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談金融海嘯給國有企業的啟示
金融海嘯來勢兇猛
對當前這場金融危機,香港媒體翻譯為金融海嘯,我認為這個提法比較準,因為它的來勢特別兇猛。我們都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的力度遠遠大于它,所以我用的詞是廣東話“生猛”,時間很短,變化很快,強度也很大,影響的寬度、深度都很大。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的元素會越來越多。這次危機有這個特點的原因,我認為至少有兩條,一是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加速了金融危機傳播。原來信息傳播很慢,現在有了信息技術,金融危機事件在第一時間傳遍全球,這在以往是沒有的。二是經濟全球化使金融危機迅速向各經濟體蔓延。以前各國經濟相對獨立,受到的影響較小。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經濟體緊密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使金融危機在各經濟體間迅速蔓延,發展成金融海嘯。
這場危機給我們很多啟示
要說國企從這場海嘯中學到了什么樣的教訓,首先就是進一步加深了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系的理解。因為原理好講,度不好把握。美國出現金融海嘯是大投資銀行出了問題,當時一些大投資銀行接連破產,我就說這件事絕對不會淺。因為不是小企業倒了,大企業涉及的資金鏈太長,影響波及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這種信號可以告訴我們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面絕對不會小,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這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要把握好的地方。
我認為,中國30年來比較成功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始終掌握著一個調控的力量。一旦有些失誤,我們能以比較快的速度挽回和補救,這就是國有經濟特別是中央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去年油價狂升,最高升到147美元,但是我們的成品油價格沒有隨之而漲,中國經濟沒有因此受到較大影響,這一點是我們的成功之處。任何一項改革最終手里要有調控這張牌,如果沒有這張牌,就應該把改革縮小或者分步走。
這場危機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不主張國有經濟永遠獨大,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要與之相適應,能駕馭的就放開點,不能駕馭的就少放,這樣會比較平穩不至于出現大的風險。
其次,金融改革中的人性因素也不可忽視。具體來說,就是怎么跟企業領導人的薪酬掛鉤,這要有一個度。從安然事件到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很值得總結的就是這一點。
我認為薪酬掛鉤比例太高,企業領導人的心態就會扭曲,扭曲的心態必然導致行為扭曲,最終的結果也是扭曲的。所以,國資委沒有太多地去推行股權激勵,原因就是不想比例太高。雷曼兄弟公司就是薪酬太高了,才會心態扭曲、行為扭曲和結果扭曲。因此,改革要適度。
第三個值得總結的是要遵循企業發展規律。這也是我們30年走到現在,怎么搞好企業比較重要的一點。企業的經營好壞與所有制性質沒有必然的聯系。要說國有企業搞不好,我不太服氣。因為企業搞好搞壞的關鍵是遵循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律,無論是私有、公有都一樣。如雷曼兄弟公司、安然公司都有董事會,但一樣垮臺。
遵循企業發展規律的核心就是董事會一定要有效運作。我認為,雷曼兄弟公司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董事會沒有有效運作,決策所犯的錯誤跟我們沒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一樣,一個人說了算,成也是他,敗也是他。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該建立一個什么樣的董事會?什么樣的董事會算是有效運作的董事會?保持一個公司有效運作,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公司的有效運作,對國家經濟來說至關重要。
國企是搞實業的不搞投機
中國人講究凡事要有度,要講究平衡,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做應該做的事。中國人謹慎多了一點,美國人可能是大膽多了一點。當然也需要有大膽,但是大膽也有一個基礎,就是在什么基礎上的大膽是能夠承受的。我們要求中央企業在對外投資時,自己的資本金要占50%的比例。盡管國家對有些項目投資允許資本金比例是20%以上,我也要求中央企業要達到50%,原因是一旦出現投資失敗,不至于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五年來,不少中央企業的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都是很好的,目的就是主動權始終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認為,現在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都有局限性,盡管現在有了信息化的手段,這次很多大宗商品價格變化都是跳水價,原因就是大家都迅速知道了這個信息。雖然是這樣,但能看到的還是局部。人對自己能力的估計不能過高,如果對環境的判斷沒有看到全貌,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多次對中央企業負責人說,我們是搞實業的,不要搞投機。我對他們說“天堂不要去想,地獄也不要去想,就踏踏實實過人間生活”。無論做什么事,超出能力范圍的風險都是很可怕的。哪怕一點點,都很可怕,小風險控制不住慢慢會變成大風險。
