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研究
一、發展現狀
1、行業規模
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起始于1996 年。當時南寧市僅有2 家預拌混凝土企業,一年約生產混凝土3~6萬立方米。至2002年,產量增長到80萬立方米。2002~2006 年,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也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至2006年,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從業人員達2700 多人,預拌混凝土實際產量達到434萬立方米,產值約8.7億元人民幣。在廣西自治區主要城市中,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居于前列,2006 年約占自治區預拌混凝土總產量的64%。
2 、供應能力
截至2007 年5 月,南寧市已投產的攪拌站有15個,共計32條生產線,生產線總設計生產能力為1685萬立方米/ 年;在建的攪拌站有4 個,共計8 條生產線。在建的攪拌站投產之后,設計生產能力將超過2000萬立方米/年。目前南寧市預拌混凝土企業共擁有各種類型的攪拌車413 輛,各類泵送設備141 臺,實際運輸和泵送能力分別為860萬和740萬立方米混凝土。因此,目前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的供應能力主要受泵送能力的制約,根據短邊法則,可以達到的綜合配套供應能力約為740 萬立方米/ 年。
3 、企業構成
南寧市共有12 家具有資質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已經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從企業的規模結構來看,各企業的設備配置都比較齊全,基本上都能實現預拌混凝土供應的規模要求。據2006 年的產量統計,南寧市各預拌混凝土企業的規模上雖然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差異,但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憑借自身的規模優勢,來左右南寧市預拌混凝土市場的供給和價格。
4 、空間布局
南寧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空間分布極不平衡,基本上都位于中心城區,密集分布于比較狹小的區域內;而遠離市中心以及周邊各縣目前還沒有攪拌站。從中心城區來看,攪拌站基本上分布在外環高速以內,過于接近,“扎推”現象比較明顯。雖然近兩年一些預拌混凝土企業正在對攪拌站的區位進行調整,隨著一些預拌混凝土企業在距市中心較遠的地區建立攪拌站點,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的輻射范圍有所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攪拌站局限于狹小區域的狀況,但整體上密集分布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5 、市場競爭
2003 年,在南寧市預拌混凝土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行業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到了2005 年,預拌混凝土的價格幾乎低于或接近成本,同時預拌混凝土行業也深受欠款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2006 年預拌混凝土企業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在價
格和供貨等方面達成了約定或默契。其中,有兩個約定最為重要:一是混凝土的價格底線,低于這一價格底線,就不供應商品混凝土;二是因施工單位違約,拖欠混凝土貨款,導致混凝土生產企業停止供應混凝土,其他混凝土企業一律不得對該施工單位供應混凝土。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產能過剩所帶來的惡性競爭勢頭的蔓延,同時也使預拌混凝土企業面臨的拖欠款問題有所緩解。
二、面臨的問題
1、健全的行業管理體制尚未建立起來
預拌混凝土行業在南寧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健全的行業管理體制尚未建立,主要表現在:目前還沒有成立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在行業管理,特別是行業自律作用仍還沒有發揮出來;市場準入政策還不健全,各部門對市場準入政策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政府的監管職能沒有完全到位,對預拌混凝土質量、計量等方面的監管尚顯薄弱。
2、政策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強
調研中了解到,南寧市禁止現場攪拌的政策執行力度比較薄弱,在禁止現場攪拌的城區范圍內,現澆混凝土中仍有相當的部分約有1/4~1/3沒有使用預拌混凝土。目前南寧市把禁止現場攪拌的范圍設定為本市建成區,而“建成區”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不利于政策的有效執行。另外,近幾年南寧市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城市空間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禁拌范圍并沒有隨之調整。
[Page]
3、與建筑行業的矛盾較多
南寧市預拌混凝土企業與建筑企業之間在價格、計量、質量、供應時間等諸多方面的矛盾比較突出。
①價格。建筑企業認為,預拌混凝土企業成立“價格聯盟”,實際上是在搞行業壟斷,使得預拌混凝土價格上漲的幅度過大,有暴利的嫌疑。預拌混凝土企業則認為,預拌混凝土的價格上漲是經歷了惡性競爭后理性回歸的結果,而且南寧市預拌混凝土的價格比區內其他城市低20~30 元/m3。
②計量。建筑企業反映,按照目前稱重后除以容重(2400kg/m 3 )的方量計量方式,導致實際供應“短斤少兩”,因此要求采用圖紙計量或容器實測的方式。預拌混凝土企業則認為,預拌混凝土稱重計量然后除以容重,是全國的通行做法,按圖紙或容器計量在實際中很難操作。
