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建工:五大創新引領企業持續發展
伴隨著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躋身世界企業500強,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的步伐,作為中冶集團控股子公司的中冶建工有限公司,用持續的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確保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
今年1~6月,中冶建工有限公司新簽合同總額22.3575億元,營業收入14.4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71%、29.9%;利潤、經濟增加值、技術裝備投入、員工平均收入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45.34%、230.25、195.45%、18%;技術創新10項、申報國家專利7項;員工上崗率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從2006年開始,以董事長、黨委書記姚晉川為首的公司領導班子,以企業改制為契機,以推行精細管理、建設學習型組織和創新型企業為管理目標,以“國內一流、重慶第一的工程總承包特級企業”為企業發展遠景,以“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和工作中的盡善盡美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和享受”為企業共同價值觀,以“到2010年,營業收入、技術裝備投入、利潤總額、凈資產和在崗員工收入在2005年基礎上翻番”為主要發展目標,以“資源整合、做強做大主體專業、經營結構調整、EPC總承包”為主要發展措施,以完善服務鏈、房地產開發為新的經濟增長級,通過持續的體制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
——堅持體制創新。該公司一是完善了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完善董事會議事規則、決策程序,規避決策風險,提高了決策效率和決策的有效性、科學性;二是進一步強化了內部監控和內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工作流程和內控體系;三是繼續推進專業整合和機構改革,構建起精干、高效、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有效提升了管理和市場反應效率;四是以市場為基點,構建起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和服務體系,提高了對目標市場和重點客戶的營銷能力;五是建立完善了適應新體制要求的財務與資產管理制度,強化了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優化了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了資產效用,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六是建立起有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技術水平和經營素質;七是深化了人事與激勵約束機制改革,逐步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責任心。
——堅持管理創新。該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項目管理、基礎管理為平臺,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與創新潛力,從根本上實現了管理工作從隨意化到規范化,從經驗型到科學型,從外延式到內涵式,從機會型到戰略型,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轉變;追求第一、追求更好、追求持續改進、追求零缺陷、追求利益最大化等精細管理理念已經得到廣大員工的認同,并在工作中得到努力實踐;項目一級管理模式、項目經理責任制、項目成本核算制、項目招標制、項目審計制、項目通報獎懲制為內容的“項目一體五制”,已經成為了中冶建工獨具特色的管理文化。
——堅持經營創新。該公司不斷針對市場發展與變化,一是堅持“用戶至上、誠信為本、全員經營、追求第一”的經營理念;更新經營觀念;二是創新經營方式與合作方式,采用EPC總承包、“BT”、“BOT”等方式開拓經營,實現經營創新;三是堅持大經營大循環戰略,實現找活的、干活的崗位大循環,培養新型復合型人才;四是堅持內外資源整合互補戰略,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五是加大技術裝備投入,該公司先后投入3億多元,使工程勘察、建筑設計榮升國家甲級資質,新建的20萬噸鋼構基地即將投產;六是圍繞增強總承包能力,做強做大勘察設計、建筑、鋼構、安裝、檢修、商品混凝土、路橋、房地產和租賃等主體專業,實現了主體專業再造,使中冶建工盡快成長為一個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
——堅持科技創新。該公司不斷以市場和項目為導向,以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為重點,先后開發、研究核心技術181項,其中科研成果160項、部級工法4項、專利17項;160項科研成果中,國家級成果2項,省部市級成果42項,獲得市級、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等獎項28項;在所參與的重點工程項目施工中,創造了121項國家、省部、市級優質工程,獲得市級以上QC成果獎61項。
——堅持文化創新。該公司將企業長期積淀的優秀的企業文化進行發掘、提煉、完善、創新、提升,形成了“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和工作中的盡善盡美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和享受”的共同價值觀和學習文化、經營文化、創新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理財文化、廉潔文化、反思文化、效率文化、忠誠文化等十大文化理念,同時搭建生產經營、基礎管理、現場標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單位建設、員工培訓六大平臺,讓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先進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樹立形象、打造品牌,為中冶建工今后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