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推進磚瓦行業進步
1 “禁實、限粘”和住宅建設及環保問題
1. 1 土地問題
我國現有耕地不足19億畝,確切說是18.3億畝,世界人均4.5畝耕地,中國占世界耕地7%的面積,且養育世界22%的人口,近20余年大量各種建設占地、基礎建設占地、道路修建占地、各種開發區占地等,耕地減少量是驚人的,尤其近十幾年來每年減少2000~3000萬畝。國土資源部最近報道,“十五"期間耕地減少1萬畝左右,有的省份人均不足O.65畝,而國際有關部門規定的境界線是0.85畝。人人皆知,吃飯、穿衣、住房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大事,我國現有13億人口,每人平均不足1.4畝耕地,因此近幾年我國各級政府加大力度,嚴格審批各類占地手續。
任何人都知道土地不會再生的道理,今后的20年中央提出要大量發展城鄉建設,新的農村城鎮化,不可避免的必然還要占一部分耕地。我們建材的磚瓦工業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磚瓦行業進步也是很大的。我們行業在“十五”、“十一五”制定的規劃中,就提出逐年減少粘土實心磚的生產比例,并以每年減少200億塊為目標,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向節能、節土、利廢方面發展,大量發展環保綠色墻材產品,適應建筑節能的要求,滿足不同檔次建筑結構的要求。
磚瓦的生產實實在在地講,確有一少部分農村磚廠有挖耕地現象,估算每年約有幾萬畝土地,比起上述各方面占地少得多。對毀田的問題我們必須有明確認識。一句話是,不準許的國策,不僅僅是當代人吃飯問題,也關系到子孫后代人吃飯問題。每個業內磚瓦工作者,都要站在為國家為人民的立場上,必須站在工作的前沿,杜絕挖耕地進行磚瓦生產。
筆者對有的地區頭幾年就提出“限粘”的提法持不同看法,也有的人大筆發表文章,希望看看國辦發[2005]33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的通知。這個文件是指導我們今后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說:……,力爭到2006年底,使全國實心粘土磚年產量減少800億塊,到2010年底所有城市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全國實心粘土磚年產量控制在4000億塊以下。“十五”期間公布的170個城市“禁實”工作完成的如何?可以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有部分城市沒做,也有的城市做了一些,總的說很不徹底,甚而反彈的現象還有發生。筆者有機會2006年在遼寧省遼陽市工作近一年時間,140多家粘土磚廠依然生產實心粘土磚的還有60~70個廠,全市沒有一個新型墻體材料規模生產廠。筆者接觸有關部門得知,2007年市里要抓一下這方面工作,該市就是170個城市之一。170個城市筆者曾先后去過30多個,徹底的取消了粘土實心磚的生產與應用。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搞得不錯,第一批“禁實”城市,遼寧占17個是全國的10%,初步了解原2124個廠現僅有800個左右。
“十一五”宣布了第二批“禁實”城市265個,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也對第一批“禁實”及節能建筑做過調查,也公開批評了十幾個省市這些方面工作。俞副部長對這項工作很重視,要加大力度把全國的節能建筑搞上去。全國性墻改工作建國以來曾四次墻改,這次近20年時間,上下都設置了專門機構,筆者先后斷斷續續參加過上下三次墻改,前幾次墻改每次只搞1~2年時間就撂下來,這次成績突出,以前是一兩個國家部門搞,這次是上至國務院下至鄉鎮,近20年時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少,國家墻改辦的隸屬關系已三次變更,國家建材局、國家經貿委、現在又到國家發改委,主持工作的領導也調了三次。問題方面主要原因有主觀的一方面,也有客觀的一方面,建議必須上下齊抓共管,強調落實二字,先拿出措施辦法,還要真抓實干,會議是必須要的,但不能只聽匯報,要下去認真調查研究,抓住典型,不折不扣地總結經驗教訓,必要時運用法制辦法。這些年表揚、表彰太多了,恕我直言,不一定妥當。筆者對另外一種人也不贊成,指手畫腳,只批評人,就拿墻體材料這問題講,他說,“燒結磚不能搞,污染環境,提倡砌塊”全國引進線250余條生產線,2/3左右停擺,效益也不好,粉煤灰、爐渣的免燒制品出現問題,他又說了,“砌塊建筑質量不行,南方隔熱問題解決不了,滲漏有問題,北方抗凍收縮是問題,板材企業沒有一個合格的”。說的好像動聽,但不適用,是推卸、不負責任的講。存在問題不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道理,功夫應下在如何解決兩字上為妥。