③質量。建筑企業反映,由于預拌混凝土時常出現強度、塌落度等不符合規定的情形,以及預拌混凝土企業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違規作業等原因,發生過構件出現裂縫和混凝土較長時間沒有初凝的事件。預拌混凝土企業則認為,出現開裂等質量問題的責任主要應由施工企業負責,常常是因為現場施工人員不按混凝土施工工藝規范操作。
④供貨時間。建筑企業反映,預拌混凝土企業有時不能及時地供應混凝土,所以應擴大供應能力。預拌混凝土企業認為,供應不及時的情況一般很少出現,有時出現供應不及時的情況也不是因為預拌混凝土企業能力不足,而是建筑企業配合不力,致使設備利用效率低下;施工企業沒有給預拌混凝土企業預留合理的準備時間;原材料緊張和城市建設規模波動太大等其他一些原因。
4、行業發展受原材料來源的制約
目前南寧市的砂石呈供不應求的局面,尤其是每年接近東盟博覽會的建設高峰期間,砂石短缺更是成為制約預拌混凝土供應的瓶頸。在國外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由于建筑用砂石資源的問題出現得比較早,因而很早就開始了人工機制砂的應用研究,在數十年前就已將機制砂的應用列為國家規范,目前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但南寧市在機制沙的應用方面還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沒有全面展開,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質量和環保等問題。
5、攪拌站的空間布局不盡合理
目前南寧市的攪拌站“扎堆”現象比較明顯。這種不合理的布局可能會帶來以下不利后果:
①引發過度競爭。攪拌站在空間上分布過于密集,而產品受使用時效性的限制又不能銷往外地,容易導致局部區域供求失衡。
②引起交通堵塞。在攪拌站“扎堆”分布的情況下,局部地區車輛進出量很大,會給該路段交通造成較大的壓力,甚至引起交通堵塞。
③不利于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主要分布在快速環道周邊,而廣闊的郊區和周邊各縣市場卻少人問津。
④與城市發展方向不符。攪拌站總體布局呈現出西、北部集中,而東、南部稀少的特點,這與南寧市“完善東部,重點向南”的城市發展戰略不符。
6、受墊資和欠款問題的困擾
預拌混凝土企業為建筑施工企業墊資,被拖欠貨款的問題比較嚴重。據預拌混凝土企業反映,2005年墊資和欠款情況最為嚴重,所有攪拌站加起來被拖欠的貨款達2~3 億,幾乎每個攪拌站都有數千萬的拖欠款。目前建筑企業拖欠混凝土材料款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拖欠的貨款合計仍接近1 億元。巨額的拖欠款使得預拌混凝土行業的資金周轉不暢,不僅造成整個行業運行成本大幅上揚,而且許多企業為了減少資金負擔,寧愿減少供應量。
7、服務與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相對于我國其他地區來說,南寧市預拌混凝土企業的服務還是不錯的,但在服務質量與水平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預拌混凝土企業的一些現場施工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還有少數人員違規作業;與建筑企業缺乏溝通,沒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爭議和糾紛;雖然目前預拌混凝土企業對施工企業有技術交底,但沒有積極主動地幫助施工企業正確使用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企業配送管理水平不高,出貨量不均,調度不合理等。
[Page]
8、仍然存在環境保護問題
南寧市預拌混凝土行業存在的環保問題主要包括:預拌混凝土企業在環保設備方面投入較少,環保措施沒有到位;存在粉塵污染,生產廢水、生產固體廢棄物未能達到“零排放”;攪拌樓、料場裝載鏟車、混凝土罐車等的噪聲污染,一些攪拌站因為噪聲和排污而遭到居民投訴;預拌混凝土罐車在運輸過程中遺漏混凝土,進出施工工地車輪帶泥,對城市的環境造成了污染等。
三、對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統一認識,為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其次,要健全行業管理體制,通過明確市場準入政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完善預拌混凝土的合同、推進企業誠信經營等手段,規范行業發展。
第三,合理規劃布局,對布點實施宏觀控制。要區別不同區域采取有差異的政策,適度控制全市預拌預混凝土攪拌站的數量和規模,并充分考慮攪拌站位置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
第四,積極探索機制砂用于城市建設的可行性,鼓勵本地企業以直接投資或長期合作方式開拓外地砂石資源,保障原材料的充足供應。
第五,根據有關政策法規,結合南寧市城市發展規劃,擴大禁止現場攪拌的區域,同時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大政策執行的力度,保證禁止現場攪拌的政策得以貫徹落實。
第六,政府主管部門應協調預拌混凝土行業與建筑行業之間的矛盾,就價格、計量、施工操作等問題進行商討,互相理解、達成共識,共同制定出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第七,建設主管部門應對預拌混凝土的生產和供應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的質量監管,督促預拌混凝土企業強化內部質量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現行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生產和施工。
第八,加強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環保監控,督促預拌混凝土企業完善環保防治措施,實現攪拌站廢棄物的循環使用,減少噪聲、粉塵和水污染。
第九,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混凝土技術進步,爭取在機制砂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混凝土外加劑、混凝土摻合料、混凝土漿水再利用、預拌砂漿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等領域有所突破。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