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力:龍頭地位難以撼動 長期投資
投資要點:
本文要解決以下主要問題:
安徽合力能否繼續維持2000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勢頭?安徽合力作為老牌機械行業優質公司,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的業務增長,2000年以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保持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搬運方式升級帶來的國內需求同國外成熟市場龐大的更新需求共同推動叉車行業高速發展。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合力可以維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長。
面對叉車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以及越來越多的市場進入者,安徽合力能否保持競爭優勢?安徽合力公司戰略明確,定位叉車中端市場,致力于搬運工具供應商向物流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其領先的生產管理技術和完整的生產體系使公司成為業內產品先進、規模最大的廠商。無論是國現有主流廠商、外資龍頭還是民企和其他準備進入的非叉車生產企業,都難以撼動安徽合力的龍頭地位,迅速膨脹的產能難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
安徽合力在原有叉車業務的基礎上,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合力工業園新產能的釋放、出口比例的不斷提升,以及高附加值的重裝產品研制成功,將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預計安徽合力07年到09年EPS分別是0.96元,1.29元1.63元,與主要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對比,安徽合力的估值比較和行業平均水平接近,沒有明顯的低估現象。但是,鑒于叉車行業周期性較弱,可以給與更高的估值,我們按照合力08年1.29元的盈利估計,給與35倍的估值,短期目標價位是45元,還有10%的空間,我們給與其“增持”的投資評級。我們認為安徽合力是長期投資品種。
1.安徽合力主營叉車生產
安徽合力主營叉車制造與銷售,內燃叉車和電瓶叉車是公司的主要產品。近年來,合力叉車業務快速增長,公司盈利提升快速,2000年-2006年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0%和31%。
2.國內外叉車市場容量巨大,未來需求持續強勁
2.1中國物流方式轉變剛起步,帶動叉車需求快速增長
叉車行業下游涉及領域廣泛,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商業、交通、化工、能源、建筑建材等等行業,凡是涉及到倉儲裝卸及短距離搬運作業的,都可以看到叉車的身影,叉車正滲透到社會建設、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叉車需求的核心驅動因素是物流業發展和運輸方式轉變。叉車在物流領域的普及,實質上是運輸方式的轉變,是機械自動化對傳統人力的替代,既提升了搬運效率,又節省了日益升高的人力成本,是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物流倉儲發展,促使國內叉車需求增大帶動了叉車需求的增長,1999到2006年國內叉車銷量增長了7倍。而經濟發展帶動中國人均收入快速增長,人力成本提升,加快了叉車對的人力搬運替代作用。
2.2中國制造叉車開始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
全球國外市場十倍于中國市場,市場空間巨大。叉車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搬運工具在歐美發達國家廣泛運用,2006年全球的叉車需求量約85.5萬臺,比2005年增長了15%(,遠高于全球GDP的增速)。訂單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洲,來自中國的需求僅占到全球市場的9%;隨著裝備制造產業向中國轉移,“中國制造”叩開了全球各個產品市場的大門,而叉車行業面對的將是一個10倍于國內市場容量而又保持相對高速增長的廣闊空間。
3.合力構筑完整配套體系,不懼同業競爭
安徽合力是叉車行業龍頭公司,除2005年,公司的叉車銷售收入增速一直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占據了約30%左右的市場份額。
合力發展戰略清晰,定位叉車市場,適當延伸產業鏈。公司市場定位清晰,針對中端叉車市場,并不斷向高端市場挺進;產品集中在3-5噸內燃叉車,符合市場的主要需求。在做好叉車產品的同時,公司利用在叉車產品開發上積累的技術成果和市場知名度,開發了自動化倉儲系統,以實現從單純搬運工具供應商向全面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延伸了公司的價值鏈。
3.1確保技術領先、打造完整配套體系,產品質量穩定
安徽合力在叉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還來自于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完整的產業體系。
公司實行柔性化生產,目前擁有26條PLC生產線,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
在研發方面,公司擁有叉車業內唯一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8大研究室,并擁有先進的中試基地,保證每一款產品的質量;同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開發了自己的ERP系統HMS,實行實時有效管理,以銷定產,既滿足了客戶小批量多品種的個性化需求,又實現了規模經濟,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先后收購了蚌埠液力機械廠、安慶車橋廠后,加上原有的合肥鑄鍛廠,公司具備5萬臺車橋的年配套能力,擁有了國內叉車行業最大的消失模鑄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叉車油缸生產基地、最大的叉車轉向橋生產基地公司,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的生產,還能為其他廠商提供零部件配套。
3.2產品定位中端叉車市場,不懼同業競爭
國內叉車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持續的高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行業,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遍地開花,國外叉車龍頭紛紛在國內合資建廠,一些非叉車生產企業也摩拳擦掌,試圖介入。目前我國叉車企業有110多家,產能估計約為20萬臺,而2006年國內叉車行業銷售量約10萬臺,產能嚴重過剩。
那么產能的迅速膨脹伴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是否會影響到安徽合力的盈利能力呢?
