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昌文喜獲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產業創新獎
10月29日,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全國57位優秀科技工作者分獲不同獎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致信祝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及捐款人代表等出席大會并為獲獎者頒獎,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作年度工作報告。我國混凝土研究領域的專家、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我公司董事長繆昌文在頒獎大會上領取了“科學與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獎”的獎勵證書和獎金。
大會由教育部趙沁平副部長主持。大會首先宣讀了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的賀信,在賀信中劉延東代表國務院向獲獎科技工作者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并向基金捐款人表示敬意。她指出,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關懷和支持下,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捐款創建的何梁何利基金,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成功范例。希望獲獎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譜寫更輝煌的篇章。
何梁何利基金重在獎勵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造和展示出重大效益和價值的科技人才。經過權威公正的嚴格評審,2008年全國共評選出57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得主。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房建成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8位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繆昌文董事長憑借突出的科研創新實力和卓越的科技產業貢獻獲此殊榮,這是對他幾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混凝土研究事業最好的肯定和褒揚,也是對我公司全體科技工作者最好的激勵和鞭策。今年以來,我公司科研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一大批新的科研項目獲批立項,劉加平、冉千平、田倩等多名科研人員獲得省級以上的表彰。這是我公司長期以來堅持科技創新、注重人才培養的結果,也將促使公司院進一步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為推動全省建設科技加速發展,建設創新型省份做出更大的貢獻。
繆昌文同志科研工作簡介:
作為國內混凝土研究領域的權威,繆昌文同志運用分子裁剪理論和接枝共聚技術,率先研制發明出了我國第一代接枝共聚型混凝土外加劑。打破了國外學者認為傳統縮聚物與共聚物不能混合的禁區,使減水率提高了一倍。研究成果為用低水泥用量配制高強度的流態混 凝土、自流平自密實混凝土、低收縮長壽命混凝土、高抗裂高性能混凝土、高抗爆裂軍用混凝土、防核輻射混凝土提供了技術支持。研究出了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生態型高與超高性能結構混凝土材料,大大延長了混凝土建(構)筑物(尤其在西部鹽鹵地區)的使用壽命。在混凝土早期變形、混凝土耐久性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論研究、性能設計和制備技術等方面作了大量而系統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幫助三峽三期工程實現了大體積混凝土的無結構性裂縫,實現了蘇通大橋306m超高索塔混凝土一次性泵送成功,解決了三峽工程輸入管道、壓力鋼管回填狹窄空間施工難題,創造了江蘇田灣核電站常規島和核島混凝土工程無結構性裂縫的先例。科研成果轉化后,累計創產值25億元,創利稅5億多元。
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五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發表論文101篇,出版專著3本。成果用于長江三峽大壩、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江蘇田灣核電站、南京地鐵等一百多個國家重點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效益與社會效益。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首屆留學回國先進個人,江蘇省首屆創新創業人才獎,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聯合命名的江蘇省中青年首席科學家。
何梁何利基金簡介:
何梁何利基金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國偉先生的偉倫基金有限公司出于崇尚科學、振興中華的熱忱于1994年在香港成立,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
基金旨在獎勵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從而促進中國的科學與技術進步。該基金分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三個獎項,其中,“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分設“青年創新獎”、“產業創新獎”和“區域創新獎”,主要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建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和著名品牌,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杰出貢獻者。
該基金每年評選一次,由國內外科技權威專家組成評選委員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每年不超過5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總數不超過65名。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