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徐永模:制造業迎來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

CCPA 徐永模 · 2009-02-04 00:00 留言

  新聞關注:

  ◎ 就世界而言,國際金融危機令所有目光指向美國;
  ◎ 就中國而言,“過冬”、“民工返鄉潮”、“救市”……這些新流行語的背后,是人們深深的不安與惶惑。
  ◎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向實體經濟蔓延,2009年的經濟寒冬是V字型,U字型,還是L型?4萬億擴內需促增長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政策暖流能否立竿見影,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融資方略來保證比較充裕的資金供給,以投資帶動需求,以消費促進增長?
  ◎ 危機與機會并存的時候,誰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 我國制造業迎來新一輪的結構優化產業升級正在悄悄進行……
  建材行業資深學者徐永模博士對于制造業相關政策的分析解讀,為我國制造業迎來的結構產業化升級帶來徐徐暖風……

  在2008年12月12日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就當前國際國內外經濟形勢和2009年全國發展改革工作做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很多2009年的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該講話已摘要發表。本文就制造業(特別是建筑建材業)相關的有關政策要點進行解讀。

  一、關于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學研判。國際上,金融危機已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經濟體蔓延到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從虛擬經濟擴散到實體經濟。影響程度之深、擴散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超出想象。國際金融危機什么時候見底,底在哪里還很難說。金融體系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運行的血液,一旦受到破壞,必然嚴重影響所關聯的社會各方。

  身處全球化經濟的體系之中,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實際上,金融危機開始后,我們對其影響的估計并不充分。逐漸地,我國沿海地區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出現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倒閉,一些大型外向型企業也開始不敵寒意。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人已意識到,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比預想的要嚴重,經濟下滑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多年來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相當高,進出口總額相當于GDP的2/3左右,外部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很大。去年四季度,在全球經濟下滑,市場嚴重萎縮的形勢下經濟發展已受到嚴重影響。國內經濟下滑已從沿海向內地、從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型企業向其他企業擴散,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例如外需下降也導致了內需的減少,投資的下降。而且,經濟惡化的態勢還在進一步發展。[Page]

  國家發改委張平主任指出:當前經濟減速及其影響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投資增速下滑,投資后勁不足。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雖名義上比去年同期加快l.3個百分點,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1%,同比回落5.7個百分點。在市場前景看淡、融資困難、效益下滑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意愿和能力下降。

  第二,工業生產增長放緩,能源原材料和運輸需求下降。一是工業增速迅速回落。近幾年,經濟快速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工業生產速度適度回調,有利于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但下滑過快、幅度過大,會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8.2%,比上月又大幅回落3.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9.7個百分點。二是能源需求明顯萎縮。特別是對電力的需求嚴重下滑,1—10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8.3%,增幅同比回落6.7個百分點。三是原材料市場快速降溫。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市場價格大幅下降,企業大量減產,產能過剩問題明顯暴露;四是運量急劇減少。

  第三,房地產和汽車市場低迷,消費熱點降溫。雖然今年以來消費增速持續加快,但值得關注的是,受收入預期下降、財富效應減弱等因素的影響,住房、汽車兩大消費熱點開始降溫。

  第四,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收入形勢嚴峻。隨著經濟減速、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縮,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出現停產、半停產現象,經濟效益和財政收入明顯下降。

  目前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使得國家解決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努力受到很大壓力,一些矛盾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凸顯,例如就業形勢更趨嚴峻,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更難,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難度更大。

  因此,中央要求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的嚴峻性和復雜性的認識要不斷深入,要把形勢估計得嚴峻一些,把困難考慮得充分一些。要充分認識經濟下滑的普遍性和持續性,才能應對變化莫測,險象環生的挑戰。當前的確有些人認為此次經濟下滑到底后會很快恢復,經濟發展呈V型趨勢,但是更多的人認為經濟發展趨勢將是U型,問題是什么時候下降到底以及在谷底要持續多長時間的問題,不能有任何僥幸的心理,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二、關于機遇的分析判斷

  雖然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和復雜,中央指出,當前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例如: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按可比價格計算,目前的GDP相當于1978年的15—16倍;財政收入今年將超過6萬億元,并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內需潛力巨大。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進一步提升,蘊藏著擴大內需的廣闊空間。

  三是動力充沛。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健全,調控能力和水平在實踐中繼續提高。同時,目前價格上漲壓力明顯減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和調控余地得到拓展。

  四是比較優勢明顯。我國人力資源充裕,勞動力素質較高,技術進步加快,產業和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具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綜合優勢。

  五是國際環境依然蘊藏機遇。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雖然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但和平與發展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趨勢沒有改變,未來的經濟復蘇、國際分工調整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對我們既有挑戰和壓力,也蘊含著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新機遇。特別是我國政治社會穩定,中央在改革開放中已經形成了符合國情和人民意愿的路線、戰略和方針政策,全面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基礎和思想保障。

