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穿黃Ⅲ標塑精品保質量 混凝土澆筑無裂縫/
穿黃Ⅲ標北岸河灘明渠和北岸連接明渠全長9.97千米,其間布置有新、老蟒河倒虹吸等交叉建筑物。其中主要混凝土工程有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渠道內坡襯砌混凝土。目前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基本澆筑完成,混凝土澆筑無一裂縫。
選定混凝土最佳配合比
通過試驗確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性質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等。確定最佳配合比的原則就是保證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骨料級配,可以使混凝土在保證和易性要求的條件下,減少水泥用量,并具有較好的密實性。當骨料級配良好,砂率適當時,由于組成了密實的骨架,亦能使混凝土獲得較高的強度。外加劑選用方面采用混凝土初凝時間較長的外加劑,使得混凝土產生最小的水化熱,從而保證了混凝土最好的和易性。
在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配合比試驗過程中,混凝土配合比參數選擇試驗主要采用“兩低三摻”技術路線,即采用較低水膠比、較低用水量;摻優質Ⅰ級粉煤灰,高效減水劑和引氣劑,目的在于選擇適宜的水膠比、砂率、單位用水量以及粉煤灰摻量,確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優參數,以滿足混凝土的設計要求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通過大量的生產性試驗最后選定了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最佳配合比。
選定最合適的混凝土塌落度
混凝土塌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混凝土塌落度的選擇原則是保證混凝土入倉后和易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混凝土塌落度。根據施工季節及混凝土運輸距離的變化,檢測人員及時跟蹤做好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試驗,采取有效技術措施盡量減少坍落度損失。為避免混凝土由于車輛運輸及皮帶機卸料等而造成混凝土骨料分離,在滿足混凝土澆筑和易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小混凝土坍落度,保證入倉混凝土均勻、不分離,避免骨料集中或砂漿集中而造成混凝土蜂窩、麻面及產生混凝土裂縫。經多次試驗證明5~7厘米的塌落度為最優塌落度。
選定的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及最優塌落度,為混凝土澆筑成為精品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Page]
改進施工手段 優化施工工藝
一是混凝土入倉設備的改進。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澆筑手段采用龍門桁架布料機進行澆筑。存在的唯一缺陷是在卸料小車位置處存在著漏漿現象,造成入倉的混凝土配合比失真,混凝土強度降低。針對該問題,相關技術及試驗人員立即展開解決方案的研究。通過研究及現場試驗對比,最終確定在布料機皮帶上布置了兩道刮刀,以便混凝土料能更好的下落到下料口中,刮刀的具體做法為:第一道刮刀采用較厚鋼板做成,與布料機皮帶之間間隙較大,主要作為粗骨料的下落時用,第二道刮刀采用較薄鋼板做成,其布置位置距第一道刮刀不得距離過大,并且刮刀刀面應緊貼布料機皮帶,以便將細骨料倒入倉號內。從根本上解決了混凝土漏漿的問題,保證了混凝土的強度。
二是施工工藝的優化。新、老蟒河倒虹吸腋角部位混凝土澆筑時存在較大的施工難度,容易產生混凝土表面氣泡、漏漿、蜂窩麻面等混凝土質量通病。為了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相關技術人員優化了施工工藝并通過試驗確認后實施于施工過程當中。具體方法為:降低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一般控制在20厘米左右即可,采用小型振搗棒,加強振搗時間,并嚴格控制避免碰撞腋角模板,加強二次振搗時間;在腋角結構部位使用定制的腋角異型模板,以便在腋角折點部位出現圓滑弧度,保證外觀質量并減少灰縫線。通過以上措施,確保了很容易出現的混凝土表面氣泡、漏漿、蜂窩麻面等現象不在發生。
三是中間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新、老蟒河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及獎懲辦法。嚴格執行三檢制。由項目部生產副經理親自指揮、調度,生產、質量、技術各辦公室主要領導每天必須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并及時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使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當班質量、技術及生產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現場監理跟班旁站,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項目部還建立了一整套質量管理獎懲辦法,把質量指標與參與施工者個人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獎優罰劣。始終貫徹“誰生產,誰管理;誰施工,誰負責質量,誰操作,誰保證質量”的原則,提高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使全體員工明確工程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基礎。
在建管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監理工程師的大力協調控制、設計單位的緊密配合、質監站及各級單位的有效監督,新、老蟒河倒虹吸混凝土施工外觀質量良好,創無一裂縫的佳績。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