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跨海大橋順利通車 博特產品成功應用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是國道主干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2003年11月14日開工,經過43個月的工程建設,2007年6月26日全橋貫通,大橋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h,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m的鉆石型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5000噸;南航道橋為主跨318m的A型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000噸。除南、北航道橋外其余引橋采用30~80m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
大橋的建設有利于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別是寧波市和嘉興市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布局及國道主干線,緩解滬、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壓力;有利于改變寧波市交通末端的狀況,從而變成交通樞紐,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江、浙、滬旅游發展的需要。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建成通車的同時也刷新了多項記錄:
1、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長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橋中位居第一。
2、杭州灣跨海大橋地處強腐蝕海洋環境,為確保大橋壽命,在國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設計使用壽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灣跨海大橋50米箱梁“梁上運架設”技術,架設運輸重量從900噸提高到1430噸,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類技術、同類地形地貌橋梁建設“梁上運架設”的新紀錄。
4、杭州灣跨海大橋深海區上部結構采用70米預應力砼箱梁整體預制和海上運架技術,為解決大型砼箱梁早期開裂的工程難題,開創性地提出并實施了“二次張拉技術”,徹底解決了這一工程“頑疾”。
5、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的最大直徑1.6米,單樁最大長度89米,最大重量74噸,開創了國內外大直徑超長整樁螺旋橋梁鋼管樁之最。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跨度最長、工程量最大的跨海大橋。大橋橫跨杭州灣海域,自然條件復雜,所處海水化學侵蝕環境對結構腐蝕作用按不同分區由中等程度(C級)至極端嚴重程度(F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博特公司PCA®聚羧酸產品源身于《環保、節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與應用》科研項目,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諸多成果榮譽。高性能的PCA®聚羧酸減水劑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部結構C50箱梁混凝土中得到成功的應用,實現了超長超大體積箱梁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Cl-滲透性、體積穩定性、抗裂性和低水化熱等性能。經檢測,所澆筑混凝土的技術性能如下:
(1)澆筑入模坍落度為160~200mm,混凝土出機后2h坍落度大于120mm,混凝土初凝時間大于10h,含氣量≯4%,壓力泌水率<40%。同時,在高溫環境下,PCA®聚羧酸減水劑依然具有良好的緩凝和保坍作用,很好的實現了高溫環境下超長超大體積箱梁混凝土的一次性澆筑。
(2)混凝土28d抗壓強度大于60MPa,滿足C50混凝土力學性能指標;3~4d抗壓強度達設計強度的85%以上,彈性模量達設計值的85%以上,滿足早期預應力張拉的要求。
(3)采用平板法對早齡期混凝土抗裂性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溫度為31℃、相對濕度為61%的環境條件下,混凝土不產生一條裂縫,抗裂等級達I級,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開裂性能。
(4)采用非穩態電遷移快速試驗法(RCM法),測得混凝土28d、56d和84d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分別為:1.00×10-12m2/s,0.98×10-12m2/s,0.56×10-12m2/s。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