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赴深圳市學習利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生產建筑用磚調研情況的報告簣
為響應廣州市建設綠色城市的號召,妥善解決建筑垃圾數量日益增加而造成的土地資源緊缺情況,實現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蘿崗區余泥渣土管理所李應生所長率領業務工作人員于近期赴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進行學習調研。現將學習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學習調研內容包括:余泥渣土受納場的建設及管理模式、建筑垃圾管理機構設置及管理模式;建筑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情況;以建筑垃圾為原料生產建筑用磚的資源再利用,總結出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納場、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在建筑垃圾管理及回收利用上有以下亮點:
(一)建筑垃圾排放、受納管理得當。深圳市現有三大建筑垃圾填埋場: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寶安建筑垃圾填埋場、龍崗建筑垃圾填埋場。這三個填埋場負責受納深圳市的建筑垃圾。根據現場調研,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管理人員分工明確,管理制度體制健全,運輸車輛通行有序,建筑垃圾分類明確、填埋得當,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效果顯著。深圳每年建筑垃圾產出量約600萬噸,按照國際測算法,每萬噸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場的土地約一畝,深圳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積就要上千畝,用地資源情況日漸緊張。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對建筑垃圾主要成分進行了研究和測試,研制出利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生產的建筑用磚。目前深圳已建成的第一條示范生產線年產標磚25萬立方米,按此計算每年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約40萬噸,有效地緩解了建筑垃圾填埋場用地緊張的局面。
(三)高新技術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環保節能。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以建筑垃圾為原料,用高新技術分選、粉碎、配料并壓制成混凝土磚,無需燒制。按已建成的第一條示范生產線年產標磚25萬立方米的總量計算,能節省因燒紅磚而破壞耕地面積約200畝,節省建筑垃圾填埋用地約50畝,節省煤炭約2萬噸,每年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廢氣約300噸,減少了土地資源和能源資源的損耗,并為政府節省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處理費用。
另外,在節能措施上,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通過使用高效低能耗設備、節能變壓器、采用三級計量,加強用電計量,合理調整生產流程中的工藝級配,單位耗電量僅為4.8kw.h/1200件。
(四)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為:噪音、揚塵和生活污水。對于以上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治理措施,該環保磚廠已有一系列治理方案:
1、噪音:
(1)選用高效、低能耗、低噪音設備,減少噪聲產生。
(2)對無法封閉的制磚廠房,三面安裝一定面積吸音體,減少噪聲向外輻射的強度,降低混音。
(3)廠房的布局合理,將制品養護場及原料堆放場形成防噪隔音設施。
(4)廠區綠化設計,減少噪音輻射的強度。
2、揚塵:
(1)采用灑水預濕防塵的方法解決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在填埋場卸載時和鏟斗往生產輸送線卸載時產生的粉塵。
(2)破碎車間采用全封閉式的結構,防止粉塵對外擴散。
(3)骨、粉料傳送堆放采用全封閉式的結構,防止粉塵對外擴散。
(4)廠區內地面全面硬底化處理,有效保障廠區散落物回收利用,減少粉塵產生,同時對廠區及進出道路實行24小時清掃及灑水,防止揚塵,在廠界區域進行綠化,減少起塵的可能。
3、用水:該環保磚廠主要采用山澗水用于制磚用水,無工業廢水產生,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對此,該環保磚廠建立了一座日處理生活污水的裝置,污水處理后達到綠化、生產用水的要求,循環作綠化、生產用水,確保了該項目實現零污水排放。
對于控制噪音、揚塵、用水等三個方面的工作,經深圳市寶安區環境監測站檢測,各項指標合格。
[Page]
(五)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有良好經濟效益
隨著國家禁止使用粘土磚強制力度的加大執行,現代建筑的墻體材料產生巨大市場斷裂空間,為免燒磚等新型建筑材料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建筑墻體材料的市場價格約180元/立方米,隨著粘土磚逐漸退出市場,免燒磚的市場和利潤有較大的上揚空間。由于該環保磚廠建在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內,原料免費而充足,而且緊靠南坪快速干線,交通極為便利,建筑垃圾運輸車隊可成為該項目的營銷運輸隊伍,大大降低了生產、營銷和運輸成本,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學習收獲
在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深圳市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調研期間,我所發現建筑垃圾填埋場入口揚塵較嚴重,有非法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并普遍存在超裝、超載的情況。深圳市在余泥渣土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點應該學習借鑒:
(一)市政府對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及回收利用的高度重視。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總體走在全國的前列,但和深圳經濟發展速度和現狀不相適應,建筑垃圾存量日益增加。對此難題,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出《關于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決定》、《深圳市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近期實施方案》及《深圳市建設系統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方案》,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項目的建設給予鼓勵、優惠政策。目前,深圳市政府對華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磚廠建設予以貼息貸款,稅收全免,租地實行1元/年的優惠政策,對該磚廠的工業用電實行全時保證,并對電費予以相應的優惠措施。
