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用河道水庫淤土燒磚?
利用河道水庫淤土燒制黏土類傳統墻材的本意是綜合利用資源,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可以疏浚河道,保持水流暢通,這是利用河道水庫淤土燒磚的真正目的。然而,在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奮力推進、大力整治黏土磚窯的今天卻事與愿違,部分占用良田取土燒磚的磚窯被拆除或是無土可取的磚窯窯主在利益驅動下,又打起了河道水庫淤土的主意,紛紛在水庫邊、河道邊新建黏土磚窯,大量生產黏土類傳統墻材,嚴重阻礙了非黏土類新型墻材深入推進的步伐。
首先,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河道水庫淤土是可以用來燒制黏土類傳統墻材的廢棄物。也就是說,黏土在耕地里是資源,流失到河道水庫里就變成了廢棄的資源,這是人們對黏土資源的誤解。2004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目錄>(2003年修訂)的通知》,將“江河(渠)道淤泥、淤沙生產的建材”寫進綜合利用“三廢”生產的產品目錄中。不少窯主鉆政策的空子,在河道水庫邊建起新的黏土磚窯,大量生產黏土類傳統墻材,加大了非黏土類新型墻材的推廣難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時代科技的進步,從國家層面、政策法規上必須徹底掃清推廣使用非黏土類新型墻材的障礙。
其次,蠶食良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為制造淤土燒磚。通過多年河道水庫的整治,大部分河道水庫得到徹底治理,已形成堤岸護坡體系,如果沒有洪災水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一般來說不至于造成堵塞。同時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淤土也不能燒制高質量的黏土類傳統墻材。一些窯主把目光盯在了基本農田里的小溝渠或廢棄的水塘,盯住了用土堤圍擋起來的洼地而形成的水庫。一些利用水庫淤土燒磚的磚窯,取土已經挖到耕地邊上,耕地邊被挖成直上直下幾米深的陡峭懸崖,只要雨季一到,水庫蓄水較多,耕地就會被水泡倒、隨時垮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從而形成新的水庫淤土。旱季水退下后,窯廠繼續挖取所謂的“淤土”,耕地邊又會形成新的懸崖,雨季時再次垮塌,再次形成新的淤土,水庫一年一年擴大,耕地一年一年減少,磚窯一年一年不停火。黏土磚窯就是這樣蠶食著優質耕地資源。
再次,借整治河道之名,開溝挖河取土燒磚。今年以來全球糧價上漲,為我國的耕地保護又一次敲響警鐘。溫家寶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于18億畝這條‘紅線’,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推廣使用非黏土類新型墻材和窯業整治的強大攻勢下,絕大部分建在農田里的磚窯的土源已逐漸枯竭,無土可取,無土可燒,沒有新的土源,最后只能拆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不敢賣田燒磚,然而,窯主卻打著整治河道的旗號曲徑通幽,達到取土燒磚的目的。一些無土源的磚窯,把小溝挖成了大溝,把洼地挖成了深坑大塘,經過小流域治理后平整的土地再次被挖掘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
最后,利用河道水庫淤土燒磚,為黏土類傳統墻材的存在開了一道大口子,嚴重沖擊著非黏土類新型墻材市場。黏土磚窯是依靠土地資源而生存的古老落后的生產方式,使用耕地和使用河道水庫淤土生產的黏土類傳統墻材,從本質上說都是在浪費黏土資源。我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現代農業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土地資源短缺。土地是稀缺資源,黏土又是土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道水庫淤泥是流失的優質黏土,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作為珍貴的稀缺資源,是不可以用來燒制黏土類傳統墻材的。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破壞的主要表現之一,據資料介紹,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70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8%,每年流失總量達50億噸以上。允許使用河道水庫淤土燒制黏土類傳統墻材,就是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管理制度”構筑的堤壩上開了一個口子,使黏土磚窯有了生存的可能,為推廣使用非黏土類新型墻材同時進行的窯業整治設置了障礙,盡管已有170個城市實現了“禁實”,又有256個城市正在努力實現“禁實”,但仍有大批量黏土類傳統墻材以低廉的價格涌進這些城市,使剛剛形成不久的非黏土類新型墻材市場受到強烈的沖擊。
這樣看來,江河水庫淤土不是“三廢”,而是優質黏土,如果把疏浚的淤土送回田里,會使我們的良田更加平整和肥沃。因此,要樹立河道水庫淤土也是珍貴的黏土資源意識,相關部門要完善政策法規,對利用河道淤土燒磚要特別指定對象,而不是籠統的泛泛而指,徹底堵死利用河道水庫水渠淤土燒磚這個口子,不留空檔,不留縫隙,不給窯主可乘之機,為徹底拆除黏土磚窯,禁產黏土類傳統墻材,深入推進非黏土類新型墻材鋪平道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