  此外,當前外需下降,內需疲軟,市場需求的這種變化為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下決心解決那些長期以來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機遇。例如,過去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的拉動,外向型經濟成為發展主要的驅動力,國內投資也出現過熱,造成許多產業出現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嚴重不合理的現象。過去產業政策雖然明確了結構調整方向,但市場壓力不夠,利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功能來解決這些問題一時難以實現。然而,當前的經濟形勢恰恰提供了一個市場倒逼機制,一些弱小的落后的企業已經或將面臨被淘汰。只要政府充分利用這種市場倒逼機制,在擴大內需中,著力促進自主創新,鼓勵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的優化升級,鼓勵企業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通過兼并重組實現做大做強,不給落后企業、落后技術、落后產品提供生存空間,就一定能借這次金融危機實現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調整。例如,在經濟增長速度偏快時推進增值稅轉型,擔心會助長投資膨脹因而延期多年,直到這次才得以實施。又如燃油稅費的改革也是準備多年未能實施,這次利用國際石油價格大幅降低及時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可以想象,社會普遍期待的難度很大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等都有可能利用這次機遇而擇機實施。[Page]

  三、關于政策效力的關注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09年的經濟工作要圍繞“保增長、防風險,調結構、抓改革,重民生、促穩定”,堅持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不斷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穩定的基本原則。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9年經濟增長要達到8%;二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三是采取十項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從已公開的投資政策來看,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要投資4萬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1800億,2008年四季度已先投資1000億,預期帶動全社會投資4000億。一些原來已經開工的項目正在加速進行,一些已通過論證立項的項目在加速啟動,一些符合國家產業經濟政策,符合當前擴大投資要求的項目在積極申報和論證。一些地區的水泥、鋼材等基礎原材料的需求開始回升,開始顯示擴大投資措施的效應。

  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央投資的項目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以確保4萬億投資落實。但是到底能拉動多少社會投資以及對經濟的拉動會產生多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項目與市場需求的關聯度。社會普遍關注的是這些投資拉動的需求是否是有效的市場需求和是否能創造可持續的市場需求。如果符合市場發展需求,那可能帶動的社會總投資也許會大大超過4萬億,而且會產生持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此外,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資源環境稟賦不同,地方政府和社會在30年改革開放中積累的經濟實力不同、實施擴大投資拉動內需政策存在不同的困難。東部地區不缺資金,但發展水平較高,土地、資源和環境容量有限;西部地區有資源、發展有潛力,但市場空間有限,吸引投資有困難,政府投資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市場需求比較困難。有些投資可能不會產生理想的社會經濟效益。這些問題都是當前全社會的關注重點,也是各級政府政策研究的重點。

  四、關于2009年的重點工作

  2009年的經濟工作,國家發改委提出要把握好以下五點原則:

  一是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的嚴峻形勢,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和出現大的波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實現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準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及時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要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中央關于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落到實處,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重點是通過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發展服務業、改善消費環境等,促進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村消費;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增強發展后勁。

  三是把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作為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同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兼并重組,加快發展服務業,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東中西部優勢互補、良陸互動。在調整轉變中形成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

  四是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泉。在充分考慮企業和社會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增強市場主體的創造性和自身活力,以改革促發展、保穩定。同時,努力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優化進出口結構,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穩步開展對外投資,在更高層次上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五是把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重經濟增長、輕社會發展的問題,著力解決城鄉居民的實際網難,著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大對改善民生的公共投入力度,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努力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從這幾點可以看出,發展是放在第一位的,沒有發展就沒有解決問題的基礎。但是要實現科學發展、平穩較快發展難度不小。由于國際市場萎縮,發展就必須轉向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就必須保證就業,有工作才有收入才有消費。科學發展要求轉變發展方式,解決之前發展中產生的資源環境問題。這就必須下決心淘汰落后,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同時科學發展是以人為本,不能見物不見人,因此,投資民生工程,加快解決過去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失衡的問題,才能實現和諧發展。

  國家發改委提出的2009年主要工作中與制造業相關的內容有以下四大方面:[Page]

  1. 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擴大投資規模

  在繼續安排好在建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向“三農”、節能減排、社會事業、西部大開發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態環境、自主創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建設和啟動一批上述領域的重大工程。

  (1) 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劃任務。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農村沼氣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改擴建工程。

  (2) 加快實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規模開展廉租住房建設,加快城市棚戶區和國有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搬遷維修采煤沉陷區民房任務,擴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3) 重點解決交通運輸“卡脖子”路段和優化能源結構。開展大秦線、神朔黃線、蘭新線的擴能改造和蘭渝鐵路等建設,加強鐵路客運專線、進出關通道和“三西”煤炭直達華中鐵路建設。加快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和中西部機場建設。推進大型煤炭基地、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城市電網改造工程建設。

  (4) 加大對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要繼續控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和循環經濟重大示范項目,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增強國產支線飛機自主設計與規模生產能力,推動大型核電、風電裝備和高速列車設備本地化,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化工程。

  (5) 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按照防災減災要求,實施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同時,嚴禁新上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堅決遏制追求奢華、大量浪費土地的城市建設。

