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陜西省“十一五”水利發展專項規劃

   一、“十五”水利發展回顧

 ?。ㄒ唬┩顿Y計劃完成情況

  “十五”期間,全省計劃安排水利投資21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94.5億元,省級投資52.5億元,市縣配套63億元。截止2005年底,預計完成各類水利投資196.75億元,占計劃投資的93.69%

  (二)計劃項目完成情況

  防洪減災。相繼實施了三門峽庫區渭洛河下游、黃河小北干流、渭河中游段、漢江干流和延河、涇河、千河、丹江、月河等江河防洪和三門峽庫區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建設,累計新建和加固各類堤防工程6180.4km,其中堤防達到規劃防洪標準長度為626.03km,占堤防總長度的10%。開工建設西安、寶雞、漢中、安康、延安等大中城市和7座縣城防洪工程,全省17座城市達到設防標準,占總設防城市總數的25%。完成了石頭河、石門、羊毛灣等大型水庫和46座中型重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水源工程。黑河金盆水庫、寶雞峽渠首加壩加閘、定邊供水、三原西郊水庫、洋縣卡房水庫和東雷二期抽黃等6項重點續建工程已全面完成。安康黃石灘、渭南澗峪、榆林瑤鎮、李家梁和神木采兔溝、洛惠渠渠首加閘、引乾入石等按計劃開工建設,瑤鎮、李家梁、黃石灘及洛惠渠加閘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

  城鄉供水工程。建成西安黑河、渭南澗浴,延安王瑤、寶雞馮家山、漢中石門、榆林紅石峽、銅川桃曲坡水庫供水工程,并對城區供水設施進行了擴建、改造,建設了西安市南郊水廠、寶雞市馮家山水廠、漢中市石門水廠等,對部分城區管網進行改造,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統。完成84個縣(區)城區供水發展總體規劃,累計投資6億余元,新建、擴建水源39處、水廠60 多處,管網干管總長度達到2569公里,全省縣城供水能力由34 萬噸/日提高到71萬噸/日,供水人口341萬人。建成鄉鎮供水工程900多處,日總供水能力達到17萬多噸,使192萬人受益。解決農村重氟病區84.69萬人的改水問題,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042處,受益1070.53萬人。全省農村飲用自來水人口已達948萬人,約占農村總人口的34 %。

  水保生態。在皇甫川、丹江、嘉陵江、無定河、延河、佳蘆河、涇河等重點流域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世行二期貸款項目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84萬km2,其中興修基本農田21.32萬hm2,造林種草262.68萬hm2,修建淤地壩5146座。

  農村水利。新建成基本農田4193萬畝,各類小型水利工程22萬多處,其中中小型水庫963座,小型灌區142處,小型抽水站1.63萬處,新修機電井17萬眼,自流引水渠道1.53萬條,各類水窖61.47萬眼,池塘2.98萬處。按計劃完成了關中灌區改造世行貸款項目,加快了11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進度,襯砌大中型灌區干支渠578.1km,改造建筑物2615座。節水灌溉面積凈增519.6萬畝,累積達到1231.5萬畝。

  農村水電。全省投產水電裝機14.4萬kW。通過市場優化配置資源,水電建設吸引社會資金8.1億元,占完成資金量的76%。

  漁業。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2億元,為計劃1.4倍,年均遞增28%;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8萬噸,全省水產良種覆蓋率達到65%,漁民人均收入達到6400元,年均遞增4.5%。

  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設。改造10處水文站,建成基于WebGIS的防汛會商系統、水利信息應用服務平臺、渭洛河下游決策支持系統、三座重點水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立了省防汛調度中心辦公自動化局域網、水文信息廣域網、防災減災預警預報信息廣域網系統和連接10個地市防汛辦、部分縣水電局的防汛業務信息廣域網系統。

 ?。ㄈ┐嬖诘闹饕獑栴}

  “十五”水利事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

  一是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調控能力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我省水資源總量列全國第19位,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238m3,為全國人均水平的54%;耕地畝均占有水資源量850m3,占全國平均水平的42%。在空間分布上,71%的水資源集中在陜南,而占全省面積65%的關中和陜北僅占29%,屬嚴重資源性缺水地區。其中,人口占全省60%、GDP占73%、耕地面積占52%、灌溉面積占87%的關中地區,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18%,人均水資源量380m3,相當全國人均水平的1/6;畝均只有250m3,相當全國的1/6。在時間分布上,水資源的65%集中在汛期,關中、陜北本來水資源總量不足,加之汛期徑流多集中于幾場高含沙的洪水中,水資源利用困難更大。

  二是防洪減災體系薄弱。我省暴雨及洪水災害多發,陜南、陜北幾乎年年有極端暴雨洪災、泥石流、滑坡發生。沿渭河等主要江河的多數城鎮設防標準普遍偏低,西安、寶雞、咸陽、漢中等10座城市綜合防洪標準不足50年一遇,延安、銅川、商州、榆林華陰等市區防洪標準低于30年一遇,絕大部分縣城設防能力不到20年一遇,主要江河兩岸農田及中小城鎮的防洪標準普遍低于10~15年一遇,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全省尚有255座小型水庫存在不同程度病險隱患,對庫區下游310萬人和435.68萬畝耕地造成威脅。防洪工程重建輕管現象依然嚴重,河道內亂建亂挖屢禁不止,水情報汛、通信、工程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建設滯后。 