我們將叉車行業中可能對安徽合力構成威脅的廠商分成4類:以杭叉為代表的老牌國內叉車廠商、國外叉車龍頭企業國內合資建廠、體制比較靈活的民營企業、準備介入叉車生產的其他機械設備制造廠商。
第一類對手---國內主流廠商(代表為杭叉):改制后的杭叉作為主流國內廠商的代表,從銷量上來看和安叉集團(包含安徽合力股份公司和TCM合資公司)
分別占據了30%的市場份額,似乎隨時隨地都有機會挑戰安叉的行業龍頭地位。但是由于競爭策略的差異,導致杭叉以生產標準化的中低端的產品為主,通過大打價格戰來控制市場份額;而安叉集團定位中高端,通過優秀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營銷以及售后服務體系來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不同的競爭策略導致國內的前兩位廠商擁有相近的市場份額,卻有著天差地別的盈利能力。通過比較兩家公司的經濟指標就可以發現,2005年安叉集團的叉車銷量約為杭叉的1.2倍,可是銷售收入確是杭叉的1.8倍,利潤總額更是高達杭叉的3.4倍,低價策略使得杭叉難有一個健康的盈利模式,承受激烈競爭和抵抗行業風險的能力都遠不如安叉集團,更談不上挑戰安叉集團了。
第二類對手---外資叉車巨頭國內設廠:國外龍頭廠商如豐田、林德都已經在國內合資建廠,從生產技術和品牌國際地位來說都勝于公司,但是這些廠商定位于高端,國內需求量極小,營銷渠道也不健全,產品主要出口到海外,并不會對公司形成實質上的競爭;同時,由于這些合資廠商需要承接大量的海外產能轉移,相應的零部件并不能及時跟上,這就為公司的零部件供應系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司也是海外生產能力向中國轉移的受益者。
第三類對手----民營企業:而對于民營企業,數量加大,分布零散,年產幾千臺的生產能力不具有規模經濟性,產品幾乎全部是采購拼裝,技術含量低,競爭力弱,盡管這些廠商的產能加起來很大,但是銷量卻很低,閑置的無效產能根本不對公司構成威脅。
第四類對手---新進入的較具實力的非叉車生產企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叉車生產企業也躍躍欲試,投巨資進入該領域:江淮重工宣布涉足叉車業務,柳工、玉柴亦在圖謀叉車業務,而中國重汽集團則與韓國著名的克拉克叉車公司簽訂了合作生產叉車的協議。我們認為叉車同其他工程機械產品還是存在一定的技術差異,非叉車廠商進入該領域還是需要突破一些技術壁壘,存在;盡管這些廠商可以通過原有的零部件配套體系迅速形成生產規模,但是全國范圍的叉車產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卻不是能夠迅速建立起來的,尤其是銷售和服務團隊人才的積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我們看來,杭叉并不具備挑戰安叉的實力,外資廠商也不會介入國內中低端市場,而民營企業無論產品質量還是生產規模絲毫影響不了公司的行業地位,唯一值得擔心的是非叉車廠商的進入。我們認為公司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已經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同時仍在保持高速增長,這使得非叉車廠商很難再短時間內縮小與公司的差距,加之開發、經營新產品本身就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由安徽合力主導的國內叉車行業競爭格局在未來并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4.安徽合力未來業績增長看點多
4.1新產能釋放,解決產能瓶頸問題,增長有潛力
目前安徽合力以銷定產,產能瓶頸成為其業績增長的羈絆。公司投資18個億打造的合力工業園已經進入收獲時期,目前內燃叉車產品已經搬遷到新園區生產,電瓶叉車生產線也將在年內實現搬遷。當工業南區完全投產后,將形成年產3萬臺內燃叉車和1萬臺電瓶叉車的生產規模,加上寶雞合力7000臺左右的產能,公司產能接近目前規模的一倍;同時工業園北區、西區的重裝產品和零部件、鑄件產品也將大大豐富公司的產品,推動公司收入增長。
