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1日起新建農宅抗震按8度設防
根據為北京歷史及地質構造條件 汶川地震最高烈度達11度
記者今天上午從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獲悉,本市首部《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地方標準已于日前由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并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今后,京郊新建的一、二層農村民居建筑,其抗震設防烈度應普遍達到8度的標準。同時,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不同,農村民居將被分為兩類,其建筑使用年限分別設定為50年和30年。
北京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
該標準的第一起草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建設部城市建設防災減災專家委員會委員周炳章告訴記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北京屬于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的地區,其中密云、懷柔、昌平、門頭溝為7度地區。
這是根據歷史上北京曾經發生過的最大地震烈度和該地區地質構造等條件得出的結論。一旦北京遭遇到這樣的地震作用時,房屋墻體與屋架應不致倒塌,且不會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京郊農宅以往多數未考慮抗震
專家說,北京地區大面積的農村建筑在以往的長期發展中,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建房多數屬個人家庭行為,既無設計圖紙及施工組織,更是國家標準規范等技術法規所無法掌握的盲區。
時至今日,幾乎所有北京郊區的農村建筑,都沒有考慮抗震設防要求。一旦北京地區發生8度地震時,廣大農村建筑將因缺乏抗御地震的能力而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新建農宅符合標準可獲獎勵
據專家告訴記者,制定首部《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地方標準的主要目的是普遍提高本市農居建筑的抗震設防能力。
今后,新建各類結構的農居不論私房或公房都要按照統一的抗震設防烈度設防。為鼓勵京郊農民按照新標準建房,政府已出臺相應獎勵機制。今后,凡按抗震標準和節能標準建房的京郊農民,都將得到一定的補貼。
農居類型首次按使用年限劃分
專家說,考慮到農居建筑層數較低、規模較小、地震時疏散方便以及更新改造周期較短等因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標準首次按使用要求、材料及施工方式,將農居建筑分為I、II兩類。
I類農居設計使用年限可達50年,采用的結構和材料均較好,施工要求也較高;II類農居主要針對經濟相對不夠寬裕的農村居民,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
核心報道木結構房屋只能建一層
該標準將北京農居分為磚結構、砌塊結構、木結構、石結構及輕鋼結構幾大類,并明確規定了每種類型房屋的適用高度、如何選材、抗震措施及施工要點等。
如:用非黏土實心磚壘的磚墻,其最小墻厚應達240毫米,而用毛石建筑的房屋和木材構架的房屋,不但只能建一層,而且高度不應超過3.6米等。
對于在抵抗地震中起重要作用的抗震橫墻,標準特別做了細致的規定,如:一般房屋的橫墻最大間距,單層不應超過9.0 米,兩層不應超過6.6 米;而對主要起防止房屋倒塌作用的構造柱,標準則明確規定了其設置的位置、數量及截面尺寸等。
另外,結合提倡綠色和環保材料的發展,標準還對材料選擇提出了建議。如:砌體材料中,重點提倡和推薦利用混凝土制作的砌塊,可既不破壞耕地,又不用開采頁巖破壞環境,且價格便宜,耐久性好;輕鋼結構屬綠色新型建材,建議應推廣應用。同時,因生土建筑抗震能力很差,建議盡量不用。
名詞解釋·烈度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專家解釋說,所謂烈度,是指地震發生后,建筑物受破壞的程度。
目前,我國地震烈度由弱到強劃分為從1度至12度。此次汶川地震最高烈度達11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