  三是水土流失依然嚴重,治理進度緩慢。我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為13750千公頃,占總面積的67%。全省年平均輸入河流的泥沙量8億t,約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量的1/5。而且侵蝕強度大,年平均侵蝕模數4100t,陜北黃土高原溝壑區侵蝕模數高達11000t/km2以上,最高超過3萬t/km2。黃河流域138個水土流失重點縣,陜西占48個。雖經多年堅持不懈治理,面上水土流失強度明顯降低,但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趨勢仍未得到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仍在不斷產生,治理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四是水生態環境惡化形勢嚴峻。據統計,全省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約11億t,其中工業廢水排放7億t,而且80%以上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江河湖庫等水域。地表水污染已由河流點線擴大到渠、庫,地下水體污染也日趨嚴重。渭河是關中地區唯一的廢污水承納和排泄通道,渭河干流寶雞峽以下河段全部為V類或超V類水質,基本喪失了水的使用功能,渭河流域重要城鎮和重點工業區的地下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長江流域地表水總體上污染程度較輕,但濂水河、冷水河、八渡河以及漢江、嘉陵江、丹江的部分河段污染也比較嚴重。2003年全省監測的22個水質斷面,評價河長1673公里,其中水質符合優于三類的河長僅占評價河長的50%左右。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矛盾,同時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危害愈加嚴重。

  五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我省現有4194萬畝基本農田,約有60%無水利灌溉條件或供水保證率不高,旱澇保收田面積只有1275萬畝。142處萬畝以上30萬畝以下的中小灌區配套設施不完善,老化失修嚴重。設施灌溉面積2224萬畝,實際灌溉面積不足1580萬畝。13個大型灌區歷史欠賬較多,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艱巨,目前干支渠渠道襯砌率為66%左右,大型泵站工程絕大多數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隱患多,效率低,能耗高,故障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影響安全運行和效益發揮。

  六是小水電建設管理需進一步規范。我省陜南地區水力資源相對豐富,開發潛力大。但由于小水電建設市場不夠規范,加之河流規劃滯后,導致開發過程無章可循,造成資源浪費和梯級之間的糾紛,也給安全運行帶來隱患,急須統一規劃,加強管理。

  七是水利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省雖已頒布《水工程管理條例》、《河道管理條例》,《節約用水辦法》、《水資源費征收辦法》和《陜西省水文管理條例》等法規,但在水權、水市場、水價、生態用水管理、緊急情況下的用水調度等方面急需制訂相關的地方法規。市場配置水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沒有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影響水利事業的持續發展。

 ?。ㄋ模┟媾R的形勢和發展機遇

  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笆晃濉逼陂g,要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這是省委、省政府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省水利事業面臨的重要發展機遇。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關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為農村水利發展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開辟了新的發展領域。我省加快關中“一線兩帶”、陜北能源化工、陜南現代中藥、渭北綠色果品四大基地建設,各級都將加大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保持全省水利投資規模和發展勢頭提供了保證。特別是國務院批準了《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涇河東莊水庫、省內南水北調、渭河下游干支流堤防、三門峽庫區移民防洪保安和排水除澇、關中灌區節水改造、城市污水回用、骨干壩與淤地壩建設等項目已納入規劃,其中渭洛河下游續建和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先期啟動。隨著渭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的實施,必將掀起我省新一輪水利建設熱潮。但要看到,我省水利發展也面臨著嚴重挑戰。一是受區域自然條件限制,省內河川徑流銳減,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與水資源分布不相匹配,增加了水資源配置的難度和成本;三是水土流失嚴重,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不但進一步加劇了水的供需矛盾,也加重了治水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四是重大水利項目需要的前期投入較大,收益緩慢,增加了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難度;五是基層水管單位機制不活,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經費不足,管理設施陳舊,隊伍不穩,導致基層水利發展后勁不足。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有來自自然、經濟、社會等方面一些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機遇,妥善應對挑戰,立足科學發展,統籌全省各類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二、“十一五”水利發展與改革的總體思路

 ?。ㄒ唬┲笇枷?/FONT>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理念,以確保防洪減災、供水安全為重點,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講求效益,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著力構建防洪保安、水資源安全及水環境安全保障體系,鞏固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提升水利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實際要求出發,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水利發展的出發點,著力解決好與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利問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尊重自然和經濟規律,充分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妥善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高度重視水利發展中的生態問題,正確認識水利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科學應對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帶來的生態問題,特別要妥善處理移民問題。

  ——以改革促發展。加強水利改革力度,強化政府對涉水事務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理順體制,健全法制,改革機制,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因地制宜、統籌發展。統籌考慮不同區域、城市和農村水利發展的特點和需求,以及水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布局、經濟結構,從全省三大區域水資源條件、經濟社會及環境狀況出發,合理確定水利發展的目標、速度、規模和主攻方向。

