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市預拌混凝土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災后恢復重建是今后兩三年我市面臨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市散裝水和預拌混凝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契機和平臺,而我市散裝水和預拌混凝土的發展,又加快了災后恢復重建的步伐,提升和促進了我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速度。
一、我市預拌混凝土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 “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以下簡稱“禁現”)精神,我市從2006年開始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根據當時的情況,我們在市區只規劃了兩家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但隨著我市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在2008年“5.12”大地震前,我市已發展到4家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隨著我市預拌混凝土工作的順利開展,城市規劃區內建筑工地的“禁現率”和預拌混凝土的使用率均達到92%以上。我市建筑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住房質量的可信度增強;建筑施工環境普遍改善,環境污染和噪聲擾民的現象基本解決;工程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城市建設進程大大提升,有力的促進了我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為地震災區群眾搶建活動板房的工作中,我市各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更是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在時間緊、任務重、面積寬、運距遠、困難多的情況下,各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以災區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全力以赴做好搶建板房工作,極大的彰顯了預拌混凝土快速、優質的優越性和保障作用。“5.12”特大地震的發生,給我們帶來了生命財產的損失,然而,當人們從倒塌的房屋中看到了劣質工程不堪一震的慘烈實事后,從而加深了對工程建筑質量的認識,更改變了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偏見。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工作中,人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很多建筑企業和業主都一致要求使用預拌混凝土,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甚至包括農村建房的業主都要求使用預拌混凝土。對此,我們深深的感受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更是一項事關人民群眾生活,事關社會穩定大局的經濟工作。它要求我們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做好落實。為此,我們根據省委“兩個加快”和市委、市政府“兩年基本恢復、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災后重建目標要求,提出了“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優質快速服務災后重建”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我們要求各縣(市、區)要緊緊把握災后重建的有利契機,加快本地區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發展;二是要求凡是能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建筑工程,無論城區還是規劃區外,都要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大力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市新增預拌混凝土攪拌站20家,總數達到24家,總設計能力達1630萬立方米。使我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6月底,我市上半年共推廣使用散裝水泥158萬噸,比地震前同期的93萬噸增長65萬噸,增長率為69.89%;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123萬立方米,比地震前同期的33萬立方米增加90萬立方米,增長率為272.72%.
二、存在的問題及負面影響
按照市委、市政府“兩年基本恢復、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災后重建目標要求,在我們“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優質快速服務災后重建”的工作目標引導下,為了加快災后重建項目的進程和提高工程質量,各縣(市、區)紛紛鼓勵有條件的業主或招商引資建設混凝土攪拌站,很多商家也看到災后重建工程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廣闊市場和發展前景,主動來我市投資建站。盡管我們一再強調:建站要服從規劃,建站要完善程序,并多次提出“建站有風險,投資要謹慎”的風險警示。但是,在預拌混凝土有“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在高估了我市預拌混凝土市場的使用量和發展前景的沖動下,部分商家不惜投資巨款,甚至不按規劃要求,不顧風險警示,不辦資質手續,貿然建設攪拌站,包括到災區援建的單位也自建混凝土攪拌站(共7家)。致使我市混凝土攪拌站在近一年的短短時間里,新增了20家。我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劇增,雖然也給我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因素,但相應也給我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市場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和不良隱患。
1、產能嚴重過剩。全市24家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總設計生產能力1630萬立方米,但我市目前預拌混凝土的年使用量僅有近300萬立方米,產能嚴重過剩,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2、市場競爭加劇。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客戶競爭加劇,甚至不擇手段詆毀對方、強拉用戶、半路“劫殺”的現象經常發生。
3、投資風險凸現。在競爭中,個別混凝土生產企業的銷量相對減少,虧本經營;有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沒有穩定的用戶,只能為用戶做來料加工,收取微薄的加工費;有的已面臨出賣、轉讓攪拌站的處境。
以上問題的嚴重存在和發展,將導致個別企業為了爭奪市場,拉攏用戶,盡快收回投資成本,會不惜違反國家、省相關部門對預拌混凝土的有關標準、規程、質量和工序控制的要求,不計后果的生產供應預拌混凝土。由此下去,勢必產生預拌混凝土質量無法保障、影響工程質量的嚴重后果,最終將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損失,給黨和政府帶來惡劣的政治影響。
三、應對的辦法和措施
面對我市預拌混凝土市場目前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特別是當災后重建工作兩年基本結束,外省(市)援建單位撤離災區,我市的建設工程項目和規模將大大縮減,預拌混凝土的需求量相應也會減少,屆時,我市預拌混凝土市場“僧多粥少”的現象和矛盾將進一步凸現。為此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應對辦法和管理措施,把預拌混凝土市場可能發生的矛盾和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確保我市預拌混凝土市場健康順利的發展。
1、要積極協調各縣(市)政府盡快出臺適合本地區預拌混凝土發展的規范性辦法和具體措施,嚴格規范和監管預拌混凝土市場的運作;
2、要嚴格把握和控制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再建項目,原則上是從現在起,各縣(市)不得再批再建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羅江縣至今沒有攪拌站,可視情況建設1-2個)。
3、對現有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進行清理整頓,沒有辦理資質手續的,要督促其盡快辦理,對不符合運作資格的,要停止其生產銷售預拌混凝土。
4、積極協調個別攪拌站(主要是援建單位)做好災后重建工作后期攪拌站的出讓、轉讓、撤遷等工作。
5、加強對預拌混凝土市場的行政執法監管,做好生產、質量、價格、供應、服務等方面的規范協調工作。
6、進一步擴大使用預拌混凝土的范圍,凡是能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建筑工程,無論城區還是規劃區外,都要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有條件的鄉鎮,要結合城鄉綜合治理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逐步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
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有利于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現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說,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使用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它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強大的推動力。我們要充分認識發展散裝水泥和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與災后重建、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堅持積極引導,多方協調,規范運作,加強監管的原則,認真做好我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發展的各項工作,為早日實現市委、市政府“兩年基本恢復、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災后重建目標而努力奮斗!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