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新財富 · 2009-09-15 00:00 留言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帶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問題已經日顯突出。合理利用建筑垃圾不僅事關環保,同樣蘊藏著豐富的商機。

  上海閔行區一在建樓房倒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友調侃“站起來是小高層,倒下去就是連體別墅了”。雖然這種說法頗有幾分戲謔的味道,但是通過建筑垃圾再利用,“站著是樓,躺下是路”還是可以實現的。

  城市化產生大量建筑垃圾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的固定資產投資,2008年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57%。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2008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我國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積已超過54億平方米。然而,隨之而產生的建筑垃圾也與日俱增,其數量已經占到了城市垃圾總量的1/3左右。

  而4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18000億元、災后恢復重建1萬億元等大量建設項目。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在爭相出臺當地的經濟刺激計劃。從中央到地方,這些投資項目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無一例外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數據顯示,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每1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就會產生500-600噸建筑垃圾。

  盡管大多數建筑垃圾無毒無害,但若簡單填埋,不僅影響城市環境、浪費土地資源,還會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資源的浪費。如何合理利用建筑垃圾不僅事關環保,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借鑒歐美經驗,提升“二級”和“高級”利用

  從歐美國家的經驗來看,現場分揀利用和一般性回填等“低級利用”只是處理建筑垃圾的輔助手段。歐盟國家每年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超過90%,韓國、日本則高達97%。而在美國,每年產生的占城市垃圾總量40%的3.25億噸建筑垃圾中,經過分揀、加工,再生利用率也達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則“填埋”在需要的地方。

  發達國家對建筑垃圾的變廢為寶,主要體現在對其的“中級利用”上,比例占到了建筑垃圾總量的40%。美國的大中城市均建立了建筑垃圾處理廠,負責本市區建筑垃圾的處理。建筑垃圾經處理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種建筑用磚等,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而將建筑垃圾還原成水泥、瀝青等的“高級利用”目前采用的比例還不高。美國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術,可以100%地回收利用再生舊瀝青路面料,其質量與新拌瀝青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時節約了垃圾清運和處理等費用,大大減輕了城市的環境污染。

  與發達國家對建筑垃圾的充分再利用相比,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不足5%。目前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而每10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至少需要6萬平方米的堆放場地。此舉不僅要支付大筆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不管是從環保的角度還是經濟的角度,垃圾再利用的提升空間都十分充足。

  生產環保型磚塊是目前我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主要形式。生產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實心粘土磚,需要不斷毀田取土,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燒制過程中的耗煤量大,排出的煙塵造成巨大的空氣污染。利用建筑垃圾生產環保型磚塊的技術不僅能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能實現更高的利潤水平。以四川省地震后安裝的生產線為例,每匹再生標準磚的成本比當地主要使用的頁巖磚和紅磚成本還要低2-3分錢,這對于以“厘”為單位來計算利潤的磚行業來說,無疑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此外,建設一個年產3000萬匹再生標準磚廠的投資只有200多萬元,遠遠低于頁巖磚廠的700多萬元。

  另外,將建筑垃圾用于地基建設的技術也趨于成熟,正處于推廣階段。最簡單的處理方式莫過于以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天津市奧運場館附近就有個這樣的堆山造景公園,屬奧林匹克配套景點之一。該公園總面積39.86萬平方米,堆山高度為海拔50米,大面積水域、綠地起到了減少風沙、減弱風力、吸滯塵埃、凈化空氣的作用,基本消除這一地域的“熱島效應”,成為天津市西南地區的一塊“綠肺”,對改善周邊地區小氣候具有一定作用。

  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盡管已經起步,但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卻面臨著不小的困難。首先,國內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技術和大型機械設備研發制造還相對落后,而日本、瑞典和德國的技術雖然先進,但設備造價高昂,因此,要投建年產50萬噸的建筑垃圾處理工廠,其總投入高達1.2億元。如果單純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對國內企業來說不太切實際。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建筑垃圾大量存在的問題,實現其循環再利用,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制造相關的處理設備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且如果只是利用某一種建筑垃圾生產單一產品,而不能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其附加產值也不會太高。因此,要有效提高中國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相關法規的“護航”必不可少。在將建筑垃圾視為“建筑副產品”的日本,1977年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并相繼在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再生加工廠,生產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又推出了《資源重新利用促進法》,規定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木材、金屬等建筑垃圾,必須送往“再資源化設施”進行處理。成熟的法規幫助日本實現了建筑垃圾幾乎百分之百的再利用率。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1:56: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恩施市| 松溪县| 南木林县| 时尚| 基隆市| 闵行区| 宣恩县| 象州县| 万荣县| 岳阳县| 静宁县| 阿巴嘎旗| 南溪县| 苗栗县| 扎囊县| 墨江| 丰台区| 清水河县| 浮梁县| 兖州市| 册亨县| 武功县| 库车县| 且末县| 汾阳市| 津南区| 峨山| 余庆县| 南江县| 扶绥县| 大连市| 浑源县| 宜兰县| 高安市| 芦溪县| 马山县| 红安县| 会昌县| 广宗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