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0億元翻新自來水管網
昨日,記者從市水務集團計劃部了解到,該單位目前正在擬訂我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方案,并向上級部門申報,預計花5年左右的時間,投資20~30億元用于我市供水主干網和二次供水設施的全面改造維護。
自1月12日我市進入雨雪冰凍天氣以來,我市供水設施經歷了一次嚴峻的考驗。市供水熱線平均每天接到2000多起“水患”電話,超過平時4倍以上,市水務集團搶修人員日夜奔赴武漢三鎮,仍然無法滿足成千上萬的供水訴求。
城市主干水管大面積爆裂,居民家水管、水表、水箱凍裂,三鎮幾十萬居民供水受影響。2月3日,市政府聯合水務、建委、房管、城管、交管、消防等多個部門緊急成立供水搶修指揮部,“確保市民年夜飯前用上自來水”。春節期間,我市出動3000多名搶修人員,保障供水暢通。緊急設置了514個臨時公共取水點,緩解居民供水問題。
記者昨從市供水搶修指揮部了解到,從2月3日大雪過后到前天,我市已經搶修各類供水故障31300余起,還有1800余起有待處理,這些供水故障主要分布在硚口、江漢等老城區。
據介紹,近年來,水務部門主要致力于一戶一表工程,每年也在加大城市供水管網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管網和道路建設同步影響和資金相對缺乏的制約,管網改造一直比較緩慢。在正在召開的市“兩會”上,多名代表和委員也呼吁,政府部門應該建立一次長效的供水管理機制,成片改造老化落后的管網。
水故障三大“病根”
城市主干網一半趨于老化
據水務部門介紹,目前,我市供水管網約5000多公里,其中有2000多公里管道是30年前鋪設的,其使用年限有的已經到期。
市水務集團管網管理部副部長桂建強介紹,我市自1906年有自來水管網以來,經歷上世紀50年代初期、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三次大的擴建改造。其中7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管網建設受資金制約,多采用柔韌性較差的水泥管和鑄鐵管,掩埋的深度為3米左右,使用周期為15年左右,年久后易老化破損。遇到冰凍天氣很容易出現爆破。而90年代中期擴建的管網主要采用球墨管和鋼管,掩埋得較深,很少出現問題。
九成水箱“裸體” 缺防凍保暖衣
記者從市供水搶修指揮部了解,居民反映最多的集中在水箱和立管凍裂的情況,占供水設施問題的一半以上。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不但如此,供水的轉壓設備,水泵機組、水表、消防管道等二次供水設施也存在安裝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市水務部門對全市25000多個樓頂水箱檢測發現,九成以上的水箱都裸露在外,且缺少防護保暖措施,一旦遇到低溫雨雪天,極易形成凍結情況,而維修人員到達現場恢復供水后,水箱里還有可能再次出現凍結。而北方一般把這些立管、水表、水箱等入墻安裝,再加上大多城市有集中供暖的設施,遇低溫冰凍就很少出現這種大面積的停水故障。
多部門管一塊水表
很多居民在遇到水管破裂情況撥打報修電話時,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詢問:水管破裂是小區內的還是小區外的?原來,小區外的水管是水務集團的“轄區”,小區內的水管不屬水務報修范圍。
水務集團黨委書記黃明星說,按照《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在居民報修的供水故障中,真正屬于水務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只有12%~13%左右,包括地表主干管道、消防栓、閘門等,而樓道立管、水表、水管、水箱等都屬于相關產權單位管轄。而一些房屋的產權單位又存在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這給水管的維修造成眾多不便。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