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體制創新推動湖南工程機械高速發展
技術創新產業動力之源
“十五”以來,湖南省工程機械企業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上。2007年全行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達到4%,少數企業甚至達到7%。行業內先后建起中聯、三一、江麓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山河智能等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7個博士后工作站。
中聯重科自成立以來共取得1300多項科研成果,承擔了“863”等國家重大科技攻關課題25項,主持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07項次,目前正使用的有效標準187項。三一重工憑借強大的研發力量和先進的研發管理平臺,先后承擔了4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大裝備項目、4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的研究,還有省部級項目60多項。山河智能在成立以來的8年時間里,獲得了40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軟件版權,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等16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江麓集團把軍工技術應用于工程機械領域,在塔機、施工升降機、振動式壓路機的研制方面保持了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僅以上4家企業擁有的國家專利數就多達786項。
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成果的大量涌現,推動湖南工程機械行業新產品產值快速增長。由2005年的17.82億元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112.54億元。
體制創新產業活力之本
體制上的不斷創新也成為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基石。
目前湖南省工程機械企業包含了國有控股企業、民營股份制企業、私營合伙企業等多種所有制的形式。無論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還是山河智能,都建立了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良性競爭態勢,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三家上市公司,齊聚長沙,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獨有景觀。在三大巨頭的帶動下,一群規模不等的中小企業也順勢而生,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集群效益初步顯現。
市場在行業的資源配置中起著主導作用,競爭的活力充分顯現。這些年來,中聯和三一就像打擂臺一樣,互不認輸地把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履帶起重機等產品的研制一步步推至世界前沿水平,混凝土輸送泵及泵車產品不僅收復了95%曾經被國外品牌占領的中國市場,而且出口到歐美等工程機械強國,將產品打進了跨國公司的家門口。2002年至2007年,湖南省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增長了37倍多。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