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西城市群規劃已獲建設部批復
由建設部和福建省政府聯合編制的《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獲得了階段性進展——日前獲得建設部(現更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正式批復。規劃獲批,使福建省從閩南“金三角”的開放到整個海峽西岸的全面開放和發展,有了科學的指引。
規劃重點明確了海西城市群發展格局、定位、目標等大綱,展望了海峽西岸城市群的發展前景。規劃透露,到2020年,福建省的城市化水平將達到62%以上,略高于屆時的全國平均水平(52%~53%)。
福建省建設廳有關領導表示,規劃成果初稿完成后,將廣泛征求意見,力爭6月份召開規劃成果專家評審會,隨后制定可操作的行動計劃,明確各級政府進行城市群規劃調控和管理的內容。
規劃摘要
規劃確定了海西發展總目標——建設成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銜接長三角、珠三角,輻射中西部的沿海增長極,兩岸文化交融、社會和諧的示范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先行區。
規劃提出了城鄉統籌發展目標——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鄉空間體系,實現全省城鎮化進程的和諧、持續、快速發展。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提升到62%以上。
規劃展望了海峽城市群藍圖——海西城市群毗鄰臺灣的空間區位優勢及其作為兩岸交流樞紐的戰略地位再次凸顯,海峽兩岸將形成緊密互動的一體化合作區域。
規劃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空間藍圖——形成“一帶(沿海城鎮密集帶)、四軸(西部山區發展軸、北部福武發展軸、中部核心發展軸和南部廈龍發展軸)、雙極(依托一北一南兩大中心職能地區形成的福州大都市區和廈泉漳大都市區)、多核(多個區域次中心)”的海西城市群空間結構。
規劃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產業藍圖——形成“一帶(沿海產業集聚帶)、雙區(北部以福州中心城區、長樂空港和江陰港區組合形成的北部現代服務業增長核心區,南部依托‘濱海環灣走廊’,由廈門中心城區、機場新城、泉州中心城區和漳州中心城區組合形成的南部現代服務業增長核心區)、四基地(四大工業基地,由北至南依次為福州現代制造業基地、莆田臨港重化工業基地、泉州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廈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戰略引導型產業空間布局結構;形成三都澳、東山灣兩大戰略儲備地區和閩浙、閩贛、閩贛粵、閩粵四大跨省產業發展協調區。
規劃勾繪出海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普通鐵路等組成的區域鐵路網格局;建設東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城際軌道干線;建設對區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區域高速干線公路與都市區快速干線,形成布局合理的干線路網系統;形成樞紐機場、支線機場、旅游機場有序銜接、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的航空網絡體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