(二)職責明確的管理體制。調研中發現,深圳市在余泥渣土管理工作上,各職能部門分工比較明確。環衛處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市內余泥渣土的管理工作,城管負責指導、監督受納場的管理工作,交警負責檢測、許可、監管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的管理工作。交警與建筑垃圾主管部門相互協作,經常組織聯合執法隊伍監督管理工地、運輸車輛、運輸行為、受納場,以保證深圳市區道路干凈整潔、工地依法排放,受納場科學受納。
(三)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場對建筑垃圾的處置提出了綜合利用,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對進場的建筑垃圾進行嚴格分類,分區填埋,根據不同性質的建筑垃圾加以相對的加工處理,將其加工成為各種強度高、自重輕、耐久性好、尺寸規整和保溫隔熱性能好的建筑用磚。據目前投產情況來看,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率可達96%以上,充分合理地回收利用了建筑垃圾。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通過學習調研,我們認為促進蘿崗區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必須盡快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石嶺山受納場管理
首先是嚴格受納場的準入條件,對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管道淤泥等一并拒之門外;其次是準確分類,將各種建筑垃圾,及時、妥善分區填埋。
另外,為進一步加強受納場管理,緩解建筑垃圾填埋用地緊張的狀況,就要推行“四化管理”:一要強化建筑垃圾“減量化”管理,制定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二要加強并推進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研究和實踐,對建筑垃圾進行轉化、再生利用,盡早實現建筑垃圾100%的利用。三要實行“無害化”處理,在處理拆建垃圾的過程中,特別是生產廠房的拆除,對于有毒有害的垃圾要按危險廢物要求處置,包括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等。四要推進建筑垃圾利用產業化,加強培育并引導建筑垃圾利用的產業化,使之形成蘿崗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和利用技術
為建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項目,必須大力開發和推廣節能降耗的建筑新技術和新工藝,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重點要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分選技術創新與設備研發;二是建筑垃圾減量化的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發;三是回填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研究;四是采用循環再生骨料開發綠色建材的研究等。
(三)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建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項目
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循環,其次要經濟。另外,要發揮政府、企業、公眾三方面的積極性,使各方都受益。所以,促進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需要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扶持,加大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力度,從而最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良性結合。
[Page]
為盡早實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項目的建設,需要重點推進以下五點工作:一是鼓勵可回收利用型建筑垃圾受納場的審批,促使建筑垃圾走綜合利用之路,同時要把現有的建筑垃圾受納場變成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處理廠;二是對從事建筑垃圾處理的投資和產業活動給予稅收優惠,以增強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的自我生存能力;三是政府對從事建筑垃圾處理投資經營活動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的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向垃圾處理經營活動注入資金;四是開辟社會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自我資金不足的問題;五是對于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產品,政府工程要首先帶頭使用,鼓勵房地產商積極使用,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四)工地排泥引入招標競爭機制
為健全蘿崗區余泥渣土運輸行業競爭機制,建議工地引入余泥渣土運輸招標競爭機制,以有效地避免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現象,杜絕了商業賄賂發生的可能,既降低了工程費用,又保證了工程項目質量,促進資源配置,給具有環境衛生服務資質合格證書的余泥渣土運輸單位生存的希望和謀求發展的機會,從而使各排泥工地在一個良好的行業環境中提高余泥渣土管理水平,保證工地安全生產及區內環境清潔。
(五)加大建筑垃圾處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讓社會了解建筑垃圾處理的重要性,讓社會理解和支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了解建筑垃圾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提高全社會綜合利用建筑垃圾的意識和積極性,并大力宣傳和推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最新技術和工藝方法,以實現綜合利用建筑垃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
目前,蘿崗區在余泥渣土管理工作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要重視余泥渣土的外延工作,學習和借鑒其他先進地區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從而實現余泥渣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為蘿崗區建成名副其實的“首善之區”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