  ——注重節約和保護資源。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把水資源的節約、保護、配置放在突出位置,把節水防污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提高全社會節水防污意識,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突出重點、注重效益。根據國家投資政策,結合我省實際,明確發展重點,合理控制項目和投資規模,優化配置建設資金,精心做好項目篩選,提高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總體思路

  根據國家治水新思路,“十一五”期間,我省水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遵循規律、改革創新;立足省情、分類指導;節調并舉、綜合治理;多元投入、社會辦水;轉變職能、強化管理。總體要求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優化配置為核心,以實施渭河流域治理為契機,以興水治旱、防洪保安、水保生態、城鄉供水和農村水利建設為重點,統籌安排我省三大區域水利發展布局。堅持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并重,優先確保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保證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統籌當前和長遠用水。進一步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創新水利發展體制和機制,逐步實現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做到“全面節水、嚴格保水、優化配水、科學治水、依法管水”,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在區域水利發展方面。關中地區要在加強節水治污的同時,以渭河干流中下游、三門峽庫區防洪工程和控制性防洪骨干水庫建設為重點,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加快省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控制地下水超采,在全省率先推進水利信息化。陜北地區以保證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為重點,加快以蓄水為主的水源工程建設和黃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做好庫壩群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啟動淤地壩工程、水保生態示范區、生態修復試點等項目,發展牧區水利,保護草原生態環境。陜南地區以水資源保護為重點,組織實施好“長治”項目和漢江、丹江水源區水保治理項目,適時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解決城鄉和農業灌溉工程性缺水問題,抓好江河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

  2、在防洪減災方面。按照給洪水以出路的原則,因地制宜,強弱分治,完善體系,綜合治理,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

  3、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按照節約型社會建設的要求,節水為本,挖潛配套,適度開源,調水補充,城鄉統管,優化配置。加強工業、農業和城市節水步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加快骨干性蓄水工程建設的同時,按照大、中、小、微并舉,蓄、引、提、井結合的原則,不斷增加水資源的調控能力和有效供給,為城鄉生活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供水保障。

  4、在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方面。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恢復和改善水體功能為目標,以重要水源地保護為重點,依法加強監督管理,控制工業污染源,加大重點河段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排污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排污繳費、水質監測、超標預警、過量懲罰等水資源保護制度,增加河道生態水,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同時加強地下水超采地區的綜合治理和濕地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5、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方面。按照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的原則,堅持大封禁與小流域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術措施、管理措施一起上,以生態修復、預防保護、綜合治理和有效監督為主,加強對重點水土流失地區綜合治理和治溝骨干工程為主的典型示范區建設,逐步扭轉我省水生態惡化的趨勢。

  6、在水利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推進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繼續深化農村水利改革,逐步形成用水戶自主管理與水管單位專業化服務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完善水價配套制度,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加快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調、市場運作與社會參與的水利建設投入機制。

  三、水利發展布局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布局

  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我省自然特點、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目標,全省水利發展總體布局是,關中地區以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建立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逐步建成與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相協調的水利保障體系;陜南地區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和我省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區,要以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和山洪災害防治為主,積極發展小水電和建設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陜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但區內水資源嚴重缺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要以保護生態環境、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為主,適度開發當地水資源,保障重點區域經濟發展和優勢資源開發的用水要求。 

  (二)主要任務

  1、防洪減災

  關中地區。以“上攔蓄、中疏固、下疏排”為主,守點、固線、綜合治理?!笆晃濉逼陂g,續建完成渭河中游防洪工程、三門峽庫區返遷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和渭洛河下游防洪工程,開工建設涇河河道治理和北洛河重點段防洪工程;開工建設西安市城市防洪工程和以防洪減淤為主要目標的東莊水庫,完成玉皇閣、泔河二庫、老鴉嘴3座中型水庫和紅星、尚書、甘峪等45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山洪災害監測、通訊和預警系統建設,搬遷危險區村民7080戶。 2011~2020年,續建完成渭洛河下游治理、渭河下游南山支流治理、涇河河道治理、北洛河重點段防洪工程、西安市城市防洪工程、東莊水庫工程,完成渭南尤河水庫和88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148條山洪溝治理以及三門峽庫區渭河下游河道疏浚堤防淤背加固工程,金陵河、灃河、石頭河和黑河防洪工程及縣城防洪工程等。

  陜北地區。以庫壩群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城市、縣城防洪為主,適時建設控制性樞紐,防洪攔沙?!笆晃濉逼陂g,續建完成延安市城市防洪工程,完成黃河大北干流防洪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延河中下游和無定河干流防洪工程,新建蔣家窯則、雷河咀攔泥庫,完成孫臺、電市等1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山洪災害監測、通信、預警系統建設,搬遷危險區村民13545戶。2011~2020年,續建完成延河中下游和無定河干流防洪工程,完成子長、延川、黃龍縣等23座縣城防洪、1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46條山洪溝治理工程、窟野河干流防洪工程和延河干流龍安水庫等。

