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水泥工業做怎樣的世界第一
水泥出了什么問題
我國已連續10多年站在世界第一水泥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的位置上,在“十五”期間,水泥工業又取得了長足發展,產量年均增長12%,技術進步明顯,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高。但是,水泥工業也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首先是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問題未得到解決,落后生產能力比重仍占60%左右。一是落后產能退出緩慢。由于對淘汰落后小水泥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一些地方出于社會穩定需要和財力限制,對關閉淘汰落后小水泥不積極。二是地區間結構調整不平衡。雖然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在少數地區已達70%,但多數地區仍然偏低,有的還不到10%。三是行業集中度低。國內水泥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水泥生產總能力只相當于世界水泥工業第一位的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的產能。四是低標號水泥使用過濫,普通水泥產品中低標號水泥占80%以上,直接影響工程質量。五是行業及市場進入門檻過低,落后水泥在工程和建筑使用中得不到有效限制。六是節能利廢工作進展緩慢。
其次是產能存在潛在過剩風險。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信息和分析,當前水泥行業存在產能潛在過剩風險。2005年國內水泥市場需求不到10.5億噸,而水泥生產能力已達13億噸,產能過剩2.5億噸。
5年將淘汰落后產能2.5億噸
“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將拉動水泥消費需求保持一定增長。但另一方面,隨著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泥消費需求的增幅比前幾年會有所回落。預計2010年國內水泥需求量為12億—12.5億噸,比2005年增加1.5億—2億噸。要實現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達到70%以上的目標,必須在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時,加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工作力度。
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水泥工業調整的目標:2010年水泥預期產量12.5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裝率達到60%;累計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5億噸。企業平均生產規模由2005年的20萬噸提高到40萬噸左右,企業戶數減少到3500家左右。水泥產量前10位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生產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業生產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噸熟料熱耗由130kg標準煤下降到110kg標準煤采用余熱發電生產線達40%水泥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25%。粉塵排放量大幅度減少,工業廢渣年利用量2.5億噸以上。石灰石資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八部委聯合通知還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一是加強總量控制,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對水泥產能增長過快、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經較高的地區,發展速度要適度控制;對落后產能比重較大的地區,繼續鼓勵上大壓小,扶優汰劣。二是嚴格市場準入。把環保新標準納入水泥生產許可證發放的審核條件,適當修訂水泥標準,提高水泥標號。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提高建筑市場應用水泥的準入標準,禁止立窯水泥進入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大中型城市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從使用環節入手,鼓勵發展散裝水泥等。三是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四是加快提高產業集中度。五是鼓勵國內水泥企業“走出去”。六是加大對水泥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iangxun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