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統計報告
2007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保持了近年來的較快發展態勢:生產快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行業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經濟運行情況與分析
(一)生產快速增長
1.傳統產品產量繼續走高
2007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五種傳統產品產量見表1。
由表1可見,2007年1-12月,行業五大類傳統水泥制品產量繼續以兩位數快速增長。在全國范圍內,傳統水泥制品如排水管、壓力管產量經過上一年首次大幅減產后,止落反彈,今年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排水管產量比去年同比增長25.57%,較去年同比減幅激增了90.84%;壓力管產量較去年同比增長26.1%;水泥電桿產量比去年同比增長15.1%,同比增長幅度與去年持平,繼06年止落回升以來保持穩步增長;混凝土管樁產量比去年同比增長25.9%,同比增幅減少3.41個百分點;商品混凝土產量比去年同比增長23.5%,同比增幅增加4.33個百分點。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市場需求呈現地域性差異。2007年排水管累計產量下降的主要省份為北京、天津、山西、內蒙、黑龍江、上海、浙江、湖南、廣東和重慶,遼寧、吉林、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卻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增長幅度最高的達299%。水泥電桿生產在1998年農村電網改造和城網改造前后市場需求發生了巨變,產量呈現大起大落,生產數量由年產1000萬根左右落到現在的500萬根左右。但是,2007年除少數幾個省份如山西、遼寧、云南、陜西、寧夏產量下降之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呈現增產趨勢。商品混凝土產量除吉林、上海下降12.53%外,其余地區均有較大增長;混凝土管樁產量上海和甘肅有較大幅度下降,分別為53.5%和70.8%,其它地區均有持續增長。
[Page]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混凝土管樁作為一種基礎工程樁基材料,以其技術先進、工業化程度高、質量穩定、施工周期短和資源消耗少等優勢,在鐵路、公路、民用建筑、港口、橋梁、水利工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長三角、珠三角混凝土管樁仍保持增長勢頭,但產能已經接近飽和,產銷銜接已出現降低的跡象,企業獲利空間越來越小。在環渤海、天津濱海新區等新開發地區,已成為混凝土管樁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據悉,今年以來中山建華集團已在天津建立第二個生產企業并且在邯鄲建廠,另外還有兩家新建企業已經投入生產,廣東三和集團也在山西建廠。今年天津地區混凝土管樁產量已達到923.9萬米,仍然供不應求。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遼寧、長春等地有近10家新建水泥混凝土樁企業陸續建成投入生產。在一些地區,該區域混凝土管樁生產產能已出現相對過剩,但新建企業仍在不斷建設和生產,使得管樁行業整體盈利空間變小,甚至到微利、無利的狀況。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混凝土管樁生產企業約300家,其中中山建華、廣東三和、浙東建材集團三家業內大型企業的產量已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2007年,上述三家企業生產混凝土管樁分別為7380萬米、2800萬米、1207萬米,同比增長分別達31.8、33.3%、26.9%;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圖1、表2分別列出中山建華、廣東三和、浙東建材集團自2005年至2007年的產量情況。
[Page]
表3—7列出2006、2007年1-12月全國五類主要水泥制品產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
[Page]
由表中數據可見,混凝土管樁、商品混凝土、輸水壓力管等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幾個經濟大省(市)的格局基本沒有改變,其產銷規模(占全國50%以上)及增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地區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和經濟持續發展的狀況。
總體來看,全行業產品產銷銜接狀況略好于去年,表明在國家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繼續保持供需兩旺的態勢。其中,除輸水壓力管累計產銷率略低于去年同期外,排水管、水泥電桿、混凝土樁和商品混凝土累計產銷率分別為96.34%、94.48%、95.40%和97.20%,同比增加分別為0.30、0.12、0.13和0.39個百分點。
2.新產品持續快速發展,產量逐年遞增
(1)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近50個生產企業建成了PCCP生產線;到2007年底,已累計生產口徑DN600mm~DN4000mm管材約5000Km;其中用于南水北調工程DN4000mm的管材約為110Km;2007年生產PCCP約1000 Km。
(2)鋼筋混凝土盾構管片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大型城市的地鐵及越江隧道的建設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發展較快,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都在快速的修建地鐵軌道交通。與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相配套的鋼筋混凝土盾構管片以其高強度、高抗滲性、高精度的優異性能在城市地鐵及越江隧道中廣泛應用,初步形成了盾構管片產業。據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將達到2000千米。城市地下和地上軌道各按50%計算,地下軌道線路長大1000千米,需要混凝土管片67—83萬環。表8顯示出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產量情況。
(3)纖維增強硅酸鈣板
研發成功的纖維增強硅酸鈣板,以其輕質高強,防火隔熱(隔熱系數小于0.4),干縮率低、加工性好,易于表面裝飾等優點,首先用于遠洋船艙室分割及吊頂。隨著該生產技術和裝備不斷完善,產品的應用領域得以不斷拓展,現已廣泛應用于建筑物內墻、外墻、吊頂、屋面和通風管道及體育館、劇場、會議室的吸音板,防火隔墻板以及各種特殊用途的工業設施和裝飾用途中。生產企業也逐步增多,主要分布在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并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底,采用國內技術生產纖維增強水泥板及纖維增強硅酸鈣板生產線50條左右,年產能2億平方米,單線年產400萬平方米;年產量近1.6億平方米,產值近20億元;約有30%的硅酸鈣板用于出口。近兩年引進國外技術的生產線3條,單條生產線年設計產量為1000萬平方米。
[Page]
(二)經濟效益顯著,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2007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主要經濟指標,見表9。
2007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主要經濟指標與建材行業對照,見表10。
從表9、表10可以看出,2007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利稅總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9.0%、36.49%、57.35%、45.38%,增長幅度超過上年同期,同比增幅均也明顯高于上年,分別達到1.84%、8.86%、5.74%、9.06%,顯示出行業經濟效益顯著增長。全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較上年同期增長0.68個百分點,同時,行業企業虧損面持續下降,較上年同期減少3.27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高于上年同期0.61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6.12%,顯示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繼續提高,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但也應注意到,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企業的經營水平與建材行業整體水平存在著差距。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收帳款周轉次數均低于建材行業平均水平;應收帳款凈額為389.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37%,增加幅度高于建材行業平均水平2.01個百分點。體現了行業資金運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設工程的結算與給付速度的特點。