我們認為隨著新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業績也將迎來大幅提升。
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海外營銷、售后服務體系的逐漸豐富,公司叉車出口量逐年遞增,近三年維持了60%左右的增速,2006年實現叉車出口6029臺,2007年上半年實現叉車出口4000多臺。
產品的出口也讓公司站上了國際競爭的舞臺,根據WITS統計,公司2003年進入全球叉車行業20強,2005年排名就上升到了第13位,而2006年安叉集團(安徽合力是主力)更是進入世界前十,成為全球主流廠商。
盡管合力與全球龍頭公司在銷量和技術上仍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公司正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縮小與領跑者的差距,銷售收入2001年到2006年的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7%,遠遠領先其余十大廠商10%-15%的增速。我們認為,全球叉車市場的大門已經向中國敞開,而安徽合力將率先分享進入全球市場帶來的收益,并推動公司高速成長,并發展為世界性的龍頭企業。
4.3產品線合理延伸,高附加值產品助推公司業績
以叉車為中心的適度產品擴張,在堅持做好公司叉車品牌的同時,合力將產品線,先后在2006年和2007年成功研制了5-8層集裝箱堆高機和45噸正面吊2個高附加值產品。
集裝箱空箱堆高機可應用在集裝箱制造、維修企業,集裝箱中轉站,港口等場所,進行集裝箱空箱的搬運和堆放。目前市場上的堆高機普遍只能堆放7層高的集裝箱,公司克服技術瓶頸,開發出了能夠堆放8層集裝箱的產品,使得堆放效率大大提高,競爭力領先同類產品。
45噸正面吊運機同樣應用在集裝箱中轉站,港口等場所,進行集裝箱滿箱的搬運和堆放,該產品在國內還是空白,主要依賴進口,公司產品具有良好的替代進口能力。
以上兩個產品的共同特點是:發揮了合力在叉車方面的技術優勢,同時附加值較高,推高機單價在160萬元左右,45噸正面吊單價200萬元左右,目前均獲得了一定的訂單。我們認為,一旦公司產品被市場認可,并形成對進口產品的替代,將有力地增加公司收入規模,優化產品結構,成為公司利潤新的增長點。
5風險因素
5.1人民幣升值降低叉車出口競爭優勢
在前面的報告中,我們指出出口是合力的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憑借價格優勢,合力產品出口快速增長,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合力出口增長的價格優勢就會很快下降,不利于合力的業績增長。
5.2裝載機業務已經成為業績的拖累,扭虧尚待時日
合力投資5000萬元的2000臺輪式裝載機一期項目已經完工,上半年銷售了100多臺,收入2400萬元,由于公司裝載機項目還沒有達到規模生產,目前還是處于虧損狀態,該項目能否盡快扭虧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6.盈利預測與估值
6.1盈利預測假設前提
6.2估值與投資建議
相對估值比較合理。與主要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對比,安徽合力的估值比較和行業平均水平接近,沒有明顯的低估現象。
鑒于叉車行業周期性較弱,可以給與更高的估值,建議增持。由于合力與其他工程機械相比,叉車的周期性比較弱,其高度分散的下游使得叉車行業具備了較強的抗周期能力。2004年由于國家嚴厲的宏觀調控,導致工程機械行業收入增速從2003年的55%驟降為6%,而叉車行業的銷售卻幾乎不受影響,仍舊維持了23%的增長,并且增速逐年提高,與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波動相比,叉車這個子行業具有穩定增長的特征。因此,合力相對其他工程機械行業可以給與略高的估值。我們按照合力08年1.29元的盈利估計,給與35倍的估值,短期目標價位是45元。還有10%的空間,我們給與其“增持”的投資評級。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