磚瓦工業這些年的發展與進步,是墻改工作推進的結果,沒有墻改工作,就沒有磚瓦行業的今天好光景,磚瓦工業也抓住了墻改的好機遇。無論是裝備,還是生產工藝,產品的品種、質量,行業總體素質都有較大提高。我們深深的希望行業緊跟墻改工作的大系統工程,努力發展自己。同時還應該講,墻改工作也離不開磚瓦行業。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墻材比磚瓦性能好,全國而言,只要把產品結構調整好,相互配合好,推廣節能建筑是大有希望的。
1.2 市場
我國現有住宅面積約430億m2,由于政府確定20年全國人民達到小康標準,住宅尚缺少300億m2。目前全國節能建筑只有7%,任重而道遠,北京等城市在試點65%節能建筑,我國的墻體、屋面、門窗尚達不到節能要求,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據有關資料報道相差較大,外墻體保溫差4-5倍;屋面相差3-4倍;門窗大有進步,但耐火性差些;配套的五金件差的更大些,材質及加工精度都不夠,質量功能遠需提高。住宅一是面積缺口大,二是節能性差。全國每年用的采暖能耗是全國能耗的1/3左右,已達到27.6%。大家都清楚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企業,推廣節能建筑意義很大。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住宅建筑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舒適、方便、環保、安全等功能都要健全,粗放型火柴盒式住宅建設已經過時,尤其是農村城市化的落實,墻體材料越來越缺,根據量的需要,市場形勢看好,要求墻體材料質量也越來越高。目前看全國每年正常情況下,需要的墻體材料總量約7500億塊(折標磚),預計今后每年其它墻材折標磚過1000億塊。前年統計用砌塊建筑是17.44%,板材3.7%左右,所以說以燒結磚與非燒結的各類磚還是占總體用量的80%左右,也可以說燒結磚約是各種類別的磚的80%。這種格局短時期是不會改變的,燒結制品最大的特點是耐久,不變型,價格適合我國國情,目前看,還沒有任何一種墻體材料能替代它。
1.3 環保問題
燒結磚在生產過程中排出CO2及SO2氣體,主要是在干燥及焙燒中排放出產生的氣體,影響環境雖然不像立窯水泥廠、煉鋼廠、小電廠等那么大,但還是有一點影響,筆者與業內一些同志及單位研究如何解決,也請了高校參加。遼寧津海實業有限公司在遼陽市西馬煤礦建設年產折標磚1.2億塊煤矸石磚廠,用在處理節能減排廢氣體的設計預算投資130萬元,工藝方法是在排煙氣風機接口建φ1.8M直徑管道,用抽風機排在設置生石灰水房處,進行噴淋霧降排有害氣體,使有害氣體沉降,現已安裝完畢,待生產時測驗驗證其效果。
此外,筆者還覺得有關環保的問題,另一個側面是利廢問題。可以說,固體廢棄物中的煤矸石、粉煤灰、爐渣、鋼渣、尾礦粉等,真正利用量是建材行業多,建材行業中的磚瓦工業是最多的,每年平均在5500~7000萬噸,近些年隨著行業組織引領企業多摻內燃,加大對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廢灰渣利用率,同時對粉煤灰加氣塊,蒸壓粉煤灰制品的攻關開發,利用數量是各行各業的首位,是做出突出貢獻的行業,全國減少多么大的污染量,為國家節約多少土地堆積固體廢棄物,減少占地初算每年6萬畝土地。筆者從未看到聽到誰為行業說句公道話,可生產磚排出點CO2氣體且說污染如何嚴重……,打出一副“制裁加罪”之意,別忘了國家規定誰排污,誰治理,磚瓦行業幫助治理,還遭到帶污染的帽子。可以說上不合天理,下不合人情。建議同行業人士不要聽信某些人的片言,正確認識為國家利益,為企業利益為己任的宗旨。
2 新型墻體材料如何健康有序發展問題的粗淺看法
我的看法目前主要是認真的學習國辦發[2005]33號文件,熟知全文內容,領會文件精神,結合全國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各地發展的主導產品,各地制定好規劃,分期分批按時完成規劃。墻體材料本身的發展是當地有什么可利用的資源就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墻材本是屬于地方性材料,當地生產、當地使用是最劃算的。另外特點是量大面廣,遠距離運輸就不劃算,過去行業曾提出過運輸半徑50公里,今天看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的意義,就是為給節能建筑業應用。近二十年國家提出并號召發展節能建筑,問題的提出,無論對國家還是全國人民而言都是件好事。就目前看,總體墻材產品分三大類:
A.燒結磚及非燒結磚
B.砌塊(不包括粉煤灰、爐渣砌塊)
C.板材
三大類總計49種產品,成熟能用的產品應該說是燒結磚,燒結多孔磚、空心磚及燒結砌塊,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輕骨料砌塊等,板材是石膏板、不加粉煤灰的而帶鋼筋的輕質隔墻板、現澆的鋼筋混凝土板。以上產品不是最好,對全國來說基本都能應用,急需解決的是外墻保溫材料,節能建筑達到65%,確實從目前看,材料上現在還是難點。
上面的諸種墻材也不能說是完美的,質量也存在著這種那種毛病及問題,急需提高各類產品質量。節能建筑個人看法:制定的指標有點快,材料產品結構調整時間都來不及,更談不上新產品研發、設計,建新廠周期過短。墻改辦成立時提出30%節能建筑,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五年時間,有些地區、城市達到了,仍有相當部分沒做或沒達到,沒幾年時間又提出50%節能,全國的多數是中小城市基本沒搞30%節能建筑,近二年北京又搞試點65%節能建筑。我感到全國其他城市步子放慢點合適,首都搞試點是對的,以點帶面推開也對。我舉一例,北京市近幾年9層以上建筑占60%左右,5層以下只占10%,北京市現有煤矸石多孔磚、頁巖磚、灰煤粉磚、粘土空心磚總產量不到15億塊(折標磚),各種混凝土砌塊產量80萬m3(折標磚數8億塊),加氣混凝土制品50萬m3(折標磚3.2億塊),紙面石膏板3000萬m3(折標磚7.5億塊),加之各種輕質板材1800萬m3,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從廊坊、天津等地進來一些,再遠又不劃算,好多建筑均改為現澆鋼筋混凝土,估算這樣的建筑約占50%左右。建筑物這種結構形式只能北京干,上海也能干,擴大點說天津、重慶,再擴大點說,全國各地省會城市也可能干,全國而言多數干不了。在北京地區頭五年磚石結構墻體每平方米就是60-90元,同樣厚度現澆鋼筋混凝土每平方米220-300元,價差太多,又因北京是首都,有些特殊建筑可以理解,再一原因,北京房價誰都知道,三環內近幾年基本無地建新房,房價一般5000~10000元/m2,三環內新房12000~18000元/m2,有的已經超過20000元/m2。
以上北京的做法能推向全國嗎?全國多數只能望塵莫及。筆者還認為:墻改問題是缺少一點監督檢查力度,工作必須是真抓實干,各級墻改辦必須增加一定比例的技術干部,便于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及推廣節能建筑工作。不是取消實心粘土磚,生產任何墻材都是新型墻材,節能建筑必須先發展新型墻材生產,否則是無米之炊。
3 磚瓦行業怎么辦
我的看法是面對現實,理直氣壯的工作,把全行業產品質量搞上去,首先是發動各省及地區協會對破壞耕地毀田燒磚企業,請他們出局,配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此項工作。把行業“十一五”規劃發至省級協會,使全國行業內企業都知道行業發展目標及要求。另外,建議修改產品質量標準,為了更好的滿足建筑功能要求,淘汰部分長期粗制亂造企業,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3.1 磚瓦行業裝備企業
近些年進步較快,基本上能滿足各種原材料生產產品的需要,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整體說能完成大型(年產6000萬塊/年以上)規模,全部配套裝備廠家太少,主機密封不嚴,真空度不穩,易磨易損件不耐久,名為真空硬塑擠出機,但實際擠出壓力不夠等問題。
全國建材工業建材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公布的綜合評價較好的10家,其中7家是燒結磚設備廠,3家是非燒結磚設備,總體說我認為非燒結設備廠家產品比燒結的設備好些,幾大家產品基本上都能與國外發達國家產品相比,燒結磚設備現在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我們認為,好的設備廠家,也只有發達國家的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對于中材建科、清華技術的設備,業內早有說法,希望上新墻材廠家不要貪便宜,別再影響大業。
3.2 窯爐問題
多數施工公司沒有資質,幾年來總體看質量“五花八門”,甚至當年建成的窯,沒正式生產就塌了,國家標準已公布幾年時間,多數負責建窯的企業還不知道。此外,無序競爭比較嚴重,“野隊”各地都有,比較多的是河北的河間、山東陽谷、安徽、四川等地較多,已到該管的時候了。再一熱點問題,是研發機械裝出窯問題。
選什么樣窯型?