  陜南地區。以泄為主、蓄泄兼籌?!笆晃濉逼陂g,續建漢江漢中平川段防洪工程、漢江干流安康重點段防洪工程、丹江干流商洛段防洪工程,完成月河干流、嘉陵江上游干流防洪工程建設;完成西鄉、留壩、寧強等9座縣城防洪工程建設,完成1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山洪災害監測、通信、預警系統建設;完成山洪災害一級重點防治區135條山洪溝治理,搬遷山洪災害威脅區28808戶。2011~2020年主要任務為:續建完成漢江漢中平川段防洪工程,完成佛坪、白河等4座縣城防洪工程建設和7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一般防治區山洪溝治理,建設西漢水雙廟崖水庫。

  2、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配置

  根據我省水資源特點,一方面,關中和陜北應通過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節水經濟,限制高耗水產業;另一方面,根據生產力布局優化配置水資源,在“節水、治污、挖潛”高效利用當地水資源的前提下,適時實施省內南水北調和黃河引水等區域調水工程,提高區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

  關中地區。“十一五”期間,續建完成引乾濟石調水工程和渭南澗峪水庫、完成引紅濟石調水工程和西安李家河水庫、咸陽亭口水庫、銅川龍潭水庫、寶雞高泉水庫、咸陽馬欄水庫工程等,開工建設引漢濟渭一期工程。2011-2020年,續建完成引漢濟渭一期、二期調水工程,渭南引清濟尤和尤河水庫加壩加閘工程,寶雞引嘉濟清調水工程和石頭河向市區供水工程,以及一批以城市供水為任務的小型水庫工程。

  陜北地區?!笆晃濉逼陂g,續建完成榆林采兔溝水庫、建成榆林王圪堵水庫、延安南溝門水庫水利以及鹽環定揚黃定邊供水(二期)續建工程,發展農村集雨窖灌,開發府谷巖溶水、黃河漫灘地下水。2011~2020年,建設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黃河引水工程、榆林紅石峁、朱蓋溝水庫。

  陜南地區。“十一五”期間主要任務為:續建完成漢中云河、卡房水庫,安康黃石灘水庫,建設安康洞河水庫、洛南張坪水庫。完成漢中焦巖水庫開工前施工準備工作。2011~2020年建設漢中焦巖、界牌關、雙廟崖、八渡河(略陽)、焦家壩(西鄉)、安溝、老林、紅廟河水庫,商洛小峽(鎮安)、云鎮(鎮安)水庫,安康黃洋河、紅石河、冷水河水庫。

  3、城鄉供水及飲水安全

  關中地區。以開采深層地下水水源為主,結合其它可利用的地表水。工程布局上,以鄉鎮為中心輻射農村,建設集中連片供水工程。“十一五”至2020年,實施渭北寶雞峽、馮家山等灌區打井計劃,在北山山前洪積扇區和原上灌區新打機井3000眼,改造2000眼。與此同時,實施渭北集雨工程,打窖20萬眼,并分期開發沿黃、沿渭傍河地下水、渭北“380”巖溶水,作為城鎮、農村生活用水水源。 

  陜北地區。工程布局上,主要采取集雨窖、鑿井或傍河集水廊道,有條件地區盡可能利用泉溪、已成水庫或其它引水工程;以單村供水工程為主,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集中供水工程?!笆晃濉钡?020年,在丘陵溝壑區積極發展小型蓄、引、提工程,打窖25萬眼,解決村鎮生活用水,并發展小片灌溉。開發府谷巖溶水、黃河灘地地下水、吳旗等地洛河組砂巖地下水、分散少量開發榆林風沙灘區地下水,用作農村生活水源。

  陜南地區。主要是解決局部缺水和群眾飲用污染水問題。以引用山泉、溪流、庫塘等地表水水源為主,大力發展水塘和小型蓄、引、提工程,結合利用地下水等。工程布局上以建設鄉鎮或單村集中供水為主,有條件的形成集中連片供水工程。

  縣城及鄉鎮供水??h城供水涉及全省84個縣區(含楊凌示范區),“十一五”期間,計劃對其中30個縣區的供水系統進行擴建、改造,新建凈配水廠30座、新建水源工程50處,擴建改造輸配水管道2600公里,新增供水能力8萬噸/日,使全省縣城供水總供水能力達到80萬噸/日,受益人口384萬人。2011年~2020年,對剩余的54個縣區供水系統進行擴建改造,新增供水能力58萬噸/日,使全省縣城總供水能力達到138萬噸/日,受益人口達到429萬人。

  鄉鎮供水涉及全省1517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的供水,規劃建設1609處供水工程。“十一五”期間,規劃新建、擴建鄉鎮供水工程410處,建設水源工程、凈配水廠、輸配水管道等,新增供水能力15萬噸/日,使全省鄉鎮供水能力達到33萬噸/日,受益人口達到350萬人。2011~2020年,對剩余的1199處鄉鎮供水工程進行新建、擴建,新增供水能力41萬噸/日,使全省鄉鎮供水能力達到74萬噸/日,受益人口達到492萬人。

