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專利維權為研發創新保駕護航
專利技術好比在戰爭中占領制高點、搶占有利地形,它是領跑者的技術,是領跑者的有利武器。
--易小剛
專利是領跑者的技術和武器
早在2005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三一時就叮囑三一“加強專利申報,制定專利保護戰略”。2007年三一科技工作會議上,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再次強調“第一流的理念”,要求全體三一科技人員樹立自信心,自主創新。隨后,三一集團首席科學家易小剛面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自主創新媒體采訪團時表示,三一一直將專利申請保護與科研開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將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立志使三一產品成為所在領域的數一數二品牌。
無論是第一流的理念還是“數一數二”戰略,三一高層始終都有這樣的共識:專利技術就是研發創新保駕護航的衛士。
易小剛對專利曾有過精辟的詮釋:“專利技術好比在戰爭中占領制高點、搶占有利地形,它是領跑者的技術,是領跑者的有利武器。”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上,三一以技術領跑者的角色和行動詮釋“品質改變世界”和“三個一流”的深刻內涵,通過“加強專利申報,制定專利保護戰略”等有利措施保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據了解,目前三一已具體實施了創新戰略、預防侵權戰略、專利權運用戰略、搶先和許可戰略。在搶先和許可戰略上,公司尤其對影響其他企業發展的專利,和關系未來發展的技術及預期可以取得的專利進行了搶先申請。為做好知識產權工作,三一重工成立了知識產權委員會,制訂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規范了公司專利的申報程序及其它知識產權工作流程與要求,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技術創新的全過程。對研究開發取得的成果,根據其水平、市場前景和自身需要,選擇專利申請的類型、時機及申請國家,及時申請專利保護。
另據統計,目前三一集團共申請專利860件,授權專利500多件,國際國外申請專利30多件,專利申請的數量處于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前列。
對專利申請,易小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認為專利申請不能單純地為了數量,而是要能真正起到保護自我知識產權的作用。易小剛要求,今后所有專利在申請之前,必須召開評審會,評審會通過之后才能報送上一級審批。同時,專利審查必須專家化。
在提高專利申請數量的同時,三一集團的專利申請質量也確實得到了飛速的提高。近幾年,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加,專利申請前的檢索與評審得到越來越嚴格的控制,專利維權隊伍進一步壯大、專業素養進一步提升,專利對研發創新工作的保駕護航作用進一步加強。
專利戰略是企業運用專利這一武器,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謀求企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重大措施和策略。易小剛認為,三一只有形成強大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及時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占領市場的制高點。
三一知識產權屢獲殊榮
2002年,三一重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為“全國專利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轉塔、轉臺高壓油管連接頭”專利獲湖南省職工十佳專利獎。
2004年,三一重工入選 “全國專利工作試點企業”。
2004年,三一重工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知識產權戰略平臺--科技資訊港開通,其中包含了中外專利數據庫,該數據庫目前是全國最全面的專利數據庫之一。
[Page]
2005年,三一重工入選湖南省知識產權(專利)工作先進集體,三一集團第一副總裁、首席科學家易小剛獲湖南省優秀專利發明人獎。
2006年,三一重工被評為“全國專利試點工作先進集體”。
2006年,三一重工“一種靜液壓傳動平地機”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2007年6月,三一入選湖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
2007年,三一重工入選“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單位”,陳路長獲“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管理先進工作者”。三一重工是湖南、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入選的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單位。
三一專利維權鑄盾工程
為維護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保護創新成果,三一集團采取了多項措施開展專利維權的“鑄盾工程”:
