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中的我國瀝青攪拌設備行業
2006 年我國瀝青攪拌設備市場逐漸升溫,尤其大型瀝青攪拌站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 隨后在2007年上半年迎來了采購高峰,行業全線飄紅。一時間,各個瀝青拌和廠家產能出現嚴重不足。為了比較深入地了解我國瀝青攪拌設備行業的情況,《建筑機械》記者采訪了西安筑路機械有限公司李世坤總經理、安邁(上海)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衛志剛總經理以及北京德基機械有限公司涂啟明副總裁,以求梳理我國瀝青攪拌設備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根據交通部“十一五”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95% 通公路和80% 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 到2010 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30萬km,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 . 3 萬km,二級以上公路里程達到45 萬km,縣、鄉公路達到180萬km; 另一方面,我國80 年代初期以來修筑的公路現在都進入大、中修期,每年約有10%的瀝青路面需要翻修。這無疑給我國的瀝青攪拌設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瀝青攪拌設備市場緣何升溫?
2006 年國家交通建設項目中加大了對高速鐵路的投入,由于大批高速公路建設的時期剛剛過去,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的大型瀝青攪拌站的總需求比前兩年有一定程度萎縮,但由于省級連接線及縣鄉路網改造工程的投入正逐步加強,2000 型以下的中小型瀝青攪拌站的需求不降反升。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其市政部門的養護設施開始更新換代,從小型逐步向中型發展。邊遠地區對拌和站的需求仍然是小型和低價為主,而大型的國家高等級公路建設雖然對設備的要求也有更加大型化的趨勢,但2006 年上半年實際開工的項目不多,對大型站的需求沒達到預期。但到了2006 年下半年,大型瀝青攪拌站需求急劇升溫。
西筑李世坤總經理
作為國家首批引進筑路機械裝備的西安筑路機械有限公司,20世紀80 年代先后引進了英國帕克和德國邊寧荷夫的瀝青攪拌設備,并逐漸進行了國產化嘗試,取得了明顯效果,為中國公路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成為我國瀝青攪拌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建筑機械》對2007 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瀝青攪拌設備廠家銷量調查中,西筑的市場占有率接近20%。西筑李世坤總經理在接受《建筑機械》采訪時談到,2006 年下半年到2007 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比較集中,因此形成了2006 年下半年大型瀝青攪拌設備需求旺盛的局面。
[Page]
2007 年由于新開工的油面工程較多,瀝拌市場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另外加上監理方要求高速公路配備4000 型瀝青攪拌站, 從而使得4000 型的市場相對比較火爆。 尤其在4、5 月份,4000 型設備國內外制造商均出現供貨不足的現象。
北京德基機械有限公司涂啟明副總裁
北京德基機械有限公司涂啟明副總裁認為,2007 年瀝青攪拌設備市場狀況趨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各瀝青攪拌設備廠家的產品已經趨于成熟;另一方面無論是高等級公路還是低等級公路,甚至鄉村公路使用瀝青攪拌站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這對瀝青攪拌設備市場需求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其次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各廠家紛紛加大了出口力度并取得了良好業績。
大型化能否成為發展趨勢?
2007 年瀝青攪拌市場形勢大好,4000型成為主角,短短2年時間,從3000 型到4000 型,再到5000 型,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詫。究竟是什么原因催生了瀝青攪拌設備大型化的步伐如此迅速?西筑李世坤總經理告訴記者,西筑歷來不主張進行
盲目的大型化,但是由于現在公路都改成8 車道,面層都要求必須用攪拌設備拌和,然而4000 型瀝拌站的生產率滿足不了8 車道的需求,面層也不敢用2 臺4000 型設備,原因在于即使是同一廠家生產的產品,最終的攪拌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在2007 年西筑根據用戶需求開始著手進行5000型設備的研制生產。
安邁衛志剛總經理
安邁作為一個世界頂級品牌,其瀝青拌和產品具有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其堅持進口核心部件以及低能耗、低環保危害的理念和通過國產化生產后的理性價格已被業內用戶廣泛接受。安邁在中國建廠后通過一年多的基礎工作,2007 年有了一個飛躍。迄今為止,安邁集團已累計向中國銷售了超過80 多臺大型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安邁( 上海)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衛志剛總經理認為,中國道路建設( 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規模大、工期緊、要求高的特點導致了瀝拌市場大型化的不斷演變。
[Page]
德基涂啟明副總裁在談到大型化發展時表示以后的設備會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國路面損壞比較多,原有的瀝青層太薄,現在瀝青層加厚后,每一公里需要的瀝青混合料數量增多。其次以前一個標段就10 幾公里,需要的瀝青混合料數量有限,現在一個標段動輒30 多公里,因此必須配備大型瀝青攪拌設備。工期縮短迫使用戶必須購買大型設備也成為重要因素。此外路面等級越高,一次性攤鋪成型的要求就越高,設備小就滿足不了要求。但同時涂總也認為,太大的設備在我國發展將受到一定限制,設備越大,運輸、安裝成本就越高。由于用戶現在更加理性,力求在運輸成本、吊裝成本和資金投入之間找一個最佳比。但大型設備發展相對在我國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瀝拌市場容量究竟有多大?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能力生產瀝青攪拌設備的廠家初步統計有70 多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在10家以內,年生產能力在1000 臺以上。國內每年需求量大約在800 臺左右,進口設備占150 臺左右,并主要集中在240t/h 以上的產品,而進口設備銷售額在50% 左右。粗略統計,截止2006 年在我國各地運行的進口瀝青攪拌設備有500 臺以上。國內2004-
2006 年瀝青攪拌設備銷量見表1。
當前我國公路建設仍在快速發展,對于瀝青拌和站的需求量仍在增加,但對于產品的性能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瀝青攪拌行業將如何發展?
在瀝青攪拌設備行業, 國外品牌和少數幾個國內品牌已深入人心,并形成了品牌效應,優勢比較明顯,對其他的企業形成了品牌屏障。同時,面對中國本土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使用范圍的局限性和技術雷同的局面, 產品的可靠性、性價比也成為了企業贏得用戶的關鍵。隨著國外品牌瀝青拌和設備制造廠家紛紛入駐中國以及國內眾多的瀝拌生產廠家,瀝拌行業競爭無疑更加激烈。
李世坤總經理告訴《建筑機械》,未來高端瀝青攪拌設備市場將是國際品牌與國產品牌之間的激烈競爭,同時低端產品市場競爭也將加劇。國內一直定位于高端的企業,隨著高端產品需求的降低,也會將觸角延伸到下游產品領域。另外,國內知名品牌將利用其競爭優勢,積極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瀝青攪拌產品在技術發展方面,將會向環保節能、智能化控制、無基礎安裝、集裝箱模塊型、遠程檢測和故障診斷等方向發展和完善。
衛志剛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瀝拌市場將存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尤其是行業在高端瀝拌市場的競爭,已由原來的惡性價格競爭轉而注重于在質量和性能方面給施工單位提供實際的長遠利益的競爭。那些質量好、性能好、技術好的拌和設備才能逐步在市場中奪回其應有的市場份額,從而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上占有主要地位。而那些頂著國外品牌,沿用過時的國外技術圖紙,全部采用國產配件,低級仿造,以價格為誘惑的產品將會逐漸被市場所淘汰。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啟動,市場低潮時其惡性競爭對價格的影響以及資本市場對道路行業信心的不斷加強,瀝青拌和站行業的前景令人期待。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