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的新情況與對策
同時,由于全球面臨不可再生資源日益緊缺和糧食安全戰略地位受到重視的經濟環境,工程與起重機械在開發礦產資源和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活動中都會有用武之地,因此對其需求有了更大的空間我國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進出口貿易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特點
1.工程與起重機械連續第五年出口增速高于機電產品出口增速。雖然我國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貿易占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比重低,約占2%,但是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比重較低;多數出口產品具有自主品牌和性價比競爭優勢;得到國家政策支持,因此工程與農業機械具有出口高速增長的基礎與潛力。
2.工程與起重機械連續第四年出現貿易順差。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貿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05年開始實現貿易順差,而且貿易順差逐年提高。工程與起重機械產品知名度逐漸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逐年增加是產生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和企業創新產品替代進口是近年來貿易逆差轉為貿易順差又一重要因素。
3.工程與起重機械制造商對零部件進行全球化采購。目前我國配套件行業尚無法滿足整機制造商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動機、液壓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因此,一些有資金實力的企業認識到自己原有供應鏈的不足,積極與國際頂尖零部件供應商開展合作,利用全球化采購來實現整機質量的提升,搶占國際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工程與起重機械零部件出口也比較多,顯示出零部件納入國際制造體系的趨勢。
4.工程與起重機械對新興市場出口大幅增長。在世界經濟不平穩的時候,廣大發展中國家形勢還不錯,中國工程與起重機械產品相對檔次較低,性價比較高,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好的市場,反映在中國對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非洲和東盟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依然是高速增長態勢。
5.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代理制仍需提倡。工程與起重機械擁有一批基礎雄厚、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出口主力軍。這些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產品、具有國際視覺的領導和特別能戰斗的國際營銷人才,經過近幾年的開拓,已經在國際市場上逐漸顯露。但是出口企業分散經營狀態不容忽視,大多數企業存在經營不穩定、效益低下以及無法開展售后服務等經營弊端。少數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采取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對“中國制造”產品造成惡劣影響。由于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急需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并且在使用過程涉及人身安全因素,建議適當提高進出口企業的準入門檻。
工程機械產業目前面臨的風險
2005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將進入國際市場作為重要戰略。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帶動下,2007年中國工程機械產銷突破2223億人民幣,進口49.4億美元,出口87.0億美元,全年市場銷售總規模(國產銷售-出口+進口)為304億美元,出口已占中國工程機械總產銷量的28.6%。目前,我國工程機械國內市場總規模和總規模都已經居世界重要位置。2007-2008年以來,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出現新變化,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如何應對再次成為重要課題。
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風險,一是企業成本在多重因素的拉動下持續增加,出現了成本增加疊加效應和快速增加效應,工程機械產品成本上升30%~60%,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工程機械凈利潤已下降10%~20%;二是因人民幣升值,企業出口報價提高,國際競爭力下降;三是企業對目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缺乏明確判斷,部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計劃有所擱置。
“十一五”期間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重要轉型期,由內需向國際型由規模增長向核心能力增長,由產品向品牌轉型,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
[Page]
相關對策和建議
企業目前消化成本采取的措施,一是從產業鏈角度,把成本壓力往上游轉移,上游配套商壓力增大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下游方面,目前下游采購商接受漲價的程度有限,多數只能接受漲價10%,幅度再大就會出現外商詢價、觀望和不簽單的情況;二是企業自我消化,加強內部管理雖然有助于提高競爭力,但過度消化可能會影響企業利潤和長遠發展能力。
1.加強對目前國內外經濟和市場走勢的分析。目前國際經濟因受美國金融危機連累而放緩,美國正面對一場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應加強對當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和國際市場需求走勢的密切跟蹤研究。
發展是硬道理,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大的市場之一,但人均GDP低,內需和投資都是打動經濟發展的必需動力,國內工程機械市場主要靠投資拉動,今年的冰凍和地震災害,以及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都將會進一步促進包括基礎設施、新農村、城市化、西部開發和環保項目等重大項目的投資,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目前首先需要把握好國內市場。國際方面,雖然世界經濟面臨種種下行風險,但中東、亞洲等國經濟發展仍然前景樂觀,我國工程機械產業應對國外市場充滿信心。
2.加強對核心競爭力建設。工程機械產業屬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放緩從某種程度而言對于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重要機遇。
首先是資源整合。在競爭中形成和整合優質資源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工程機械品牌企業在發展核心資源的同時,應積極整合國內外的研發、技術、標準、產品、銷售、資金等資源,擴大技術進口“引進來”和對外投資“走出去”,在并購中我國企業需重視風險分析和防范。
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應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品牌建設、加強自主研發等方面增加技術和資金投入,這雖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這是在目前中國經濟走勢下,工程機械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3.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建議政府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改善融資環境,提供信用保險支持,提供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改善貿易環境,幫助企業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引導企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目前國家已降低貸款利率和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4.建議行業組織發揮更大作用。行業組織應強化行業協調、自律,加強與政府的溝通,積極反映企業訴求,組織技術輔導和交流,加強對外宣傳,樹立行業形象,提供信息服務,開展義務培訓,組織會員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等。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