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孤島"西藏墨脫縣有望兩年內通公路
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西藏墨脫有望在兩年內實現通車,摘掉"高原孤島"的帽子。據承建單位之一的武警交通二支隊負責人介紹,修建墨脫公路的難度絕不亞于浩大的青藏鐵路工程。
9月16日,武警交通二支隊35名工程技術骨干和隧道掘進尖兵進駐嘎隆拉隧道工程段,拉開了墨脫公路建設的序幕。
新建的墨脫公路將連接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扎木鎮與墨脫縣政府所在地墨脫鎮,全長117公里,共投資9.5億元。建設工期為兩年。
長3.3公里的嘎隆拉隧道工程系全線施工作業難度最大、地質氣候條件最為惡劣的建設項目,為重點控制性工程。武警交通二支隊扎墨項目部主任程春明說,此隧道工程將集中數百名技術精英,調用20余臺國內最為先進的鉆探和掘進設備。
程春明說,墨脫之所以至今仍是中國大陸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在于修建公路的技術難度極大,必須攻克高海拔、復雜地質地貌、惡劣氣候條件下公路隧道建設、地質災害治理等關鍵技術難題。 據介紹,墨脫處于喜馬拉雅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多發區域。墨脫縣的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和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邊境線,穿越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龍藏布峽谷無法通行,進入墨脫必須翻過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雪山隘口。 目前,墨脫各鄉鎮之間僅靠騾馬驛道相通,部分村之間只有羊腸小道。而墨脫與外界聯系的扎墨道路屬于非等級簡易公路,技術標準相當低、路況極差、臨時性橋涵多,時常出現雪崩、塌方和泥石流,除每年的8月至10月外,其余時間不通車,屬于季節性通車公路。
從2002年起,國家交通部等有關部門對墨脫公路的建設進行前期勘查設計,并于2007年立項開展"西藏扎木至墨脫公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努力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為修建墨脫公路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事實上,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籌劃修建墨脫公路。1961年,西藏軍區原公路部開始前期勘測。1965年,筑路大軍試圖打通自帕龍老虎嘴沿帕龍藏布江、雅魯藏布江通往墨脫的道路,由于山勢太險而被迫停工。1975年從波密縣扎木開始修建的墨脫公路到達了80公里處,但受限于技術條件而被迫在1980年停工。1994年,第一條泥土公路通達了墨脫縣城,但由于地質構造極不穩定,部分路段很快被大面積塌方和泥石流沖沒。
相關人士認為,墨脫公路的建成,將極大方便墨脫1萬多居民的出行,加快墨脫經濟和社會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