[Page]
今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利潤較大幅增長,這首先是得益于近年來拉動行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外在動力,即國家建設規模的擴大。由于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使得生產總量和主營業務收入不斷增加。2007年1-11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陡增,自2007年初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2%,同比增幅高達37.14%。統計數據表明截止2007年1-11月,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企業總數已達2987個,新增企業達361個,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壓力管、電桿和混凝土管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都較上年有一定量的減少,而這些產品的產量卻快速增長,表明這些行業的企業正在發展壯大,生產集中度正呈現趨高的態勢。從收入來看,主營業務收入1554.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6.49%,同比增幅達8.86個百分點,高于營業、管理和財務三項費用的增長幅度。在銷售方面,混凝土水泥制品銷售價格比去年都有一定上調。今年1-11月,排水管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高3.32%;水泥壓力管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高4.91%;商品混凝土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高3.16%;水泥混凝土構件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高2.54%;水泥電桿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高2.29%。在經營方面,行業企業虧損面持續下降,較上年同期減少3.27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高于上年同期0.61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6.12%。上述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利潤的大幅增長,其中規模的擴張和價格上漲是拉動行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應看到全行業經營管理水平正悄然提高,對利潤的增長起到支撐作用。
(三)生產成本上漲,企業經營壓力增加
難能可貴的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利潤新高是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貸款利率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取得的。2007年1-11月行業主營業務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長31.86%,高于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0.89個百分點,反映出行業經濟效益增長所面臨的壓力。以PCCP管行業為例,由于受燃油、煤、礦石等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需求持續旺盛等因素影響,PCCP管制造用的各類主要材料價格由于地域不同而出現程度不同的上漲,水泥、鋼材、砂石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至少15%以上,有的地區上漲幅度高達30-40%左右。這種情況是2007年全行業所有企業所面臨的嚴峻現實。生產成本上漲一方面促使各生產企業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工藝裝備,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落后生產技術,落后工藝和裝備的淘汰,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
二、2008年發展趨勢分析
1. 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環境
2008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08年經濟工作的八項主要任務,強調“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做好宏觀調控工作”。
2008年1月28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2007年全年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分析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的工業增長持續偏快、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煤電油運結構性矛盾突出,保證穩定供應難度加大;部分要素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生產經營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等經濟運行形勢時指出:“200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雙防”要求,采取從嚴限制新上擴能項目,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等措施,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對行業管理提出要求時指出,“加強行業準入管理。對已出臺準入條件行業實行公告管理,對尚未有準入條件的部分行業加快制定準入條件”。
2. 提高認識,積極應對,保持行業經濟平穩發展
2008年行業上下應加強對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宏觀政策的把握,對于面臨著的一些挑戰和潛在的風險,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對世界經濟形勢及國內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有充分的估計;要深刻領會“十七”大精神,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繼續加快行業準入制度的建立,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行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Page]
2008年,盡管我國經濟運行中業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潛在的風險,但是由于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成效逐步顯現,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趨勢依然不會改變。因此,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基礎性行業,還將保持持續較快發展;預計2008年工業增加值增長在20%左右,主營業務將保持在20%的增長;實現利潤總額增長20%--30%。水泥混凝土樁和商品混凝土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水平,產量分別達到2.5億米和3億立方米;受2008年全國大面積雪災對電力輸送設施的影響,災后重建將使得水泥電桿的需求量猛增,其中湖北、湖南、浙江等省既是水泥電桿生產和使用的重點省,也是重點受災地區,預計全國水泥電桿生產將超過20%的增長水平;水泥壓力管將達到3600千米;水泥排水管與上年持平。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