  2. 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

  (1) 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抓緊編制并組織實施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9個支柱產業振興規劃。落實推動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開發重大產品、創新重大技術、布局重大項目、明確技改貼息重點等政策措施,保護和發展好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重要產品和重要生產能力。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同時,要防止已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死灰復燃。

  (2)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落實中央關于促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建設一批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企業,構建多層次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組織實施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專項,繼續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繼續組織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實施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制定重點產業技術政策,著力提升技術水平。

  (3) 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完善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建設一批產業基地和產業鏈。組織實施好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擴大創業風險投資試點范圍,研究設立高技術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 

  (4) 促進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稅收、供地、金融服務、價格等方面加強對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建設一批跨區域、跨行業、帶動功能強、支撐作用大的服務業重大項目;啟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推進信息化應用試點示范工作。

  (5) 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困難企業,充分利用有效資產,穩定生產和就業;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提高規模效益,實現優勢互補;鼓勵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實現一體化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重點是抓好鋼鐵、汽車、煤炭、電力、水泥等行業的兼并重組。對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的企業,在項目核準、土地、信貸、稅收、企業債券發行等方面予以支持。

  (6) 繼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開工一批西部開發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動東兩部共建產業園區和東部向西部產業轉移。組織實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發揮區域規劃和區域政策的引導作用,搞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銜接,積極推進珠三角、成渝經濟區、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和江蘇、遼寧沿海經濟帶等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3. 千方百計促進外向型經濟穩定發展

  綜合運用稅收政策、外貿發展基金等手段,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產品以及農輕紡等優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加強出口企業資質管理,提高出口產品質量。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擴大國內需要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進口。

  修訂并組織實施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做好外資并購安全審查工作,引導外資投向高技術產業和高端制造、研發環節,投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嚴格限制外商投資高耗能、高污染產業。[Page]

 4. 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

  (1) 加大重點工程實施力度。支持一批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工程和節能減排管理能力建設。加大對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和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強化“三河三湖”、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支持規劃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流域綜合治理等設施建設和重大環保技術示范。

  (2) 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督促各地嚴格執行產業政策,促進電力、水泥、鋼鐵、鐵合金、焦炭、造紙、酒精、大豆油脂和乳制品加工等行業落后生產能力有序退出。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制度,落實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實施差別電價的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3)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緊完善《循環經濟促進法》相關配套法規。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鼓勵余熱余壓上網發電和“零排放”經濟政策,抓緊研究建立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科學的循環經濟統計制度。深化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推進災區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化。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4) 完善政策法規。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條例》,加快制定或修訂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和主要用能產品強制性能效標準。提出支持節能環保型汽車、高效節能空調、高效節能電機推廣的經濟政策。擴大節能產品政府采購范圍。落實企業購買節能設備和節能減排投資項目的所得稅優惠政策。繼續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5) 嚴格考核監管。進一步完善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增加對各地區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進度情況的量化考核。組織開展節能減排督查行動。抓緊組建國家節能中心,健全省級節能監察機構和節能技術服務中心。

  從上述政策和工作重點可以看出,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舉措為制造業提供了一個優化調整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歷史機遇。筆者認為,以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大內需只是解決當前經濟下滑的一時之需,基礎設施建設會逐漸完善,國家政策導向的真正目標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使我國經濟結構得到優化和提升,為經濟的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具體到包括建材業在內的制造業,就是要解決當前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以創新為主導的核心競爭力問題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全面提高我國企業和產業參與不可逆轉的全球化經濟中的競爭力。企業要抓住這個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各項鼓勵政策。例如,增值稅改革后,企業應積極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淘汰落后技術與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又如,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應利用金融資本和國家鼓勵政策,積極開展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還有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企業,應該考慮走出國門,整合國際資源,收購兼并發達國家陷入困境但有技術和品牌的中小企業。建材行業例如水泥行業的工程技術產業,可以考慮在一些新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中發展時,充分利用我國制造業這些年積累的資源,特別是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積累(例如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在輸出技術與裝備、總承包建設時也輸出企業的生產運營和管理等。

  總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不僅暴露了我國制造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但也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健康發展的途徑和機遇,而且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在這一經濟發展時期實現去病強身,健康穩定發展,更好地迎接后續要到來的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全球化競爭,邁向中國經濟強盛發展的新里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1:35: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滦平县| 平阳县| 剑河县| 文水县| 靖宇县| 宜兴市| 夏邑县| 秭归县| 耒阳市| 铜鼓县| 天等县| 富民县| 印江| 庆阳市| 怀仁县| 彭泽县| 桐柏县| 贵阳市| 扎囊县| 庆阳市| 罗田县| 罗甸县| 肥东县| 绍兴市| 抚松县| 工布江达县| 克东县| 鄂托克旗| 准格尔旗| 肇源县| 铜川市| 岫岩| 徐州市| 韶关市| 宁陕县| 积石山| 蓝山县| 江阴市| 都江堰市|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