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攀枝花地震后的思考:要建不怕地震的房子

  繼汶川大地震千萬座建筑倒塌后,9月1日攀枝花6.1級地震,又造成四川、云南兩省一萬五千多間受損或倒塌。當我們從倒塌的亂石中找到遇難的同胞,我們悲痛欲絕之后,一定要認真面對這樣的問題:提高建筑質量,提高房屋的抗震性......

  怎么樣才能造出不怕地震的房子?近日,一位喜歡“磚”的結構工程師在自己的博客里發表意見,其建筑理論與個人見地頗有意義,值得共賞......

怎么樣才能造出不怕地震的房子?

  也許有人說,專業上應該叫抗震設計吧?其實設計雖然極為重要,但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況且抗震的抗字也不準確。和大自然一味抵抗的思路是錯誤的,應該和自然討價還價,和睦相處。所以要采用耐震這類詞語。我們的設計原則是“小震不壞,大震不倒”。就是說在汶川唐山這么大的地震下,建筑物不倒塌或者坍塌,讓人可以不死少傷,把傷亡率降到最低。無限抗震的房子在經濟上是不存在的。

  第一,選址。這次的山體滑坡的照片大家都看到了,地址錯誤是致命的。即使建筑物再完整,也可能被整體掩埋,或被外物撞擊毀壞,或者整體滑入泯江。這只是從結構上考慮,而選址牽涉交通政治經濟各個層面,此不多述。

  第二,結構形式。剛才讀到一篇文章,建議中國淘汰磚混結構。也許作者是學建筑學的,不是學建筑結構的,說得有點偏差。中國的磚混結構主要用在多層,一般是六七層以下的建筑,大量的是住宅。而稍大跨度,低高層,中高層等,采用的是框架。再往上的高層,超高層就采用框筒,剪力墻,筒中筒等其他結構形式。至于淘汰,可以欣慰地告訴各位,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中國近年來已經逐步禁止使用預制板建筑,特別是那種在汶川廢墟中看到的空心板。比如四川省建設廳2003年頒布的“政策文件:關于在民用建筑中禁止使用預制混凝土板的通知”:

  遺憾的是,對于全中國已建的大量預制板建筑,我們要花幾十甚至上百年來淘汰重建。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得那么快。個人覺得,磚混作為一種結構形式,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淘汰。隨著圈梁構造柱的增多完善,百分之百的磚結構已經逐步不存在,和框架結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術語,這里磚結構指靠磚墻承重)。當然,美國的獨立住宅大都是木結構,外面的磚墻或者文化石只是圍護和建筑要求,不承重。

  第三,基礎。建筑物基礎的設計和施工是極難控制也是極其重要的。不均勻的沉降導致整個建筑失穩,加劇了地震損失。不要忘記建筑物是造在地上的,而地震就是大地的水平垂直等綜合變形移動。

  第四,上部結構。學結構的都知道,抗震有個“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的諺語。解釋一下:中國用不起大量的木材甚至鋼材,鋼筋混凝土還是主導。而混凝土抗壓不抗拉,鋼材就起著抗拉的角色。地震來時,有橫波縱波兩種基本波動。橫波導致大地上下振動,對建筑物并不可怕,因為中國的柱子的抗壓幾乎不是設計控制。(上下振動對構筑物,橋梁等則可能有同等危害。)而可怕的是縱向波,也叫疏密波,導致建筑物橫向振動,這次汶川地震的房屋橫向振動變形以米計算!(振動,不是震動)。柱子的強度和側向剛度受到致命的摧殘。而梁的跨度相對于建筑物高度一般較小,又幾乎是受彎構件,必須比相應的柱子要弱些。一些不學結構的抱怨廢墟中的梁太細小,我看了覺得不見得是壞事。

