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混凝土行業轉型預拌砂漿的思考
金融危機令許多企業垂死掙扎,想要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中生存下去,對于混凝土行業亦是如此。2008年11月國家啟動了“4萬億投資”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加大對基建設施、新農村建設等投資,這些對于混凝土行業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機遇,但是在這場危機中,大批的混凝土攪拌站面臨淘汰出局的境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混凝土產能過剩。
混凝土行業如何在危機中華麗的變身是目前許多混凝土企業在思考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為,混凝土攪拌站最華麗的變身莫過于經營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自己已有資源的預拌砂漿產業。
對于轉型生產預拌砂漿的企業而言,他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一、技術人才優勢
混凝土企業如果轉型,那么現有技術人員就可以加以利用,因為混凝土技術人員的技能與砂漿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大致相通的,只要加以短期培訓,即可上崗操作。而且試驗室的設備、人員可兼用,如果新建一個試驗室,起碼需要幾十萬元。
二、場地優勢
各個混凝土攪拌站,有的建站已有十到二十年的歷史,占地面積均有10畝以上,并且大部分廠址在交通比較便捷的位置。隨著改革開放,經濟不斷發展,城區周邊可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因此要選擇合適地塊很難。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老廠建新廠,節約土地資源,作為政府理應加以支持和倡導的。
三、成本優勢
不僅場地利用可減少大部分投資金額,而且部分設施設備經改造也可再利用,技術人員成本也可以相對減少。據介紹與新建廠比較,投資可減少50-60%,工期可縮短30%。
四、銷售渠道優勢
銷售對象沒有多大改變,大部分還是原渠道。銷售隊伍仍原班人馬,這不同于招聘銷售人員,需要另開辟銷售渠道,所以這其中也節約了一筆費用支出。這些都成為混凝土企業華麗轉型為砂漿企業,成功占領市場不可缺少的優勢條件。
以上這些優勢給混凝土行業轉型帶來了希望與機遇,但也不是所有的混凝土企業轉型都會成功,任何事情都要視情況而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此作為產業轉型新的起點,砂漿企業還應該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呢?
據悉,建設一個預拌(干混)砂漿廠,無論它的生產規模大小,都必須進行工廠建設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與總體規劃設計,并按生產工藝的要求,將廠房、設備、電氣、附屬設施和道路等合理地聯系起來,使整個工廠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總體設計規劃若考慮不周,可能會帶來生產運行成本高、選址與布局不合理,增加運輸成本等損失。因此,如何使新建的預拌(干混)砂漿生產項目投入的產出效益最大化,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總體規劃設計是關鍵。
對于預拌(干混)砂漿生產工藝設備上,要具備原材料貯存、烘干、配料計量、混合攪拌、成品貯存及散(包)裝和除塵系統等六大類,砂漿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企業要想在砂漿行業中立足發展,那么科學技術的投入、大量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必須的。
2009年全國第三批城市已陸續進入禁現工作,至于砂漿發展前途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論斷,但發展預拌(干混)砂漿已列入“國家循環經濟促進法”,并且國家四部兩局已下發了關于“禁止現場攪拌砂漿”文件促進砂漿的發展。盡管我國砂漿目前處于初始階段,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預拌砂漿產品是環保、節能、確保建筑質量的,同時也是國際上也是廣泛應用的產品,因此發展預拌砂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意義。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