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混凝土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
日前,云南昆明市福海鄉因攪拌站噪音嚴重擾民,村民為征討“瞌睡權”與該攪拌站發生矛盾沖突,幸而及時制止,沒發生人員傷亡;而在此之前,福州某企業也曾因攪拌站粉塵擾民事件而被投訴強拆,還市民碧水藍天。曾經一度風光的混凝土攪拌站,如今開始要為環境保護“讓路”了,不僅是為響應市民的需要,更是因為保護環境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途徑之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我國各省市加大了對企業環境污染的監督和治理,并解決了一批長期污染環境,影響民生的環境問題。雖然這其中處理了一大批與環境相違規的企業,使得企業的環境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環境污染事件仍是市民抱怨最多,屢禁難止的頑疾之一,尤其是在目前混凝土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一些小型混凝土企業為追求利益,其“環境保護”意識非常淡薄。
我國的混凝土行業雖起步較晚,但其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則快速許多,然而繁榮的混凝土行業曾一度對我國的環境保護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眾所周知,預拌混凝土的運輸和使用半徑有限,因此對廠址的選擇也就有一定的要求,如在繁華的鬧市區建立一個粉塵滿天飛、噪音嗡嗡響的攪拌站,這不僅與國家的環保政策相違背,而且對周圍居民的生活更是一個災難。因此積極的環保意識,綠色的生產施工就成為企業拓展生存發展范圍的有力籌碼。而如何提高混凝土企業的環保意識,以下見解可作參考之用。
一是要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環境意識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要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而一旦可持續發展環境意識的理念形成,那么企業不管是在環境保護認識上,還是在工作執行中,都將融入以保護環境為準則的工作規范。
二是加強企業清潔生產的環境意識和環保科研合作交流。清潔生產則是在綠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以盡量減少粉塵污染,噪音污染、原料浪費為原則,盡可能達到綠色混凝土的施工標準,使其不僅能夠符合時代需求,對于企業自身資金消耗也是一項不小的回報。我國綠色混凝土生產還處在概念階段,沒有加大生產投入,而這需要各方面科研技術人員以及企業政府人員加強合作。
三是提高企業貿易中綠色壁壘的應對能力。在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已成為最重要的貿易壁壘之一,這就增加了我國企業和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難度。目前我國的許多大型混凝土企業想要進軍海外市場步履維艱,要想突破只能從自身下手,那么加強環保意識對于企業的海外進軍來說能夠增強戰斗力。
四是提高企業環保技術創新能力。作為建材中使用比例最大的混凝土而言,要想在當今全球經濟處于寒潮期時逆勢而上,混凝土企業必須要有環境技術創新能力,改進技術,提高工藝流程,提倡循環經濟,節約能源。
五是提高企業環境經營管理意識。環境經營這一新概念、新思路已在一些發達國家中出現。許多企業正在從被動治理環境轉向主動將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轉移到符合社會生態安全,符合綠色消費的軌道上來。環境經營是世界范圍企業經營理論的一次歷史性轉變。目前我國混凝土企業也正面臨著“綠色沖擊波”,而能否做出敏銳的反應,提高企業環境經營管理意識,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曾有人說,環境之于經濟,猶如考試之于學生,沒有學生喜歡考試,但考試確實促使學生提高了成績。近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改善了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隨著國家對環境的越來越重視,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已由過去僅以“環境換取增長”逐漸轉變為如今的“環境優化增長”模式,即把環境保護作為一種手段,使之改善和促進經濟增長,從而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重目標,而這一手段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作用點,也為我國企業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