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預拌混凝土造就“樓堅強”
日前,網上一篇題為《樓面混凝土強度低質監站勘查湖里三棟問題樓》的報道引人注目,被網友們炒的沸沸揚揚。近日,經過筆者詳細了解得知該報道的具體內容如下: “湖里科技村小區,老程家的房子出現個大窟窿,樓面的水泥用水竟能捏碎。該小區三棟樓都存在同樣的情況,被業主們稱為“豆腐渣”工程。此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昨日下午,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的工作人員來到現場勘查,確定三棟問題樓房的樓面質量不合格:混凝土強度不夠,厚度與設計圖紙的標注也有差距”。我們暫且拋開這個事件不說,翻開報紙,最近幾個月見諸報端的很多新聞,說的不是這幢樓倒了,就是那座橋塌了,讓我們看的“心驚肉跳”的同時,不禁要去想在視建筑質量為生命的今天,為什么質量問題還屢屢出現,問題又出在哪些環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逐漸擴大,促進了建筑業迅猛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工程質量優劣不僅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也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從一系列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是建筑材料的問題,而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水泥和混凝土,而水泥的使用技術難度較低,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科學合理的配置使用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
在報道中,根據福建市質監站陳助理介紹,房屋之所以會成為“豆腐渣”工程是因為以前的樓房建設大多是自拌混凝土,很容易在施工過程中產生問題;而現在的樓房建設采用的是預拌混凝土制度,很好地避免了混凝土強度不夠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房屋之所以出現問題是現場攪拌混凝土導致的直接后果。據了解,在建筑工程中現場攪拌混凝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由于現場攪拌混凝土是由人工直接操作,容易造成攪拌不均勻,計量不準確,使混凝土強度質量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尤其是對大、中型混凝土的澆搗,由于勞動強度大,人工操作效率低,導致混凝土階段性供量不足,造成了結構安全隱患。那么在建筑工程中我們應該使用科學配比、計量準確、承受強度較大的商品混凝土,為了工程的質量和生命安全,要堅決杜絕現場攪拌混凝土。
在目前的一系列報道中,由于混凝土強度不夠引發的而引起的房屋質量問題只是大大小小由于現場攪拌混凝土引發的質量問題中的冰山一角,我們在引以為戒的同時,更要去深刻的反思,誰應該為我們的建筑質量負責,每建設一個工程是不是都應該實行“終身負責制”,爭取在建筑工程中把好每一道關,做好每一個環節,促使我國的建筑事業蓬勃發展,避免有倒樓,塌橋這樣的悲劇事件發生。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