  農村飲水安全。至2010年,解決103個縣522萬人(關中289萬人、陜北103萬人、陜南130萬人)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含氟量超標115萬人,含鹽量嚴重超標82萬人,水源嚴重污染、水量不達標、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等其他飲水不安全325.64萬人。2011到2020年再解決784.8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4、農村水利建設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關中地區要突出搞好灌區節水改造、田間配套,抓好灌區土地平整、舊莊地基復墾和渭北塬區、秦嶺北麓等未達標地區坡改梯建設,提高基本農田水利化,穩定和提高基本農田質量。陜北地區要以建設基本口糧田為中心,突出淤地壩和坡改梯建設,加快舊式窄幅水平梯田的改造,有條件的積極發展小塊水地,加強牧區水利水源工程和田間節水配套。陜南要突出抓好以集雨窖灌為重點的“小工程、大群體”和石坎梯田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 

  “十一五”期間,農村水利建設的任務為:①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完成寶雞峽、涇惠渠、交口、石頭河、桃曲坡、馮家山、石門等13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骨干工程包括渠首改造5處,干支渠改造1012.6km,干支排水溝改造15.3km,渠系建筑物改造5186座和管護設施改造等部分;灌區信息化建設13處(套)。②節水灌溉: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64.5萬畝,其中田間渠道防滲152萬畝,低壓管道輸水灌溉99.4萬畝,噴、微灌6.5萬畝,稻田節水達標面積6.6萬畝。③大型泵站改造:更新改造大型泵站90座,改造機電及附屬設備410臺套。④雨水集蓄利用:規劃在干旱缺水貧困地區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發展集雨窖灌面積33萬畝⑤基本農田及小型水利:加工提高基本農田505.0萬畝,新建和改造提高水窖6萬個,打配機井900眼,新建改建一批小型抽水站和小型灌區。

  2011~2020年,①節水灌溉: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35.5萬畝,其中田間渠道防滲259.1萬畝,低壓管道輸水灌溉140萬畝,噴、微灌114.9萬畝,稻田節水達標面積36萬畝,使全省灌溉面積全部實現節水灌溉。②大型泵站改造:更新改造大型泵站69座,改造機電及附屬設備279臺套。③基本農田及小型水利:新增基本農田354萬畝,凈增164萬畝,新建和改造提高水窖25萬個,打配機井8100眼。④牧區水利:新打配套機井6693眼,水窖30萬眼,新增灌溉草地108.78萬畝。

  5、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

  按照《陜西省水功能區劃》、《陜西省水資源保護規劃》和城鎮水源地保護規劃,加強城鎮供水水源地保護,保證城鎮供水安全。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管理和經濟手段,對入河排污進行總量控制和排污權分配,并增加河道生態用水,改善河流水質,逐步使河流水功能達標;加強城市水源地及黃河、渭河、漢丹江及陜北入黃干支流水質監測,監督廢水處理和達標排放效果,推動點、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逐步實現污水資源化。加強濕地保護和恢復,避免人類活動對濕地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水環境監測設施建設

  加強對水源地及黃河、渭河、漢、丹江及陜北入黃干支流水質監測。近期,結合現有監測站網,在水功能一級區中的緩沖區及二級功能區中的重要飲用水源區布設監測斷面。目前,全省水功能一級區監測評價率達22.6%,二級區監測評價率達22.3%。到2010年,增設水功能二級區的工、農業用水區、景觀用水區、排污控制區監測站點,建設渭河、漢江、嘉陵江、丹江等重點河流水質監測站點和水質檢測信息網絡,使全省水功能一級區監測評價率達37.6%,二級區監測評價率達57.2%。到2020年,在全省所有功能區開展監測評價工作。

  建立健全全省地下水動態監測網絡。到2010年,在原有監測井基礎上,新增監測井420眼,覆蓋關中及陜北風沙灘區;到2020年,使全省地下水各類監測井達到1200眼,其中包括200眼水質監測井。

 ?。?)城市供水水源地保護

  全省水源涵養在空間分布上,極重要區域分布在窟野河、無定河、延河上游,千河、石川河流域,黑河、石頭河、澇峪、灃峪上中游,褒河、牧馬河、子午河流域,仁河、丹江流域等;中等重要區域分布在中小城市水源區和農業灌溉區,如清澗河、洛河支流、葫蘆河、渭河支流、漢江支流等;其它區域為一般重要區。

  對全省重點城市供水水源地,按照水功能區劃和生態功能區劃,制定保護實施方案,劃定一級、二級保護區及水源涵養區或準保護區。2010年前,黃河流域全面實施18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長江流域建設漢中、安康和商洛市6個水源地保護工程。2011到2020年,完成485個監測站和自動化數據處理傳輸站建設。

 ?。?)環境敏感脆弱區保護和河流生態修復

  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要保護和恢復植被,加快和完善退耕還林還草力度,提高植被覆蓋率。關中地區以渭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及沿岸水資源保護為重點,做好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對三河口濕地、榆林紅堿淖濕地及漢江朱寰分布濕地的管理和保護。