一是完善知識產權組織架構。在集團的授權下,三一以國際知名企業為標桿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架構,并日趨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事務認真把關,在規避他人專利的前提下,加強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專利利益的力度。各下屬單位亦逐步建立了知識產權管理網絡,負責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近年來,三一建立健全了《研發項目專利與創新考核細則》、《專利維權手冊》、《專利維權工作流程》、《專利訴訟指導辦法》等規章制度,對集團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三是制定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規劃,進行全面布局。根據裝備制造領域的市場競爭對手、專利技術特點、市場的占有情況,以及對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影響,三一進行了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制定了專利技術、專有技術、商業秘密、著作權保護等與品牌傳播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劃。
四是構建中外專利信息數據庫。三一利用國際互聯網絡,構建了可與國外專利信息動態相鏈接的專利信息數據庫,并與多家國際知名公司進行合作,建立了世界上非常先進的信息數據庫系統和平臺。該庫內容全面、數據準確、查詢方便快捷,員工可通過有效的專利文獻檢索,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提高科研起點,消除重復研發,推動創新,避免侵權。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人員的專利意識和業務素質。三一采取了包括入司教育、專門培訓等在內的多種方式,結合現實問題,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廣大員工進行專利技術保護教育,增加其維護企業知識產權權益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一專利維權“鑄盾工程”必將使“以維權加強保護,以保護指導申請,以申請促進研發,以研發推動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體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維權 產業報國的另一種解讀
——三一重工訴三匯利公司專利侵權案隨感
2008年8月8日清晨,一份蓋有鮮紅的山東省高院大印的民事終審判決書展現在我眼前:法院駁回了三匯利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決,要求三匯利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原告三一重工損失25萬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快速瀏覽之后,我難抑心中的喜悅,并在第一時間與同事分享。然而,作為本案的親歷者,我的欣喜之情很快被一種莫名的情緒所淹沒。調查、取證、立案、技術分析、證據交換、開庭、一審判決、對方上訴、補充證據、再開庭、再判決……在歷時一年多紛繁復雜的辦案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維權的艱難和作為行業領跑者的三一,在應對同行業專利侵權時的那種特有的取向與擔當。
[Page]
當我們趕赴現場、查找侵權設備的時候,發現取證工作出乎意料的艱難。曾經,我們頂著高達38攝氏度的酷暑,追蹤到西南某地一處鐵路隧道工程施工現場有一臺涉嫌侵權的拖泵,卻遭到拖泵主人的阻攔,堅決不許拍照,連續2日行程六百余公里的取證工作不得不再次擱淺,等我們走出隧洞,天已漆黑。
其實,維權過程中,類似的經歷還很多。知情者的顧慮和躲避、證人的阻攔、侵權者的狡詐,加之有時相關機關的推諉,無疑使得辦案工作異常艱辛。艱辛的背后,還有公司付出的高昂的維權成本。
專利技術一旦被他人無償使用,由此而來的是:權利人的銷售額驟降,市場份額下滑,巨額的研發投入無法收回,品牌形象受損,最終使專利權人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依常理,一經法院判定侵權,這些損失以及維權費用是可以從侵權者那里獲得賠償的。然而,因各種原因,我國專利侵權案的賠償數額普遍較低。本案判決的賠償額僅有25萬元,與公司的損失明顯不對稱。
面對維權的艱難和得不償失的經濟衡量,一般企業都會望而卻步,不做深究。然而,不維權,專利侵權活動將會極度泛濫,由此帶來的后果則不只是專利權人的巨額投入無法收回,更為重要的是:低價產品充斥市場,行業創新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市場主體囿于互相抄襲、重復仿制的怪圈,民族產業將永遠在低端制造中徘徊。
作為行業領跑者的三一,在其專利維權活動中卻秉承了特有的取向和擔當:維護行業正當的競爭秩序,避免專利侵權活動過度泛濫,引領行業技術革新的浪潮,追求行業的整體升級,最終實現品質改變世界的夢想;另一方面,通過一列維權案件的歷練,提升應對來自國際巨頭的更為兇險的專利攻防戰的能力,積累經驗,最終劍指全球知識產權規則的話語權。這也許就是三一產業報國的另一種解讀。
李逵追討李鬼 三一棒喝侵權者
2007年年初,三一重工的銷售人員、售后服務人員及客戶都集中反映在江西有和三一重工一樣的混凝土輸送泵,其價格只相當于三一重工的一半左右。
