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砂漿“禁現”工作現場會上沉甸甸的問話感言
讀了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全國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現場會”上所作的題為《貫徹節能減排方針,抓好城市“禁現”工作,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再上新臺階》的講話。其中“為什么50年興不起一個產業?國家制定‘限制袋裝,鼓勵散裝’政策已經20年,為什么落實起來非常困難?在有些地方為什么還面臨很大阻力,原因在哪里?為什么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辦不好?”這一串串沉甸甸的問,問得我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一)姜副部長的一串串沉甸甸的問——
問得好。這是商務部的領導真正重視散裝水泥工作,才會有這樣的問;是為了把散裝水泥和“禁現”工作做得更好,才會有這樣的問。在姜副部長和商業改革司的邸建凱、門曉偉主抓散裝水泥期間發出這些問?不難看出,這種頭腦清醒、催人奮進的問,充分證實了商務部的領導已經把散裝水泥工作納入了重要議程,緊緊操在手上,時刻掛在心上。作為我們常年從事散裝水泥工作的同志們,感到由衷的喜悅和無比的激動。所以我們要為姜副部長切心切語的聲聲問叫好!
問得深。這一串串問號表明全國散裝水泥主管部門的深刻反思。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散裝率已達到95%以上,而我國的散裝率至今還不足40%,這個30多年和50多個百分點的國際差距真是令人慚愧。倘若能由此引發自上而下的深思與反省,豈不是一件好事。
問得遠。發展散裝水泥,搞好“禁現”工作,根本目的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關系到國家根本利益和人民的長遠利益,涉及子孫后代的生活環境。問話的要害,是要求我們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下大氣力辦好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問得急。每年占全國水泥總量60%強的袋裝水泥進入建筑市場,由此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粉塵排放數量相當驚人。為此,國家已經把發展散裝水泥作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總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當前全國實施的節能減排行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所以,發展散裝水泥,縮小散裝率懸殊的國際差距,還能容許我們等20年、甚至50年嗎?
(二)
姜副部長的聲聲問,本意并非否定我國50年發展散裝水泥的成就,而是要我們好好總結歷史經驗,找出一條快速發展的路子來。50年來的散裝水泥發展之路,成功經驗確有中國特色——
首先,領導重視。我國發展散裝水泥一開始就引起了黨和國家高層領導與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從上個世紀50年代的毛主席辦公室,國務院的李先念、萬里、姚依林、袁寶華、趙維臣、張勁夫、鄒家華、李鵬、朱鎔基,到現任國務院總理、副總理的溫家寶、曾培炎,都對發展散裝水泥作過批示和講話,這在國外是沒有的先例。
其二,政策扶持。以國家文件形式確定的“限制袋裝、鼓勵散裝”的基本方針和不斷延續的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財政政策,對發展散裝水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進入市場經濟條件下,探索“依法促散”的新路,先后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散裝水泥管理政府令。這是中國發展散裝水泥事業的一項創舉。
其三,職能明確。全國散裝水泥管理,盡管領導體制不順,又幾經變更。但散裝水泥管理職能沒有丟,尤其經國務院三次機構改革,仍在國務院和地方政府中保留了散裝水泥管理職能,并利用這個期間創立的中國散裝水泥行業協會優勢,始終堅持對散裝水泥事業的指導,形成促進水泥工業發展和建筑市場拓展的散裝水泥行政管理架構,這是中國政府特有的職能。
其四,機構穩定。40年來,各級散裝辦始終存在并正常運轉,在貫徹國家散裝水泥方針政策,涉及散裝水泥生產、流通、貯存和使用各個環節與諸多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協調和促進作用,這也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新創造,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其五,科技創新。通過有效的專項資金政策和實施戰略發展導向,以小投資,引領企業、社會加大散裝水泥的科技投入和研發力度,不斷增強綜合配套能力,為加速發展散裝水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就是中國選擇的以科技創新、科技興散的新路。
其六,宣傳開道。大力宣傳散裝水泥利過利民的好處,鞭撻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等種種弊端,開展對上對下、遍及城鄉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輿論造勢,爭取了領導,取得企業信任和社會認可。并在抓宣傳、造輿論中,形成了獨特的散裝水泥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形式多樣、聲勢浩大的散裝水泥宣傳活動,在世界散裝水泥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還有隊伍認真干。全國不足5000人的散裝水泥專業隊伍,常年工作在第一線,穿梭于各部門與企業之間,奔波在社會各界與建筑市場環境中。在步入中國工業化中期,卻干出年產數億噸散裝水泥。涌現出一大批情系散裝、無私奉獻的模范人物,近日,國家人事部和中國建材聯合會表彰的行業先進工作者中就有蔣爾忠、柳毅等7位散裝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三)