  6、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根據水土流失區的侵蝕形式和分布,實行分區防治。在預防保護區,依法保護林、草植被,鞏固治理成果;對潛在侵蝕危險區,實施封山育林、育草;對局部水土流失區,進行退耕還林、生態修復;在水土流失治理區,以多沙粗沙區為重點,建設以治溝骨干工程淤地壩為主體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改善生態環境。

 ?。?)續建項目:①完成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12043座,其中骨干壩1550座,中小型壩7750座;②“長治”七期工程:項目區地處陜南嘉陵江、漢江、丹江流域,涉及漢中、安康、商洛寶雞四市的12個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0 km2;③陜西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國債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0 km2;④陜西長江流域水利部八片重點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0km2;⑤陜西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生態修復面積33.2 km2。

 ?。?)擬建項目:①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60 km2,包括淤地壩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②秦巴山區水土保持大示范區建設, 建設石坎梯田規模治理、生態修復連片、經濟林高效、溝道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設等示范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0 km2,實施溝道治理工程3萬處; ④陜西省丹江口庫區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治理17個縣區小流域337條,治理面積7534.9km2;⑤陜西省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基層監測站13個,現場監測點45個以及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

  2011~2020年建設任務為:

 ?。?)續建項目:①完成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25000座;②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84 km2,包括淤地壩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③秦巴山區水土保持大示范區建設, 建設石坎梯田規模治理、生態修復連片、經濟林高效、溝道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設等示范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0 km2,實施溝道治理工程4萬處;④陜西省丹江口庫區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治理21個縣區小流域807條,治理面積2.68萬km2。

 ?。?)新建項目:①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建立水土保持恢復治理示范區25處,能源重化工基地周邊環境治理等;②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生態修復面積6700萬km2,建設圍欄設施2010km,人工撫育林草2345km2,建設農村能源替代工程6.37萬處,實施生態移民3350戶,建立縣級生態修復監測站點34處。

  7、農村水電

  農村水電重點建設陜南水電基地,結合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及退耕還林,大力實施“以電代燃”生態保護工程。圍繞漢江一、二級支流的梯級開發,抓好旬河白柳、沙溝口水電站,壩河投洞子、寨頸子水電站,大道河葫蘆堡、夾檔灣等32處水電站建設。

  關中地區重點開發秦嶺北麓及西部山區水能資源,加快渭河上游、石頭河及黑河等河流水能資源開發,重點建設周至沙梁子、白水狄家河、蒲城下灣等18處水電站,基本完成洛河的水能開發。

  陜北地區以已成水電站技術改造為主,增加有效出力,提高水能資源利用率。擇優開發無定河、洛河、仕望河等河流水能資源。

  “十一五”期間規劃新建電站48處,新增裝機15.2萬千瓦。其中陜南31處,裝機10.7萬千瓦,關中16處,裝機4.5萬千瓦。

  2011~2020年,規劃電源項目70處,其中黃河流域建設梨園坪、黃土嶺、河馬頭等20處,長江流域建設金龍二期、古字梁、雙洞子等50處。

  8、漁業發展

  按照“加強行政執法,保護資源環境,完善市場機制,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品質效益” 的方針,全面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產良種繁育、產業化經營、漁政執法監督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結構合理、體系完備,優質高效,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現代化陜西漁業?!笆晃濉逼陂g,續建完成太白、隴縣和黑河增殖放流中心建設,隴縣、黑河、秦巴山區自然保護區建設,省水產良種體系二期工程,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工程,漁政執法指揮系統與配套裝備工程,漁業科技示范場建設與漁業科技進戶示范工程。開工建設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二期工程,小型水庫與淤地壩基地魚種場配套工程,江河湖庫大中型水域增殖放流與生態養殖配套工程,市縣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工程,陜西水產病害防治及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陜西省山區流水養殖基地示范工程,西安市水產品中心批發交易市場,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轉化工程,優勢特色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

  9、水利信息化建設

  建設和完善全省雨情、水情、工情、水質等信息監測網絡和自動采集系統,建成覆蓋全省、連接水利部及流域機構的水利信息高速傳輸網絡,建成全省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網絡系統,逐步推進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和水利電子政務;基本建成重要流域水資源調度管理信息系統;加強流域、區域、城市、骨干水利樞紐、大型灌區等水利自動化調度系統建設,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完善水政執法管理設施,加強灌溉試驗中心站和重點站建設;采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手段,提高水利行業管理能力。

  (1)站網基礎建設

  水文站網:新設榆林等5處水文站,新設159處配套雨量站;改造現有41處水文站和557處雨量站;設立二郎壩等4處水量監測斷面;建設延安、安康、商洛、榆林等4處水情分中心。新建渭南勘測隊和改造漢中等11處勘測隊。

  水保站網:建立10地市的監測分中心,監測站828個。

  水環境站網:省建設1個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和榆林、延安、寶雞、漢中、安康、商洛6個水環境監測分中心;全省規劃建設了延安市供水的王瑤水庫、銅川市供水的桃曲坡水庫、寶雞市供水的馮家山水庫、西安市供水的黑河引水工程、和遠期有為漢中市供水的石門水庫、共6個自動水質監測站。