收到這樣的信息,三一維權部門立即派人前往江西進行調查核實。通過多方收集信息和證據,消息被證實:江西地區確實存在生產外形類似于三一重工混凝土輸送泵的企業,該企業叫南昌興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該公司的負責人曾經是三一重工的售后服務工程師,后來從三一出來創建了南昌興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實際上該公司的混凝土輸送泵除了外形酷似三一重工的設備,尤其是料斗外形和三一重工的專利一模一樣外,其余部分采用的都是成本非常低的機械部件,但卻利用外形和三一重工的設備相似的特點,宣稱自己的設備和三一重工的一樣,從而達到迷惑客戶的目的。因為其低價優勢,該公司的產品對三一重工的同類產品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通過周密的取證和準備,2007年11月30日,三一重工在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了南昌興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公司),要求對方停止銷售侵權的混凝土輸送泵并賠償損失,“李逵”追討“李鬼”就此拉開序幕。
經過兩次開庭和庭審激烈的辯論,2008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正式生效,判決結果要求:被告興達公司立即停止侵犯三一料的專利權(包括停止生產、銷售、租賃等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侵權產品使用者立即停止使用。
至此,三一重工訴興達公司的料斗專利權侵權糾紛終于落下帷幕,但對于專利侵權產品的制造者和專利侵權產品的使用者來說,判決書不只是糾紛處理完成的文件,更是對專利侵權者的當頭棒喝。
判決結果告訴我們:專利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不能再生產、銷售或出租侵權產品了,而使用者也不能再購買、承租侵權產品了。如果生產者或銷售者繼續生產、銷售、出租,使用者繼續使用,不但要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客戶一般認為自己就算使用專利侵權產品也不會承擔法律責任,殊不知,對于專利侵權產品來說,使用者也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根據法律規定,使用者如果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專利侵權產品而購買使用,則不僅要停止使用,還要承擔賠償責任;使用者如果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專利侵權產品而購買使用,則至少要停止使用。
[Page]
專利侵權產品的制造者或銷售者除了應該履行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停止銷售、生產、租賃侵權產品)和賠償損失的法律義務,還將受到侵權產品使用者的追究。
判決結果對于專利侵權產品的使用者來說很可能是無辜的,花錢買來的東西卻因為侵權要停止使用,雖然停止使用后可以追究生產者或銷售者的法律責任,可是侵權產品停止使用期間,用什么來及時履行未完成的合同義務?追究生產者或銷售者的法律責任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用什么來彌補?任何一種答案對侵權產品的使用者來說都不可能避免必將造成的損失,甚至這種損失在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下是無法彌補的。
因此,對于客戶來說,購買專利侵權產品風險是很大的。就算自己購買的專利侵權產品只是因侵權被停止使用,自己可以追究產品銷售者的法律責任,但是,停止使用期間失去的是市場,是信譽,浪費的是精力,甚至從銷售者那里獲得的賠償還不足以彌補自己的損失。
隨著中國國際化步伐的不斷深化,隨著法制環境的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必將加大。對于市場上那些冒充“李逵”的“李鬼”們,對于那些不具有研發能力的侵權者,作為客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眼前一時的廉價所迷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維權捷報
●三一重工訴山東鴻達建工集團等單位專利侵權糾紛終審勝訴,該案歷時兩年多,經歷了一審、二審等法律程序。
●三一重工訴南昌興達專利侵權糾紛勝訴并已生效,該案經歷了兩次開庭,經過非常激烈的法庭辯論。
●山東三匯利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侵犯三一重工“一種混凝土輸送泵潤滑裝置”發明專利權一案,已終審判決,法院駁回了三匯利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決。法院認為三匯利公司的行為構成侵權,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原告三一重工損失25萬元。
●三一重工訴其他數家單位的專利侵權糾紛等待開庭或者判決。
三一專利保護第一案
2001年,三一易更換砼活塞的泵送機構專利獲得授權,該專利技術使用后可大大節約砼密封體更換時間,為客戶創造價值。隨后,國內很多泵車生產企業紛紛效仿,并將該優勢作為銷售亮點之一對客戶進行宣傳。這樣嚴重影響三一業務的正常開展。
公司領導果斷采取行動:依靠法律,保護創新成果。于是,三一維權人員決定對涉嫌侵權企業—山東鴻達建工集團展開了全面調查、取證。經技術對比、分析,該企業泵車涉嫌侵犯三一易更換砼活塞泵送機構專利技術。
