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材流通領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建材商品的物流也呈現了多元化、蓬勃發展的勢態。近期發生的百安居事件將建材流通領域推向了輿論的高潮。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建材行業流通協會秘書長鄭兆居。他認為,百安居事件并不能影響我國建材物流積極發展的整體格局,但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上看不能盲目樂觀,建材流通領域發展機遇與危機并存,主要呈現出6方面的特點。
首先,建材流通領域家居市場潛力巨大,行業競爭激烈。鄭兆居表示,目前,我國建材家居市場處于快速膨脹期,呈現出需求迅速增長、市場競爭激烈、流通渠道復雜、市場業態多樣、面臨外資沖擊的特點。
2006年,國家有關機構依據住宅年竣工量和舊房改造需求量,推算出全國每年裝飾裝修材料的銷售總額為6000億元人民幣,市場需求量很大。目前國內建材家居市場呈現群雄逐鹿局面,流通渠道復雜,既有直接面向客戶的超市形式經營的國際大型建材家居流通企業,也有渠道長短不一、以專賣或部分綜合于一體的各個廠家的分銷體系,還有以單店規模取勝的大型建材家居市場。
第二是業態爭論、價格戰逐步停止,企業逐步走入理性發展。2001 年,一場關于市場業態形式的大爭論在建材物流市場界展開。中國建材市場到底應當走什么樣的道路,是學習洋超市還是綜合本國實際發展完善攤位制?這一爭論到2003年逐步停息,更多的國內企業開始注重對原市場進行投資、提升、改造,從市場經營業態上進行改革,走理性發展之路。
第三是跨行業經營成為一種趨勢。鄭兆居認為,建材市場的發展,已經由單一的建材行業轉向多元行業。一些房地產企業、工程施工企業甚至家電企業紛紛進入建材市場領域。如海爾集團將發展家裝整體廚房為主的家居產業列為海爾的“新興業務”事業部,并將其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第四是建材流通領域的“散、小、差”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鄭兆居認為,建材家居超市以及其他領域的發展,并不能掩蓋一個現實,那就是目前建筑材料市場流通規模很大,但經營規模偏小、管理水平低、交易手段落后等狀況仍是制約建材物流發展的主要問題。
第五是新型營銷聯盟將對流通領域產生很大影響。
7月14日,由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組織廈門、泉州、福州、南安等福建主要石材加工區的石材商會(協會)領導和企業,召開了福建省出口企業營銷聯盟成立大會。會議通過的《福建省石材出口企業營銷聯盟合約》明確指出,傳統的營銷觀念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為發揮和整合 石材業的兩大市場和兩種資源的營銷優勢,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營銷方式的局限性、不平衡性和不規范性,營造一體化和國際化的共同市場。鄭兆居表示,福建石材營銷聯盟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應對國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和市場不良競爭的影響,通過營銷渠道的整合來扭轉石材企業利潤下滑的局面。
第六是節能產品流通將帶來市場大機遇。隨著國家節能工作的逐步展開,節能建材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政策的有效支持引導、節能技術和材料的支撐、市場的檢驗和認可是這些產品和研制企業能否發展的主要因素。鄭兆居認為,目前從市場上看,節能材料產品不夠豐富,選擇余地太少,這種現狀對于節能建材產品的需求顯得極為迫切,節能墻體材料、節能窗戶、節能玻璃等產品的發展將會獲得更多的市場機遇。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