  旱情站網:在全省74個易旱縣及10大灌區設置145個旱情觀測站、102個縣級旱情采集點,在10個地市設立旱情分中心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和改造地下水監測井1199眼,其中沿渭河重要城市地下水監測井198眼(新建122眼、改建76眼),配置自動水位儀755臺。改造寶雞、咸陽等4個水質分析試驗室,建立2個移動水質分析室。

  (2)通訊及網絡建設

  通信系統: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陜西水利通信系統關中地區數字傳輸網。

  計算機網絡系統:建設陜西水利信息網絡中心和備用分中心的局域網、 83個縣(城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54個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工程管理單位的局域網,建成向社會公眾提供水利信息服務平臺,完成政府上網工程; 

 ?。?)信息平臺建設

  數據中心建設:包括省水利廳設立省水利數據中心和各地市水利局設立地市水利數據分中心。

  水利地理信息系統:首先實現基礎地理信息和與相關的水利信息的數字化,即數字地圖的建設。其次,在水利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建立流域空間數據庫,以提高數據資源共享和使用的程度。最后,建設共享的空間數據服務平合,為相關業務子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支持。

  10、水庫移民開發及扶貧

  “十一五”期間,移民開發及扶貧的主要任務為三門峽水庫和石泉水庫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生產開發和科技扶持等。三門峽水庫移民安置遺留問題及扶貧項目,打井4595眼,新修抽水站64座、渠道1487km、水塔285座、水窖1423個、碎石路43.7km等;石泉水庫移民安置遺留問題及扶貧項目,打井67眼,新修渠道120km、集中供水工程32處、鋪設供水管道98.6km、蓄水池55座、新修和改造鄉村機耕路108km等。

 ?。ㄈ┚唧w目標

  1、防洪減災。到2010年,初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防洪減災體系,使渭河、漢江、丹江、嘉陵江、延河、黃河大北干流等重點河段和西安、寶雞、咸陽、延安等城市達到規劃的防洪標準;建立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防災減災體系和減災風險管理機制,完成7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東莊防洪骨干水庫和紅柳河庫壩群治理骨干項目蔣家窯則、雷河咀2座攔泥庫,繼續完善防洪預警系統和防洪指揮系統,以及山洪災害防御應急工作制度。

  2、節約用水。到2010年,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5%,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50m3;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降至12%左右,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9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50%,其中回用率達到40%。創建一批節水型城市、企業和灌區。

  3、供水。合理開發當地水資源,建設跨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增加可供水量,緩解重點區域水的供需矛盾?!笆晃濉逼陂g,開工建設引漢濟渭一期工程,建成引紅濟石、引乾濟石調水工程和王圪堵、南溝門、亭口水庫等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7.5億m3。關中主要城市和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彬長礦區等重點區域供需矛盾得到基本解決,初步形成大中城市及產業基地供水和應急供水體系,西安等13個城市水源保證率達到95%,年新增城市供水能力9.18億m3,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基本解決52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45%以上。

  4、農村水利。到2010年,人均基本農田陜南達到1畝、關中1.5畝、陜北2~3畝。完成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90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新增節灌面積264.5萬畝,全省節灌面積累計達到1306萬畝,占期末設施灌溉面積的67%。完成新增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積1475萬m3,新增集雨窖灌面積33萬畝。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萬千瓦,總裝機達到70萬千瓦,全省農村電氣化縣達到59個。

  5、水資源保護。到2010年,完成城市水源保護區建設,主要水源地及重點保護區水質全面達標。初步形成全省水質監測網絡體系,使城鎮企業污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渭河等污染嚴重的河流消除V類、超V類水質,基本控制水污染。完成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和流域、區域、城市水資源利用規劃,制定地下水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使全省水功能區達標率為80%,流域面積1000km2以上的河流保持基本生態流量,沿渭大中城市的地下水開采量減少10%,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5%,基本保證大中城市生態用水。

  6、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完成全省和重點流域、區域水土保持治理規劃和淤地壩建設規劃。加強封禁措施,切實控制人為破壞,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萬km2,治理程度由目前的30%提高到52%。初步形成全省水保監測網絡體系,基本控制水土流失。

  7、漁業發展。水產品年產量達到9萬噸,漁業年總產值20億元,水產良種覆蓋率80%以上,水產品加工率達到20%。創建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水產品標準化出口示范基地,實現水產品進出口額年增100萬美元。

  8、水利信息化建設。到2010年,基本完成水利信息系統建設,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全省的水文及水利信息網絡,實現主要河流和重點水庫洪水調度、水資源管理、水工程管理和辦公自動化。

  9、水利科技及人才發展。以資源整合和能力建設為主線,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搭建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創新環境。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科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使水利科技投入達到水利投資總額的3%。促進人才結構不斷趨向合理,職工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四、“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