三一重工于2006年6月向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侵權單位停止制造、銷售、使用包含公司專利技術的泵車并賠償經濟損失。該案件經3次開庭審理后,煙臺中級人民法院于2007年6月做出一審判決:要求山東鴻達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含有侵犯三一專利權的被控侵權物的混凝土泵車的行為;每臺侵權泵車賠償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鴻達泵車的購買客戶停止使用侵權泵車。
判決后,山東鴻達建工集團不服, 2007年8月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該案于2008年1月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年4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專利是企業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主創新成果的有力武器,山東鴻達侵權案是三一第一次利用專利技術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取得勝利的案例,也是三一專利發展戰略的有力體現。在激烈競爭的21世紀,三一將加大維權力度,真正利用專利和法律武器參與市場競爭,為公司進入世界五百強而努力。
[Page]
三一專利戰略——攻守結合
在“中國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高層論壇”上,英國知識產權研究所主席伊恩·哈維(Ian Harvey)認為,目前中國在世界市場上關鍵知識產權的數量還太少,中國企業大量投入研發項目,卻沒有很好地用專利來保護這些產品。在已申請的專利中,只有2%的申請是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提交的。他表示,在今天的美國,公司市場80%的市值是依賴于知識產權,而在30年前,這一比例只有17%。今天的中國,也同樣面臨美國30年前的問題。他認為,如果中國公司想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有效的競爭,應該至少提升30倍的專利申請量。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成為新型經濟的今天,知識產權戰略在當今企業的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專利戰略在知識產權戰略中又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
三一通過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從而保護和促進三一的技術創新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并利用專利的合法壟斷性,保護三一產品在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實現市場的占領和拓展。
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和護身符,專利戰略有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但最主要的可分為進攻戰略和防御戰略兩種。
專利進攻戰略是指積極、主動、及時地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為企業爭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的戰略。三一的專利進攻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基本專利戰略,這是準確地預測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核心技術或基礎研究作為基本方向的專利戰略。
外圍專利戰略,即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環繞他人基本專利的許多不同的專利,加強自己與基本專利權人進行對抗的戰略。或者在自己的基本專利受到沖擊時,在基本專利周圍編織專利網,采取層層圍堵的辦法加以應對。
資本、技術和產品輸出的專利權運用戰略,即在資本、技術和產品輸出前,先在輸入國申請專利,保護資本、技術和產品的獨占權的戰略。
專利回輸戰略,即對引進專利進行消化吸收、創新后,形成新的專利。
專利防御戰略是指防御其他企業專利進攻或反抗其他企業的專利對本企業的妨礙,而采取的保護本企業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種戰略。三一的專利防御戰略則包括取消戰略、公開戰略、交叉許可戰略3種。
在實踐過程中,三一的基本專利戰略、外圍專利戰略、資本、技術和產品輸出的專利權運用戰略等仍需進一步加強,以鞏固三一的專利堡壘。
知識經濟時代,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動力源泉就是知識主體創造的專利技術。一項知識主體的好的發明創造每每就意味著一個新企業、一個大市場甚至一個新產業的誕生。有效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充分發揮知識資源的杠桿作用,是中國企業迅速矗立于世界的一條重要捷徑。三一集團在專利戰略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與國際最優秀的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未來,隨著專利戰略戰術的進一步完善,隨著人才隊伍的進一步充實,相信三一成為知識產權方面的頂級企業目標將越來越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