筆者認為,視業主具體情況而確定,從行業發展講,隧道窯比輪窯先進,用人也少,勞動強度也低。目前,國內所有世界發達國家大斷面吊頂隧道窯窯型基本都全了,同時也有系列的中國自己知識產權的2.5、3.0、3.3m等各種斷面隧道窯。區別斷面一種是吊頂窯,還有一種是有60~120度拱頂窯。吊頂窯投資較高,目前我國燒磚瓦的窯90%左右是輪窯,依據發展情況看,全國有些地區招工難,尤其是裝出窯人員工資一漲再漲,而且還很難招。另外,輪窯關鍵要解決機械裝出問題,否則,一年比一年難招工,輪窯本身結構不合理部位尚需解決,窯門多數廠家幾年內就撞的稀破爛、火眼處由焙燒頻繁漲縮問題產生破損,拱頂部們塌落,哈風等處也需要改進,吉林窯爐公司改為耐火材料,收到一定效果。長期不解決裝出窯機械化,很有可能輪窯燒磚瓦也會被淘汰。
3.3 生產工藝
粘土為原料的產品,西部地區向空心化發展,其他地區發展高孔洞率、向大塊、高強度發展。利用工業廢灰渣的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力爭多摻量,以煤矸石、頁巖為主原料的企業向一次碼燒工藝發展。粉煤灰為主原料的多數企業適合二次碼燒工藝,一次碼燒問題較多,摻量越大問題越多。無論是改造,還是新建,建議按程序辦理,不可盲目上項目,先化驗,原料化學成分,測試其物性質,搞好地質勘察工作,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這都是必要的。全國各地時有發生未經設計的廠家,工程進行中就出了問題,建設中就改工藝,也有的建完才明白,留下遺憾。工藝不順暢,生產很難正常。
我不贊同磚瓦行業還上自然晾曬工藝方法。這也是歷史遺留,上世紀70年代在大家辦建材口號下,一哄而起鄉鎮型小磚廠,小立窯等建起的企業,幾年時間磚廠近10萬家,多數廠規模1000萬塊/年以下,占地面積一擴再擴,一般性比人工干燥工藝廠占土地面積多半,這類企業堅持到今天,應該差不多了,客氣點講已完成歷史使命,地處偏遠地區的也應該考慮人工干燥工藝改造了。另外一點是,在全國范圍內,淘汰耗能高的小立窯、圍窯、地溝窯、馬蹄窯,以及18門以下(含18門土輪窯)輪窯,不這樣做,行業的高耗能帽子摘不下來,行業形象也就改變不了。如現在有的地區新上的大中型規模企業,是利廢的環保項目,純屬生產新型墻體材料企業,產品銷售市場不好,多數原因是當地該淘汰小型粘土實心磚大量存在,高能耗小土窯生產的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存在,不淘汰這些,新型墻體材料難以推廣,確實一段時間內打擊了新墻材企業積極性,這就是有的地區政府保護了落后。更有甚的是新型墻材企業滿足免增值稅,及五年所得稅要求,符合摻30%廢渣量,有的地區就不給辦免稅,原因地方規定包稅,財政收入不好等等原因,為此建議新上項目企業,要在地方發改委立項,由政府批復,批復的部門在這些問題上就會給予協調,否則不會有人管。
還有一問題是全國性強制取締普通型磚廠、土推坯機、2400型攪拌機、各種規格的單軸攪拌機等使用的規定或下發文件。問題是發展到今天是時候了,不取締這些早已經過時的設備,產品質量不能提高,影響產品整體質量。同時,建議下文硬性規定磚瓦機制造廠家,不準許再生產這類淘汰產品。
我們提倡節土、利廢、節能型環保產品,同時表彰一批做出顯著成績的典型企業,宣傳他們的產品,同時行業協會組織學習好的生產及管理方面的經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磚瓦工業的進步。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