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設備成為混凝土機械行業主力軍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理事長陳潤余曾經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機械生產國.也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是一個混凝土機械生產的強國。在工程機械領域敢說我國是生產大國的產品并非混凝土機械一種。壓路機、裝載機都可以說是生產大國.但敢說強國的恐怕只有混凝土機械一種。陳潤余理事長的這番充滿豪情的表白.來自于我國混凝土機械生產企業勇于超越自己.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勇氣和我國混凝土機械市場的快速發展。
民族品牌已成市場主力
混凝土機械主要指混凝土泵(拖泵、車載泵)、泵車、攪拌車和攪拌站等4類產品.根據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的歷年統計數據.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總體隨著商品混凝土使用量的不斷增長而增加。
據陳潤余介紹.我國商品混凝土機械的站、車、泵的年生產量分別為:(2006年統計散據)混凝土攪拌站2,100臺、攪拌輸送車12,000臺、混凝土泵車2,300臺、混凝土拖泵4,500臺、散裝水泥車約1500臺。2007年上述混凝土機械產品銷量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泵車銷量可達到約3100輛。同比增長60%;混凝土泵銷量達到約5000臺,同比增長45%;攪拌車銷量約6600輛.同比增長30%;攪拌站銷量約2300臺.增長16%。而實際上.2007年初行業內很多產品就出現了脫銷.用戶拿著現金在工廠排隊等貨。有的食業一個月就銷售37米以上的臂架式泵車150-200臺.如果不受德國液壓件的供應限制.可能還會創出一個企業月產量的最高世界記錄。
從數量上看.我國的產量占世界市場的絕對優勢;從品種上看.我國是混凝土機械的生產大國,容量從0.5立方米到6立方米。攪拌輸送車的容量也有3立方米~12立方米幾種。混凝土泵車.其臂架長度從28米到56米的各種型號均有.去年三一重工還研制出了世界上臂架最長的66米泵車。
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我國的幾種產品都有明顯的特色。攪拌站(樓)的全自動控制系統.都是國內自行研制生產的產品。攪拌臂、襯板的使用壽命大部分可達5~10萬立方米.合金鑄鐵的襯扳可達30萬立方米.混凝上泵車的機電液一體控制也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這*產品在慕尼黑和拉斯維加斯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受到好評和贊許。很多國內工企業將國產的產品帶到國外使用,外國的很多經銷商搶先在國外經銷中國產品也是很好的例證。除了性能以外.經營理念、價格和服務也是我們的強勢。
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雖然國內混凝土機械市場的前景非常好.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很多企業是“有制造無創新。有創新無產權。有產權無應用,有應用無保護”。雖然有些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但真正執行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陳潤余指出.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是戰略發展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創新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自始至終都需堅持的過程。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最后也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有的企業投入的科研費用是銷售收入的3%~5%.這一是筆不小的數字。若銷售額為2個億.就應按600萬元~1000萬元作為科研創新費用.這筆錢可能得到回報.也可能打了水漂。如果是IO個億.就應按3000萬元~5000萬元計算.但很多企業都是以此為宣傳性由頭。并不一定實施。
[Page]
一個新產品從開發到投入批量生產一般需要3~5年.創新應該貫徹全過程.不能說一開發出來就是世界第一.行業領先。國內企業應該克服這種虛榮心。根據以前的經驗.一個成熟的產品要經過市場調研、設計、試制、測試、考核、鑒定、推廣.沒有3年以上的時間是不行的。現在為了搶市場。一些企業過度夸大產品的技術和性能.號稱“中國第一”、“亞洲第一”等。這一點應該向外國的大公司學習.應該客觀地宣傳自己的特色。因為“第一”的稱謂要經行業或權威的部門認可.批量大不一定是整個行業的領先者。大小企業要定位好自己。經過幾年、十幾年的努力.才能見到創新的成果。最后讓用戶來評價。只有這樣.創新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否則剛出來的產品就投入市場.把很多向題交給用戶去承擔。會有很多風險.會砸掉自己牌子.這種例子并不少見。
陳潤余強調,知識產權和創新是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創新。就沒有專利。沒有專利就不可能有知識產權。目前混凝土機械行業中類似的產品很多.在這家的產品上往往可以看到另一家產品的影子。有的企業把別人的西拿來復制一遍就說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這是很狹隘的。所謂知識產權,必須是有特色的技術,專有技術,各種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是別人沒有的或從別人那里通過正當渠道轉讓的才是自己的產權。一般為通用、公用技術。是沒有國界的.它是有時限的。過時后就不受保護。我國目前專利申請總量已達300萬件.申請量占世界第一,但是高科技含量的大部分來自國外.國內申請的大部分是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
發明專利很少。未來市場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大批基礎建設工程的開工,國內商品混凝土行業以及建設機械租賃業務的快速發展.建設機械以及相關混凝土機械行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7年.國產混凝土機械取得了良好的業績.預計2008年的需求量仍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散裝水泥運輸車和混凝土泵送車市場前景尤其看好。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我國商品混凝土機械的站、車、泵的年生產量分別為:混凝土攪拌站2,100臺、攪拌輸送車12,000臺、混凝土泵車2,300臺、混凝土拖泵4,500臺、散裝水泥車約1,500臺。專家預測.到2010年混凝土機械市場容量將較2004年增加50%甚至可能達到100%.主要因為我國混凝土機械市場從2000年開始大幅增長.保有量水平低.目前泵車保有量約為5300臺左右.拖泵保有量約為3萬臺左右:分布不均勻.中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保有量更低;新開工項目量大且集中.可能導致新增需求激增。預計2008年混凝土機械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
專家指出.在分析混凝土機械市場需求的過程中.與市場不同的關鍵點不在于分析其下游商品混凝土的需求來替代現場攪拌混凝土.而在于政府將發展商品混凝土作為提高水泥散裝率的最重要手段.水泥散裝化才是混凝土機械需求的根本驅動力。現在商品混凝土僅占現澆混凝土的15%~20%.這給國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0年前混凝土機械市場的發展被廣泛看好。有關部門預測。2008年泵車同比將增長30%.混凝土泵和攪拌車同比增長25%和21%;由于目前攪拌站混凝土的生產能力估計已超過12億立方米.遠高于實際需求.因此攪拌站的需求增幅較低.預計增長5%……專家認為。商品混凝土成套設備的配套產品以及能夠滿足用戶特殊要求的產品。如高性能混凝土攪拌設備、冷熱攪拌的混凝土攪拌站、長臂架泵車等將會在未來得到較大發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