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際鐵路建設實現“工程質量零缺陷”
在現場指導施工的國外專家翅起大拇指,稱贊三公司工程質量"OK"。
京津城際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采用無碴軌道技術修建的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客運專線。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它是一次建設理念的飛躍,一座里程碑式的工程。
上場伊始,中鐵十七局集團三公司副總經理兼京津城際鐵路項目經理劉新福和項目領導一班人就敏銳地意識到,京津城際鐵路不僅是一場技術的決戰,更是一場質量的決戰,誰牽住了質量的“牛鼻子”,誰就會贏得最后的勝利。他們在項目上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用文化鑄造精品,誓把京津城際鐵路建成世界一流的客運專線。
三公司京津項目倡導“永遠爭第一、永遠保第一、永遠當第一”的理念,體現在工程質量上,就是“開工必優,一次成優,實現工程質量零缺陷”。按項目經理劉新福的話來說:就是“腳踏實地,從小事著手,從細節抓起”。
容易被人忽視的鋼筋籠
職工們講述了一個有關鋼筋籠的故事。
三公司在京津線擔負著400多個橋墩的施工任務。在橋墩鉆孔樁施工中,鋼筋籠的制作是保證樁基質量的重要環節,但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環節。
劉新福帶領項目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從鋼筋加工入手,仔細分析出鋼筋加工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鋼筋彎曲、接頭尺寸偏差過大、焊縫尺寸不足等15個常見質量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他們逐個總結出解決方案,為提高鉆孔樁施工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施工的3900多根鉆孔樁,一次性質量檢測全部合格,I類樁達到了98%。
“細節決定成敗;京津施工無小事。”在三公司京津項目職工中達成了一種共識,形成了一種理念。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工地現場,我們看到各種警示牌、標示牌規范、醒目、美觀,各種操作規定各就其位,各種材料擺放分門別類、井然有序,施工現場忙而不亂。凡是到三公司工地檢查或參觀過的人,都稱贊他們:“質量管理全面到位”。
安然無恙的基坑
提高工程質量,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質。以人為本,是三公司京津項目文化的核心。京津城際鐵路技術新,施工標準要求高,他們把職工技術培訓作為大事來抓。先后在工地舉辦了多期鐵路客運專線施工技術培訓班,嚴格考試,不合格者不準上崗。對一些鐵路客運專線施工新技術和新工藝,他們還請專家、教授到現場作示范,手把手地教職工操作。
項目經理劉新福對職工說,施工就如同打仗,誰想在前面,誰就能贏得主動,就多幾分取勝的把握。超前思考,超前計劃,補“牢”于亡“羊”之前,是他們項目質量文化的一大亮點。
去年6月,三公司施工管段橋墩基礎展開全面施工。劉新福和項目領導一班人,對施工的方案和每個細節都做了周密的論證和部署。他們從當地氣象部門走訪中得知,當地每年七八月份的雨水較為豐富。他們在制定施工方案時提出,所有參加橋墩基礎開挖的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使用鋼板樁進行防護,而且作為項目一條鐵的規定,必須堅決遵照執行。
一些職工不理解,說使用普通防護同樣可以施工,用鋼板樁增加了工程成本,“殺雞用牛刀”不合算。
劉新福和項目領導耐心給職工們解釋:用普通防護,一下雨基坑容易坍塌,工程質量難以保障,而且容易出安全事故。采用鋼板樁防護,眼前看工程成本是增大了些,但如果工程進度快,安全、質量有保證,不窩工,僅節省機械臺班費一項,就可把增加的成本掙回來。
2006年夏季,當地持續下了近一個月的雨,由于三公司橋墩基礎施工防護措施到位,管段的400多個基坑安然無恙。起初埋怨用鋼板樁防護的職工信服了,大家開玩笑地說:“在基坑里綁鋼筋,早上穿的衣服,晚上回去連泥水都不沾一滴。”
丟不了的螺帽
優質的工程質量,來自于嚴格的質量管理。三公司擔負的施工管區內,有一段長900米、高8米的扶壁式擋墻路基。這種擋墻路基,在我國鐵路施工中首次使用,特點是:建成后路基能長期保持穩定,提高列車運行的平穩度,節約土地,美觀而利于環境保護。
扶壁式擋墻路基對施工質量要求很高,建成后的擋墻要在一條直線上,任何的偏差都會影響擋墻的使用壽命。
劉新福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對扶壁式擋墻施工工藝進行了技術攻關,總結出擋墻施工的質量控制點是立模和混凝土灌注。有力的措施,到位的管理,讓他們施工的扶壁式擋墻,一次性質量檢驗,達到設計要求。
“對質量的追求,就是對完美的追求。”這是三公司京津項目職工經常說的一句話。上標準崗,干標準活,認真按照技術規范施工,成為三公司京津項目每一位職工的自覺行動。
在三公司京津項目工程部的墻上,貼著一張質量統計柱形圖。圖的橫向標著管理、技術人員以及施工負責人的姓名;縱向標著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事無巨細,每天通報。各管段的負責人,通過圖表,對自己施工區域的情況了如指掌,哪怕是少一顆螺帽,都做到心中有數。在鐵道部組織的全線質量信譽評價中,他們連續五次獲得第一名。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