  也許講得太深了,簡單地說,梁斷了,死半個房間的人,柱斷了,死一樓的人。我曾經做了一個1米6高的28層樓模型作為我的論文,放在地震臺上晃動。結果最下面兩層完全粉碎性坍塌,柱子全部破壞,然后導致整棟28層樓倒塌。這種破壞在臺灣921大地震和這次汶川地震中都得到了證實。所以很多高樓的人地震時往下跑,結果壓死在底樓,而留在樓上的反而只是受傷。

  至于“強節點弱構件”則容易理解一些。學過焊接的知道,破鏡重圓,怎么也沒有原來的結實。梁和柱,柱和板的連接總是最薄弱部位。如果節點破壞,真個建筑就是一堆積木。當然,節點是人工連接的,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開始淘汰預制建筑。而不作抗震設計的地方如新加坡,仍然大量采用預制建筑。

  第五,施工質量。混凝土的標號,鋼筋的正確等級,數量,位置,施工方法與過程的正確。這個屬于監理和建筑商的良心。不多述。

  第六,裝潢。過渡的裝潢導致原來結構的削弱,或者掛裝物本省的不穩固,不經結構工程師的簽字的裝潢,都是地震中的殺手。

[Page]

  第七,抗震思路。一個基本原理就是耗能。讓房子能夠變形、移動,能多晃一會兒,彎彎扁擔,但是不倒。你看一下路過的汽車,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輪子上下直顛,但車里人不覺得什么,因為用了減震系統。如果你愛運動,你見過一個摩托車手或者滑雪者從高速狀態跌下來,那種翻滾十幾圈的可能還活著,而一跌到位的十有九死。抗震設計,要求構件有耗能措施,比如墻板中不怎么受力的部位要故意做薄,地震一來墻碎了,但房子不倒。

  中國以前的木結構房屋是很抗震的,地震來時,大地移動,但木柱子是架在地面的石板上的,地動房不動。而且木結構本身也允許更多的各向變形。后來農村富裕了,開始大量用磚頭做樓房,也就是上面說的磚混結構,這種抗震優勢一下子沒有了。缺少專業教育的當代國人還繼續在把數千年的舊房子形式拋棄,連同很多很多千年的智慧都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很可惜,很可惜。

  美國加州的伯克利大學采用了中國這種古老的抗震原理,在很多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物底部加了塑膠墊子,可以錯動,并且在屋頂加了減震陀,盡一切可能消耗地震能量。

  第八,民眾住宅的管理。美國的每一座建筑物,無論是個人住宅還是一個馬房,甚至換一個窗戶,都要有相關部門審批。而中國廣大農村的千千萬萬個建筑住宅施工,都是幾個農民師傅在做,不必也沒有鄉里村里的建筑質檢部門步步把關簽字,看著真讓人揪心哪。中國要步入發達國家還有漫長的路。

  第九,抗震科技。不夸張地說,中國的抗震規范和地震多發的日本美國的差距已經很小。大學和研究所都是數理化出生,牛角尖鉆得很多。但是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監理體制,建筑材料,建筑機械,施工方法這些貌似不上檔次的東西,卻有著大學問。

  第十,國家發展。牽涉到經濟,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各個層面。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大踏步地走著。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房子抗震是個很大的題目,本文很多地方只能蜻蜓點水,沒有全面的說,說多了也顯枯燥,就這樣吧。讓我們為了祖國和世界人民少受地震的苦難,各自在自己的行業盡一份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1:22: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留坝县| 田阳县| 定安县| 余干县| 塘沽区| 溧水县| 武胜县| 永善县| 资溪县| 郓城县| 河东区| 射洪县| 资溪县| 泾源县| 米泉市| 辰溪县| 冷水江市| 北川| 临西县| 丹阳市| 昆明市| 莫力| 周宁县| 长子县| 阜平县| 开江县| 曲周县| 新野县| 新昌县| 鄂托克旗| 固阳县| 肇东市| 秭归县| 高邮市| 兴义市| 长沙市| 蒙自县| 康乐县| 凤山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