌。國內外的經驗證明,在一些發達地區的衰退產業,投入到欠發達地區,常常能成為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目前北京地區的混凝土行業由于過度競爭、要素上升速度過快等經濟原因逐漸的成為衰退產業,但在周邊、西南部等欠發達地區,目前正日益卷入到工業化的進程之中,而混凝土是一個城市工業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所以,雖然在外遷過程中一些地域文化差異的問題需要克服,北京攪拌站向內蒙、西南部外遷已成為一種趨勢,也迎合了那些市場發展的需求。
五、結論
北京混凝土市場的今天也許是重慶混凝土市場的明天。為了讓重慶等欠發達地區的混凝土市場可持續發展,不造成資源的過度配置和浪費,應該從北京混凝土行業出現問題的根源著手。在重慶混凝土市場采取相應措施,規避這些問題,做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社會福利最大化,讓中國工業化順利的前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