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瑞期待中國混凝土行業規范發展
豪瑞中華區總裁Ian Riley
豪瑞進入中國混凝土行業后一直水土不服
在目前我國的水泥產能過剩的形勢下,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成為行業的當務之急。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指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是完善產業鏈、降低市場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舉措,也是國際水泥企業的發展現實。
然而,像Cemex這樣的國際水泥和混凝土巨頭們,進入中國混凝土行業之后,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Cemex從1998年就開始關注和考察中國混凝土市場,但是現在其在中國的混凝土年產能只有250萬方。豪瑞作為全球頂級水泥集團一直注重混凝土業務的發展。2009年,豪瑞集團全球水泥總銷售量為1.319億噸,商品混凝土銷售量為4180萬立方米。但是,其國內重點合作伙伴——華新水泥2009年水泥產能超過5000萬噸,商品混凝土業務經過五年多時間發展之后,產能卻只有400多萬立方米。
豪瑞中華區總裁Ian Riley先生日前接受中國水泥網專訪時表示,華新混凝土業務未能全面開展跟中國混凝土行業的現實情況有很大關系。
Riley認為,在發展中國家,袋裝水泥在水泥銷售中占很大比例,這些袋裝水泥不會走向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在中國,大量散裝水泥被運往大型基建項目,這些工程項目都有自己的攪拌站。相對而言,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比較少。
另一方面,Riley認為中國混凝土行業存在著一些市場外的問題。水泥行業和混凝土行業完全不同,首先表現在行業進入門檻,在中國混凝土行業無論是投資門檻還是技術門檻都非常低,誰都能夠進來,并且運作的資金也不是要求特別高,小公司容易起步。特別是一些和當地政府關系比較好的民營企業,比較容易拿到許可證。而中國在生意場上又是一個十分注重“人情關系”的國家。
此外,混凝土行業和水泥行業的操作模式完全不一樣,混凝土以及上下游企業的不正規的操作模式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普遍存在的逃稅問題,上游砂石供應商不開發票固然成為正規的大企業進入該行業的障礙,小的混凝土攪拌站不要發票和不開發票則使得其在價格競爭中占據強勢,進一步擠壓正規企業在行業的發展空間。
Riley希望,隨著國內商品混凝土市場再經過5至10年的逐步發展,可以逐漸規范起來,更加有利于規范化、現代化的大型建材公司的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