中央企業要勇于承擔責任
在國家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我們從企業的角度幫政府和社會,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說中央企業是共和國的長子,在家里我也是長子。長子是多做少說,干好了再說。所以最重要的是行動,特別是大企業的行動更重要。中石化提出“干毛巾要擰出三滴水”,不裝修、不換車。中海油的企業領導出差只要當地有辦事處,絕不住賓館。企業的高層領導都以實際行動去做了,其他領導也會按此行事。
我認為一個企業領導,首先要對職工負責。因為破產、走人首先是走工人。出于這樣的責任心就希望自己的企業不要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高、低都難受。盡可能使企業走得平穩是我主要的出發點。我們以前說小企業像舢板,翻了,可以再翻過來。中央企業不是舢板,是航空母艦,不能出問題。不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企業領導要有遠見。越大的船,雷達系統要越好,在很遠的距離就能發現暗礁才不會觸礁,太近了才發現肯定會撞上去,大船的下沉會引起非常可悲的結果。
我2007年底就向中央企業提出要“捂緊錢袋子”,國家提出“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對中央企業來說就是要“手中有錢心里不慌”。企業虧損了高層要減薪,武鋼高管減了50%,中層管理人員減了30%。我們提出減薪不裁員,就是要保證企業運轉,職工才不會下崗。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責任。國資委做的就是落實責任。當了這個企業的領導就是當了一個大家庭的家長,你要對每一個家庭成員負責任。
鋼筋混凝土才能擋住海嘯
凡是一個好的企業,特別是百年老店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基礎。這個基礎就像我們的長城一樣,地基那塊磚應該很牢固,后面再一塊塊往上壘,應該壘得很結實。我還沒有弄明白的,就是雷曼兄弟公司158年的歷史,怎么會倒得這么快,禍闖得這么大,為什么沒有及時發現。這反過來提醒我們,基礎要打結實。“內功”很重要的就是企業的一套制度,就是能夠及時修補自己的不足。
我們對中央企業提出“練內功”,具體體現在對企業員工隊伍的培訓和強化企業基礎工作。中央企業都很重視員工培訓,包括班組長的培訓,都是新教材。“內功”扎實了,應變才有可能。“內功”不扎實,風一吹就倒了,更別說是海嘯。國資委成立以來就是一直抓基礎工作,去治理國有企業的“三亂”弊端:亂決策、亂投資、亂擔保。恰恰這“三亂”,形勢好的時候不顯示,一旦有風一吹就會倒下了。
我相信,中央企業這支隊伍還經得起海嘯,因為我們治了“三亂”,企業主業加強了。氈房擋不住海嘯,要鋼筋混凝土才能擋得住,這幾年我們就是在打鋼筋混凝土,努力做主業,其他的都撤掉。另外把呆壞賬沖了3500多億,風險準備金提了4000多億,抗風險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我不斷提醒中央企業,賺錢時要比別人賺得多,下滑的時候要比別人滑得慢,死要最后死。比如中遠集團現在遇到了困難,但集團手上有500多億元現金,就不怕。隊伍培訓也一樣,中央企業沒有停止過職工技能大賽,只要技能提高待遇都會提高。正因為我們平時注重練“內功”,金融海嘯中我們才不亂。
未來的競爭是更高水平的競爭
我們應對金融危機不是消極應對,“過冬”不是“熬冬”,而是要充分運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冬訓”。要實現“調整優化上水平”,這也是我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上的報告標題,著力點要放在上水平上,而不是維持原有水平。因為美國雖然發生了金融危機,但這是前進中的錯誤,是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虛擬經濟是改革的結果,只是在改革探索中“虛”跟“實”的力度沒把握好,虛多了就“虛”出毛病來了。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沒有虛擬經濟是不行的,光有實體經濟不可能發展得這么快,關鍵是要結合好。美國人一旦渡過這個難關,它絕不是今天這個水平,它會有更高的水平。這就預示著,未來的競爭是更高水平的競爭,是更激烈的競爭。
中央企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要充分認識未來競爭的激烈程度,決不能浪費時間。因為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對我們企業工作靈敏度的要求更高了,不但是企業高層要靈敏,企業的中層和基層也都要反應靈敏。應對金融危機目前我們起步比別人早一點,至少不用為錢發愁。要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對未來工作要領先安排。要積極去和競爭對手對標,不能感覺過得去就行。要通過對標,盡快提高,盡快上水平,第一步領先之后第二步要繼續領先。只有連續兩步都走好了,才能真正比競爭對手領先,才能更優勝,贏得未來高水平的競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