姜副部長的問,是激勵、是推進、是追趕散裝水泥世界先進水平的總動員。因此,在迎接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召開之際,全行業應振奮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查找自身的差距,尋求加快發展散裝水泥的新捷徑,從以下幾方面抓好散裝水泥工作——
第一、強化高力度的宣傳。一是把發展散裝水泥,做好“禁現”工作提高到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二是下氣力做好爭取工作,使散裝水泥和“禁現”工作宣傳,跳出專業和行業輿論范疇,真正納入國家公益性宣傳范圍,進入人民日報(主要版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綜合新聞頻道)的大媒體視野,形成重拳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三是組織國家級注冊論壇,邀請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就散裝水泥和“禁現”工作發表演講,提升社會的關注度;四是盡快組建散裝水泥政策咨詢專家組,對50年中國散裝水泥發展史作客觀總結和公正評價,并承擔散裝水泥和“禁現”工作等重大課題調研以及重要文稿的起草;五是要堅持國際公認的散裝率考核指標。六要切實加強散裝水泥戰線公認先進人物的宣傳,要組織力量進行全面、系統、公正、歷史的總結和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是全國散裝水泥行業寶貴的精神財富,要適機組織發展散裝水泥的先進事跡報告團,爭取在國家層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巡回報告,激發全行業學先進的熱情,加速全國散裝事業的發展。
第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一是盡快出臺適應新形勢的適度調整的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政策,這是限制袋裝水泥,實現全面“禁現”,解決國家實施散裝水泥管理在生產、流通、使用環節障礙性矛盾的有力措施,并在貫徹中凸顯其強制力度和持續作用;二是徹底糾正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在操作上屬預算外資金的性質,杜絕自收自支現象,逐級按比例上繳國庫,有國家散裝水泥主管部門統一調配使用,如補貼農村和西部;三是國家散裝水泥主管部門要積極溝通,盡快徹底解決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財政全額撥款問題;四是抓緊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砂漿)國務院條例的運作,不能只要求地方立法,國家級立法遲遲不能發布。
第三、明確機構性質與職能。一是堅持國函〔1997〕8號對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的性質定位,即“散裝水泥行政管理部門”,而不是“負責散裝水泥行政管理的具體工作”;二是在散裝水泥行政執法中,認真解決各級散裝水泥辦公室行政執法主體地位問題,徹底扭轉受委托執法的有職無權的角色;三是散裝水泥發展外延有了商品混凝土(砂漿)以及與此配套的設施設備,形成一個同步發展的產業鏈,這實際等于強化了各級散裝辦的職能。所以,要切實科學合理的調整和增加散裝水泥統計項目,參與和支持建設等部門有關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漿)結構設計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同時,轉變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漿)管理只抓量不管質的工作模式,禁止商品混凝土(砂漿)攪拌站使用立窯水泥,嚴格把好市場準入關。
第四、建立國家有權威的散裝水泥協調機制。一是本著有利于散裝水泥事業發展的原則,盡快理順散裝水泥管理體制,上下對口、全國一統;二是盡早恢復全國散裝水泥辦公室(可暫作商務部內設機構啟動),真正解決目前全國散裝水泥辦公室有職無主、有神無廟的問題;三是爭取國務院有關領導掛帥,由商務部牽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參加的建立健全“全國發展散裝水泥部際協調會議制度”,全國散裝水泥辦公室承擔會議的日常工作。
第五、充分發揮中國散裝水泥行業協會作用。一是在制定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漿)發展規劃和“禁現”步驟以及新項目審批時,要充分聽取中國散裝水泥行業協會的意見,并很好利用行業協會的優勢,搞好散裝水泥的管理,促進散裝水泥快速發展;二是中國散裝水泥協會要主動做好行業統計和信息服務,加強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漿)工作的行業指導和運行監測,推進其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研發和制造,堅持行業自律,引導會員單位積極做好節能減排和城市“禁現”等工作。
古人云:“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歐陽修),就道而言,是講究實在,不講空話。所以,堅決淘汰袋裝水泥,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砂漿),是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策,打好節能減排重要戰役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實踐。在今后發展散裝水泥的征程中,失誤的要糾正,不足的要加勁,抓住機遇解決散裝水泥的發展問題,時刻堅持以大局為重,以事業為先,讓我們的努力,真正為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興旺安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