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日前,全球最大的機械企業之一——美國卡特彼勒公司(CAT.NYSE)將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全資收入囊中,并計劃將其發展成為公司的全球制造基地之一。同時,卡特彼勒在天津與無錫的柴油機工業園也于近期正式上馬。種種跡象表明,經歷兩年來并購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風風雨雨后,卡特彼勒正以一種新的姿態加速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布局。
山工成卡特全球制造基地
2004年10月19日,卡特彼勒與山工在濟南簽訂合約,收購后者40%的股權。這次收購是繼卡特彼勒與徐工集團合作生產挖掘機項目后,第二次與中國本土主機制造企業開展合作。而此次股權變更之后,山工將成為卡特彼勒在華的獨資企業。
并購之前,地處山東青州的山工原先由山東工程機械集團控股,在中國裝載機行業中排名第七,其技術在國內同行中較為領先,并擁有完善的產品支持系統和規范的代理商網絡。2003年,山工正式改制為一家半民營公司,改制后的股權結構為國有股20%,管理層持股60.5%,優秀員工持股19.5%。
自四年前雙方合作以來,山工機械利用外方在品牌、技術、市場、文化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整合,并在管理方式、經營理念、服務質量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007年,山工裝載機年產量由三年前的5000多臺提高到1萬臺,利潤增長近10倍。
2007年3月20日,卡特彼勒收購山東山工機械廠兩周年慶典在山工舉行,卡特彼勒全球董事長兼CEO歐文斯曾親自到現場祝賀。當時,歐文斯提出了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三大戰略目標:第一,在兩年之后把在中國的銷售額翻一番;第二,卡特彼勒將大大擴張其產品線,其中包括機器內部的發動機;第三,增加出口。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卡特彼勒的規劃,山工機械將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為卡特彼勒公司的全球制造基地之一。
卡特彼勒公司創建于1925年,是世界工程機械領域公認的“巨無霸”,躋身世界500強多年,最好名次曾經達到第146位。2003年,卡特彼勒全球銷售總額為226億美元,而在華業務收入僅占2.2%。從那時起,卡特彼勒開始將全球戰略重心轉移至中國市場,決心在十年內投資100億美元“整合”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
并購新建齊頭并進
2005年之前,卡特彼勒在華投資的基本方式是參與國企改制,現在則是并購和新建齊頭并進。今年1月底,總注冊資本9000萬美元的卡特彼勒無錫柴油發動機工業園開工;而去年12月中旬,由卡特彼勒首期投資54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項目又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正式開工。
以工程機械聞名的卡特彼勒,在柴油發電機和發動機兩大領域也牢牢占據高端地位。公司與無錫國家高科技產業發展園區簽訂的非約束性意向書指出,卡特彼勒即將在無錫就開發和制造發動機進行長期投資。首批投產的發動機包括珀金斯400系列的3缸、4缸柴油發動機。
據了解,在無錫生產的珀金斯400系列發動機主要面向亞洲的原始設備制造商,適用于建筑業、農業、土方機械以及物資搬運等。
業界人士認為,這一舉措是卡特彼勒在中國快速發展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發動機產地落戶于無錫,不僅符合卡特彼勒的全球發動機整體戰略,而且與其在中國的既定經營模式相吻合。
去年12月20日,由卡特彼勒首期投資54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項目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三條總裝線和一個大型發電機組總裝區,生產規模將達到年產15000臺。天津市也把這一項目列入全市20個重點工業項目,將從各方面給予支持,并希望公司進一步擴大投資領域,在濱海新區設立研發機構和工程中心,實現更大的發展。
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國已經設立了15家企業,員工人數逾5000人,2006年全球銷售額及收入達415.17億美元。據了解,除銷售機械產品外,卡特彼勒在中國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研制清潔型柴油技術。在再制造業務方面,公司也居于領導地位;通過回收和再制造技術,每年為客戶節省數百萬美元的費用。
某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高管認為,卡特彼勒、沃爾沃、小松等在內的強大海外軍團,通過進出口貿易、直接到中國投資建廠、并購行為等種種手段進入中國市場,建立起地區總部、制造中心、研發中心、營銷服務中心四位一體的市場體系,使國內企業以前倚重的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已不明顯。中國本土工程機械迫切需要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加快核心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新,以應對國際巨頭的“家門口”競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