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型建材研究推廣尚需努力
——訪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助理王愛勤博士
記者在農村走訪時了解到,農村周邊的建材市場很少能見到節能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大量的農村住宅,并沒有享受到科技發展的成果,還沒有解決結構安全性差、保溫性能差等問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國內的建筑材料廠商們有沒有為農村建筑材料的升級做一些工作呢?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在北京建材生產行業排名前列的金隅集團下屬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助理、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助理王愛勤博士。
記者:金隅集團是北京市建材行業頗具實力的企業,我想了解一下,目前集團有沒有一些專門針對農村開發的產品?
王愛勤:中央發出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召之后,金隅集團在農村建筑材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研究。2006年,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積極參與了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的“城鄉攜手迎奧運,共建文明京郊行”主題實踐活動。在王肇嘉院長的安排布置下,全院進行了周密的組織計劃,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在北京金隅集團領導的引導與支持下,我們獲悉竇店鎮要啟動一項建設新農村示范項目,粉刷住宅外墻,改變農房形象。院長王肇嘉要求科研人員根據農村氣候、環境、文化、經濟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積極發揮科研優勢,著手研發適用于新農村建設的建材產品,力爭價格要適合農村市場,各項性能指標都要達到或高于國家標準,滿足竇店鎮“用得起,用得好”的需求。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合理調整涂料工藝配方,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涂料產品。由北京建材總院研發生產的金鼎牌外墻涂料已在竇店鎮各鄉村的粉刷工程中供貨250噸,應用面積達到55萬平方米。
2007年5月,首都“城鄉攜手迎奧運,共建文明京郊行”活動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北京建材研究總院院長王肇嘉獲得了“城鄉攜手迎奧運,共建文明京郊行”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今年,金隅集團多個部門合作,研發出新型的適合農村的住宅體系,已經在展會上公開,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農村觀眾的喜愛。
作為大型建材企業,尤其是研究機構,我們將積極響應中央關于自主創新的要求,開發適用于農村的建材產品,把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應用到新農村建設當中。
記者:您剛才提到,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在開發農村建材之前,進行了大量市場調研。您能否總結一下調研的成果以及院里這幾年的實踐經驗,談談農村建材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才能適合農民使用?
王愛勤:為農村生產建筑材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適合農民需求。
首先,進入農村的新型建筑材料應該是環保的。農村先天環境好,非常適合人類居住。新型材料應該注重節能、環保、可再生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絕對不能把新的污染帶到農村。
其次,進入農村的新材料是針對農村特點而開發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城市不用所淘汰的劣質產品,這就要求其具有更好的質量,更能解決農村的問題。我們為農村研制外墻涂料的過程中,就堅持一定要適合農村特點。在盡力降低成本的原則下,先后解決了三大難題:一是提高涂料的附著力和滲透力,解決磚房外墻掛不住,刷不勻的粉刷大忌;二是具有優異的環保性能;三是耐老化性能高于國家標準。農村住宅的外墻一般不容易粘住涂料,我們的涂料能滲入墻體。在北京竇店使用后,這種涂料在村莊整治美化村莊環境過程中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引來很多其他鄉鎮參觀購買。我們以成本價向他們供應,高質量、低價格的特點,使這種涂料大受歡迎,不少農民還自己掏錢買涂料,粉刷自己家的住宅。
第三,還是要強調節能。無論是為了響應中央節能減排的號召,還是為了農民的需要,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調查顯示,農村住宅的品質普遍不高,尤其是保溫性能不好,冬天太冷,暖氣燒得很熱,室內溫度依然不高;夏天又太熱,要降低室內溫度就要更多用電。相對于城市住宅性能的提高,農村住宅品質提升很慢,需要新的材料、新的住宅體系幫助農民改善居住條件。
第四,要特別重視降低成本。調查顯示,2005年北京市農村人均純收入7860元,與城市居民仍然有很大差距。要讓農民使用節能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須把成本降低到農民能接受的水平。我們集團開發出來的新農村住宅體系,每平方米綜合造價,低于1050元,同時還具有抗震性能好、達到節能65%要求的特點,因此,一露面,就引起了關注。
記者:據了解,新型建材在農村推廣還有相當難度,您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有哪些工作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呢?
王愛勤:我們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的農村既有住宅98.9%是單層建筑,建筑體系以磚混結構為主,砌體材料多為已被禁用的實心粘土磚,這與北京城市住宅建筑體系應用環保建材的情況存在很大差距。新型建材在農村推廣困難,有多方面的原因。
農村節能抗震住宅建筑體系、環保建材及新能源產品研究和使用的時間還很短,因此存在技術不成熟、產品類型少、產能低等問題,建材企業正在努力開發出更多質量好、價格低的適用于農村的產品來改善這種狀況,逐步取代傳統的大量消耗資源的建筑材料。
同時,由于采用新型住宅建筑結構體系的一次性投資增加幅度較大,農民對其經濟效益和提升居住品質的能力、耐久性等還缺少足夠的感性認識和信心,加之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還很低,盡管從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底,北京市政府對于示范項目的墻體材料造價增加部分,用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補貼每套住宅2萬元,但讓農民普遍接受新體系,還會有一個認識過程。
新型建材的推廣,還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市場銷售體系,讓農民了解新材料的特點,讓企業充分掌握農民的需求。
政府也應該明確政策。除了鼓勵企業研究適合農村使用的新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鼓勵農民使用新材料,尤其是要明確政府的補貼方式,消減農民的觀望情緒。目前,已經有不少農民有了使用新型建材的想法,但他們期待政府有更多的補貼鼓勵,還在等待。政府應該盡快明確哪些是政府鼓勵的、補貼多少、哪些是農民自己出錢的,并保證政策的穩定和公平。目前,政府正在進行大量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研究院也正在配合調研。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之下,企業和農民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的住宅會更舒適、節能,使用的各種建筑材料會更環保,更有質量保證。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