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泥工業發展風險分析
在水泥行業發展政策的指引下,安徽省水泥行業不斷加大新型干法水泥建設、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跨越性發展。
2007年,全國經濟高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走高,對水泥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安徽省緊抓水泥工業良好發展契機,依托本省資源、技術、區位等優勢,大力發展水泥行業,行業運行質量走高,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看到勝利果實的同時,我們還要提醒投資者,雖然目前行業發展形勢較好,但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是大勢所趨,工業落后的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另外,隨著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水泥的生產成本、運輸成本都在增加,行業利潤受到影響。
一、安徽省水泥工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促進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國內、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水泥產品需求旺盛,促使水泥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在水泥行業發展政策的指引下,安徽省水泥行業不斷加大新型干法水泥建設、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跨越性發展。
截至2007年11月,安徽省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業的資產總額達到了297.69億元,同比增長20.75%。同時,利潤總額漲勢明顯,共為20.44億元,同比增長了38.19%,但較2006年同期增長幅度下降。
四季度,安徽水泥行業的銷售收入、資產凈值都保持了增長態勢,應收帳款漲勢強勁。2007年11月,安徽省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86.94億元,同比增長了25.34%,占全國銷售收入總額的5.17%;應收帳款達到10.84億元,同比增長了58.95%,比過于去年同期漲幅。
二、安徽水泥工業發展的支撐條件
安徽省水泥工業已進入發展新階段,目前所處內外環境比較好。水泥行業應充分利用目前有利時機,在宏觀調控和規劃引導下,以市場為導向,繼續大力發展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通過先進工藝的發展促進落后工藝的淘汰,不斷優化水泥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
1、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條件成熟
我國日產5000噸及以下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的工藝技術、裝備制作技術和管理水平已經比較成熟。建設周期已縮短為一年左右;國產化水平已經達到95%以上;改、擴建生產線噸投資已從1000余元降到200-300元;生產成本已降低到11-130元/噸的水平。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成熟和投資、運行成本的降低,以及在產品質量、資源環境能耗等各方面的優點,使其與其他工藝相比具有明顯競爭優勢。
2、從市場需求看,我國水泥消費需求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根據發達國家水泥消費規律,當人均水泥消費量達到700公斤以上,人均累積水泥消費達到20-22噸左右時,需求增長出現飽和,水泥總量開始下降。我國臺灣省水泥消費從1950-1993年為持續高速增長時期,這期間人均消費水泥積累接近19噸,1993年是消費量的頂峰,人均消費水泥達1359公斤,從1994年開始回落,1995年來仍然維持較高的消費水平。2004年安徽省人均水泥消費量420公斤,低于全國人均水泥消費量740公斤水平,人均累積水泥消費量為3.9噸,低于全國人均累積水泥消費量為7.1噸。
根據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符合)的需要,水泥總量不能搞得過大,按照累積消費10-14噸達到飽和計,市場需求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外,安徽省有近2000萬噸立窯水泥生產能力將被淘汰,也為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三、安徽省發展水泥工業的自身優勢
1、資源優勢。安徽省有著極其豐富的優質水泥原料礦產資源,省內煤炭和電力資源豐富,公路、鐵路和黃金水道物流優勢明顯。尤其安徽省沿江流域蘊藏有上百億噸的水泥用優質石灰石資源,而在鄰近安徽省的江浙滬地區,其石灰石資源已接近枯竭,這為安徽省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在沿江建設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提供了條件。
2、技術優勢、企業優勢。海螺集團是我國水泥工業的排頭兵,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發面,具有較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已經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核心技術,這為安徽省水泥工業發展提供了條件。
3、區位優勢。安徽省承東啟西,交通便利,其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安徽省建筑業最發達的地區,是安徽省水泥產品極為重要的市場。此外,還可以通過長江水系,進入海洋運輸,出口東南亞、東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有著運輸成本低的優勢。
四、安徽水泥行業發展的風險提示
1、能源價格全面上漲,水泥企業成本壓力增大
根據2006年9月17日,發展改革委下發的《關于完善差別電價政策意見的通知》規定,2007年水泥行業用電價格開始全面上調,淘汰類價格為0.15元/千瓦時,限制類的價格為0.04/千瓦時。2008年這一價格會進一步上調,淘汰類為0.20元/千瓦時,限制類為0.05元/千瓦時。水泥行業的電力成本上升。
另外,煤炭價格也在逐步上漲。11月份,因天氣轉冷,煤炭需求量增加,煤炭價格漲幅較大,主產省煤炭平均出礦價每噸為447元,較10月份上漲0.81%,較上年同期上升4.2%。
在下游需求拉動、政策成本上升、企業議價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明年煤炭價格仍將持續高位運行,這將為水泥行業帶來成本壓力。
2、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或導致未來局部地區的供求關系惡化
我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推動下,各企業紛紛上馬新型干法生產線,為搶占落后產能淘汰留下的市場空白進行提前布局。然而局部市場的供求失衡可能出現,目前福建沿海地區的局部產能已經飽和。
華東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新型干法比重較高,區域整合進程較快。江浙滬為海螺水泥、南方水泥兩大巨頭占據,安徽省是海螺水泥的根據地,山東省則以中聯水泥、山水集團為主力。優勢企業在該地區的目標市場存在一定重合,目前優勢企業仍以整合各自細分區域的落后產能,區域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將維持水泥價格高位,短兵相接遲早會在華東市場上演。
3、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水泥需求量或將下降
針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2007年,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措施,一方面通過信貸窗口指導、加息、上調準備金率、特別國債以及發行定向央票等金融手段,控制信貸增長,收緊資金供給;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等手段,直接控制企業的投資沖動。
07年下半年國家加大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九月份出臺的《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對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同時貸款利率上浮10%。十二月份央行與銀監會又再度出臺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補充通知》,對“第二套房”進行了嚴格界定,限制房貸的申請額度和次數。
另外,2007年中將要開征物業稅的傳聞不絕于耳,國稅總局在10個省市開始試點“空轉”,而且明年可能會在部分城市試點“實轉”。
這些政策出臺后,房地產板塊出現了大幅下跌,投資者似乎對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走勢失去了信心,我們認為這一政策對房地產的需求會有較大影響,房價會出現拐點。而房地產行業又是水泥行業的重要下游產業,這無疑會影響水泥的需求量,進而影響水泥行業的發展。
4、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大,企業面臨關閉風險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公布的2007年應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1066戶企業名單中,涉及安徽省的企業有61家,這些企業不能按期完成工藝升級改造,很多企業都面臨關閉風險。
另外,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工商、質檢部門堅決查處和取締無證生產的水泥企業,電力部門一律停止向無證企業供電。有生產許可證但未完成淘汰任務的企業不得換發新的生產許可證。發展改革委還要求各地對本地區有關企業的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同時請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予以監督。
可見,對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之大、決心之強,如果落后產能企業可以在到期日之前順利完成改造、升級或者轉產,那么企業還有一線生機,如果不能完成,可以說立窯企業這次是在劫難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