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維修業未來發展的動向
一、維修理念的變革
1、事后維修思想
20世紀初期,工程機械維修一般都是在發生故障以后才進行的,即事后維修。它的最大優點是充分地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統部件的壽命,但事后維修是非計劃性維修,浪費了較多的剩余修理,同時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2、以預防為主的維修思想
20世紀50年代,人們對設備的磨損機理認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機件工作-產生磨損-發生故障-影響使用并危及安全。為使每個機件都達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維修工作就必須在故障發生之前進行,從而形成了以預防為主的維修思想。這種維修思想包含了主動預防的思想內容,其實質是通過采取各種預防性措施,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改變了事后維修缺乏計劃性的被動局面。但這種維修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維修工作以直接經驗作為指導,只能提出一般性的維修原則,缺乏針對性;二是只著重解決維修中的具體技術問題,忽視了維修的整體內涵,缺乏對維修管理的研究。由于事先很難預料大量的隨機性的故障,盡管做了許多的預防性維修工作,也很難獲得預期效果;三是刻板地實行定時定程維修的離位分解檢測維修,不可避免地使維修工作出現頻繁分解拆卸的現象,導致維修工作針對性差、工作量大、耗時多、費用高,而且還會因拆裝可能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隱患,大大降低了機械設備的可靠性。
3、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
近二三十年來,在預防為主維修思想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廣泛采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和診斷手段,逐步形成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這種維修思想是以對維修對象的系統監控為手段,用大量的原位檢測代替離位檢測,將單一的定時定程維修改變以可靠性數據分析為依據的維修。它使維修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主客觀更加一致,增強了科學性,減少了盲動性。其基本要點如下:
① 維修工作以可靠性理論為基礎。大到維修時機、維修方法、維修周期的選擇和維修工作量計算、維修范圍的界定,小到一個機件修復后的可靠性系數、一個項目的診斷檢查的標準,都要以保證和提高設備的整體可靠性為依據。
② 工程機械的可靠性是由設計、制造和使用三個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因此,要提高其可靠性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可靠性維修可以保持和恢復機械的性能,并且可以為設計、制造和使用單位提高設備的整體可靠性提供極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③ 可靠性指標是評價維修質量最科學、最有效的依據和標準。
綜上所述,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遵循了設備發生故障的規律,增強了維修的針對性、靈活性,提高了維修的效率和效益,使維修工作達到了最終目的,實現了總體要求。
二、維修業的現狀
在國外,工業化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維修業發展,設有專職的維修管理機構,維修企業形式多樣,維修市場已趨于成熟,民間維修團體也有40多年歷史,經常舉辦維修設備展覽和維修理論、維修工藝大型學術會議,有力地促進了維修業的發展。70年代初,我國工程機械維修研究和應用才進入較快的發展時期,建立了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推廣應用維修新設備、新工藝,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維修業還不夠規范,主要表現在:
一是工程機械維修業的宏觀管理缺乏統一的歸口部門。目前,工程機械維修業受到國家部委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幾個部門的管理,權力分散、責任不清,難以在政策上上協調統一,使我國的維修業人管理陷入“真空地帶”。
二是缺乏保護維修業正常發展的法律法規,致使維修業發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三是工程機械維修企業性質相對單一,基本上局限于集體、私營性質的中、小型維修企業,融資意識談薄。四是維修業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建立,標準、制度不夠完善,維修質量評價無據可依。
三、維修體制的改革設想
維修體制的改革,影響著維修業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要使工程機械的維修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就必須構建適宜的維修體制。第一,要盡快成立責權統一的管理部門,負責工程機械維修業的宏觀調控和規劃其整體發展。第二,要加大行業的立法和執法力度,制定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和標準,使維修業有法可依、有據可憑,加快從行政命令型向依法管理型發展的步伐。第三,積極營造工程機械維修業多元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制訂扶持維修業發展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合理引進外資,加大合并和重組力度,改變維修企業性質相對單一的現狀。
靈活多樣的管理形式,逐步形成合資、獨資、集體和私營多家并存競爭和相為補充的局面。第四,促使工程機械維修業從專業分立向資源共享方向發展。現代化的設備集機械、電子、液壓、計算機、傳感技術于一體,對維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完成單一專業和工種的維修企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重復性投資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擁有少量維修資源的企業,只有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適應發展的趨勢。第五,將傳統的定點維修方式轉變為定點維修與機動維修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專業化的巡回維修隊伍,配備高性能的機動維修設備,實現現場維修服務。
四、維修業的發展方向
1、以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技術為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光電機械一體化技術在工程機械上的應用將日益廣泛。目前,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技術已有了較大的發展。實踐表明,工程機械性能越先進,結構就越復雜,其維修活動就越依賴于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技術。事后維修、預防維修,以可靠性為中心維修的思想,各有長短,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機械地規定某個維修單位或某種機型只能采用某一種維修方式,即不符合實際,又難以奏效。當前,發達國家的工程機械維修主要是,以狀態監測為基礎,可靠性維修為中心,以多種維修方式相結合,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視情維修。今后,隨著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的廣泛應用,先進的工程機械將裝備機電一體化的在線自動監測和故障診斷等儀器設備,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將成為工程機械維修管理的主導思想。
2、建立智能網絡維修服務系統
建立智能網絡維修服務系統將成為21世紀工程機械維修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在瑞士,工程機械維修服務網已遍布全國,各地區均有配件中心倉庫,業務人員僅用兩三分種就可以掌握維修站點和某種配件在全國的分布情況。運用網絡技術,還可以超越國家、地區和時空界限,將工程機械的科研機構、技術咨詢、生產廠、維修廠、配件站和使用單位聯系起來,實現遠程、快速、優質和全方位的服務。生產廠以此作為售后服務的主要手段,通過與工程機械配套的數據采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維修服務系統,直接或間接地從施工現場獲得信息,按最佳效率時就有權取的措施完成售后服務。
3、發展改善性修理和復合修復工藝
傳統的恢復性修理,只能使有故障的機械通過維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機的性能,沒有包含技術進步的因素。而改善性修理是采用新裝置、新材料和新技術修理舊機,使修復后的舊機大顯神通到或接近新機的性能。今后,隨著電液技術、CAD技術和材料工程技術在工程機械上的廣泛應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機械的更新周期將進一步縮短,恢復性修理將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另外,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復工藝來修復零件或設備的復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膠粘、多種表面修復技術等。它們能綜合各法之長、彌補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經濟效益,將成為修理工藝重點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