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拌混凝土:當“海外兵團”進軍中國
預拌混凝土作為散裝水泥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是社會進步、文明施工的體現。混凝土的研制、生產、使用經歷了將近200年的發展歷史。預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攪拌,是混凝土生產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大生產的轉變,它實現了混凝土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是建筑依靠技術進步改變小生產方式,實現建筑工業化的一項重要改革,而且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預拌混凝土企業在我國發展極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廈門等大城市,其發展已經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在西部地區,個別省份的中等城市還沒有一家混凝土攪拌站,即使有混凝土攪拌站,由于種種原因,也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縱觀我國發達地區的預拌混凝土市場,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一哄而上,預拌混凝土市場能力與生產能力存在巨大落差、大多數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面臨著發展后勁不足、市場競爭能力日趨萎縮的不利局面。
如果說以上只是目前預拌混凝土發展困擾的“內因”,那么來自“海外兵團”的這股“外因”力量也不容小覷。
位于德國的海德堡水泥集團成立于1873年,以水泥生產為主業。1953年業務拓展至預拌混凝土領域。業務拓展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廣州及香港有多家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瑞科爾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著名重型建筑材料集團,瑞科爾建筑材料(天津)有限公司系原“西斯爾(天津)混凝土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三座大型攪拌站,公司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可提供各種高、新系列的混凝土產品,曾為天津地區70%重點項目和90%的外資項目提供過混凝土產品。青島也有一家分公司……,這些“海外兵團”進軍中國不僅僅只是瓜分市場份額,而是先進的管理方式以及營銷手段等。
面對“海外軍團”的攻勢,國內企業還處在“夢游狀態”。很多企業都表示對國外企業未作過多的研究,認為他們并未真正對中國市場形成競爭,殊不知,這種思想正慢慢侵蝕著本以惡性競爭的中國混凝土市場。據業內專家稱,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各有優劣,國內企業優在熟悉市場環境和中國建筑技術,劣在企業管理混亂,產品質量保證狀況差。國外企業優在先進的管理方式,劣在對中國市場不熟悉,難以占領主流地位。
然而,在我國目前混凝土市場的現狀下,除了自身“修煉內功”外,對于“海外兵團”的進軍,我們更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發揮本土優勢。要充分利用熟悉市場環境和中國建筑技術等優勢,不斷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及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加快預拌混凝土技術進步,重點在機制砂技術的生產與應用研究、新型高性能外加劑應用推廣等領域有所突破,并形成以預拌混凝土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機構為支撐,政府部門相協調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預拌混凝土企業之間開展競爭,通過競爭提高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使競爭維持在適度、有序的范圍之內,反對不正當競爭,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化解預拌混凝土行業與建筑行業的矛盾與摩擦,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在服務方面的投訴,建立緊密的合
作關系,協同發展,共同繁榮。
二是正視競爭,積極面對。面對“海外兵團”的進入,我們不要去逃避,而是要積極勇敢去面對,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中去公平競爭,共同創造一個健康有序市場秩序。
三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海外兵團”優在先進的管理方式等,對于這些我們更應正視自身管理混亂、產品質量保證狀況差、競相壓價以及墊資等劣勢,認真學習“海外兵團”身上的優點,創造性的發揮能動作用,消除自身缺陷,打造一個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企業。
四是強強聯合,開拓新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小型混凝土企業可以進行重組兼并,進行規范化管理,科技創新,有效利用資源。同時要有高遠的眼光,在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去尋求新的市場。
對于“海外兵團”的進軍,我們其實沒有什么好懼怕的。相反,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倒是期待外資能夠給中國混凝土市場的潛規則帶來一些沖擊,因為有所比較,我們能走得更遠更廣。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