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揮重拳向成本管理要效益
日前,中鐵十八局集團一改過去半年一次工作會"搞總結、布任務"的形式,而是召開"工程項目管理(責任成本管理推進會",讓溫福鐵路指揮部等17家在工程項目管理和責任成本管理上成績突出的單位精彩"亮相",讓虧損單位在大會上"曝光",把工作會變成了"怎樣為企業創信增效"的"諸葛會"。一場以"突出經濟效益中心,切實規范項目管理,扎實推進責任成本管理"的"效益戰"正在該集團打響。
近年來,中鐵十八局集團集團承攬任務連續超百億,并創造了大批精品名牌工程,可是產高利底的頑癥卻沒有得到根本遏止。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金林、黨委書記郝趁義等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后,對企業全面"體檢號脈",針對規模過大、效益流失、管理粗放、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重拳出擊,頒布《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責任成本管理辦法》等鐵規治頑疾,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項目是企業信譽之窗、效益之源、人才之基,該集團以項目管理為突破口,以創譽增效為目標、規范項目管理模式、明晰各級管理責任、培育發展專業隊伍、狠抓技術方案支撐、全力保障安全質量、嚴格施工過程控制等項目管理十個關鍵,突出責任成本體系、成本品質雙控、項目資金流動、三項招標等六個環節,對各單位加上"緊箍咒",向項目管理和責任成本管理要工期、要安全、要質量、要效益、要信譽、要市場。
為全力推進責任成本管理,該集團主管領導親自帶隊到重點在建項目現場辦公,從過程控制、集約經營等科學管理入手,構建"集團公司為監督層、子(分)公司為控制層、項目部為執行層"的三級責任層次體系,抓事前控制和過程控制,強化效能監察,并對工程項目統一責任控制標準考核,兌現獎罰,全面堵塞效益流失漏洞。針對虧損(潛虧)項目,派出審計、監察、財務和成本管理等部門,聯合"會診","對癥下藥",變虧損(潛虧)項目為創效"產床"。
該集團從用工模式、材料價格、工程數量到外包工程,都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強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把企業和管理者、員工結成牢不可破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超耗一度電、一方混凝土、一個鋼筋頭、一顆螺絲釘,都能找到具體責任人。一個工序多長時間完成,一個循環完成多少工作量,隧道開挖長度、噴錨混凝土的厚度,都有工序量化目標值,任何一道工序都有一張與目標值相對應的責任狀。誰沒有完成任務目標都推不掉責任,直到追究終極責任。為加強項目管理,該集團還建立竣工回訪制、項目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和質量信譽管理目標責任制,形成了質量管理網絡,在責任成本管理的"責任連鎖"中,每個領導班子成員也是"連鎖一員",該集團7名副總經理中有6人抓在建項目,有效地保證了項目管理的受控性。
目前,該集團以客運專線、地鐵、海底隧道、深水大橋為代表的重難點工程圍繞"規范管理,創譽增效"正穩步推進:北京機場線獲北京市今年第二季度競賽活動優勝標段,天津地鐵2號線被評為天津市安全觀摩工地,廈門海底隧道受到交通部督察組高度評價,京津城際質量信譽評價全線排名第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