 ?。ㄒ唬┱{、引水工程

  ——引紅濟石調水工程。是將寶雞市太白縣境內漢江水系褒河支流紅巖河水自流調入渭河支流石頭河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引紅濟石調水工程由引水樞紐及輸水工程組成。引水樞紐采用低壩無調節引水,壩型為混凝土重力溢流壩,壩高7米;輸水工程采用無壓自流輸水隧洞,全長19.71公里,設計最大引水流量13.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引水量0.9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為6.91億元。

  ——引漢濟渭調水一期工程。是省內南水北調的骨干工程,是解決關中城市和工業缺水的根本性措施。引漢濟渭調水工程主要由黃金峽水庫樞紐、水源泵站、黃金峽至三河口輸水工程、三河口水庫和長63.6公里的越秦嶺隧洞組成。工程擬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三河口水庫和穿秦嶺隧洞,年自流調水5億m3;二期建設黃金峽水庫、水源泵站和黃金峽至三河口輸水工程,年增加調水10.5億m3。三河口水庫位于漢江支流子午河上,總庫容6.3億m3。穿秦嶺輸水隧洞全長63km,設計流量64.0m3/s。一期工程估算投資51億元。

  ——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定邊供水續建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建設供水支管,主要解決定邊縣高氟區的人畜飲水和受水區內企業用水,并向紅柳溝和紅莊2.9萬畝灌區供水。設計流量1.25m3/s,管網總長235.18km,支管加壓泵站9座,裝機容量2491kW;建日處理能力0.5萬t/d的水廠1座。估算工程總投資2.69億元。

 ?。ㄒ唬?nbsp;    重點水源工程

  1、王圪堵水庫工程。王圪堵水庫壩址位于無定河干流蘆河口以上河段,距橫山縣城12km,是無定河干流規劃的最后一級水庫。王圪堵水庫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大型骨干水源工程,主要解決榆橫煤化學工業區、魚米綏鹽化學工業區和城鎮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同時兼顧灌溉、攔沙、防洪及發電等功能。水庫初擬壩高40m,總庫容3.18億m3,可用于榆林市榆橫工業區和魚米綏工業區的年供水量為1.50億m3。估算總投資9.4億元。

  2、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南溝門水庫地處延安市黃陵縣境內,壩址位于洛河支流葫蘆河下游,距河口3km、黃陵縣城約20km。該工程由南溝門水庫和引洛入葫馬家河低壩2個樞紐工程以及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4部分組成,年供水量1.56億m3。南溝門水庫壩高68m,總庫容1.77億m3,裝機3×800kW;引洛入葫工程最大壩高10.2m,設計引水流量10m3/s;供水工程供水總干渠長6.91km;新發展隆太塬抽水灌區6.98萬畝,供水管線總長52.1km。工程總估算投資9.20億元。

  3、亭口水庫工程。亭口水庫地處彬長礦區中部,壩址位于咸陽市長武縣境內涇河一級支流黑河河口上游2km處,是一座以工業和城鎮生活供水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該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放水洞和泄洪洞等組成。初選均質土壩最大壩高54.5m,總庫容2.93億m3,多年平均供水8121萬m3。估算工程總投資8.5億元。

  4、李家河水庫工程。李家河水庫位于西安市藍田縣境內灞河支流輞川河中游,是西安市浐河以東地區的骨干水源工程,在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前用于向閆良飛機城應急供水??値烊?690萬立方米,最大壩高98.5米(混凝土拱壩),供水設計流量3.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供水量5600萬立方米。供水渠道工程采用無壓自流引水,供水渠(管)道由總干渠、北干渠、南支管組成,長度分別為18.8公里、28.9公里、21.0公里。工程總投資7.6億元。

  5、采兔溝水庫。采兔溝水庫位于黃河一級支流禿尾河中游,是為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供水的骨干水源工程之一。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0.864億m3。設計碾壓砂壩最大壩高33.8m,總庫容7281萬m3。工程概算總投資10838萬元。

  6、焦巖水庫。焦巖水庫位于漢江支流湑水河中下游,距城固縣縣城21km,是一座以發電、灌溉、城鎮供水為主要開發目標的大(2)型水利工程。焦巖水庫是湑水河干流梯級開發的最末一級,水庫總庫容1.77億m3,電站裝機容量2.52萬kW,多年平均向城固縣城和下游桔園、許家廟、原公、寶山、五郎、龍頭等6鄉鎮提供生活和工業用水5111萬m3,向農業灌溉供水21301萬m3,灌溉面積33萬畝。估算工程總投資8.33億元。

  7、洞河水庫。洞河水庫地處安康市漢陰縣城以東8km的澗池鎮境內,壩址位于漢江北岸月河一級支流洞河下游,距河口3km,是安康市新增40萬畝水田群體工程的骨干工程。工程主要由大壩、壩后電站和灌區工程三部分組成。水庫大壩為漿砌石雙曲拱壩,最大壩高62.5m,水庫總庫容4561萬m3,估算工程總投資1.25億元。

  8、張坪水庫。張坪水庫位于商洛市洛南縣伊洛河干流上游,壩址距縣城32km,初選砼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51.0m,水庫總庫容962萬m3。初擬總工期21個月。估算工程總投資9079.42萬元。

 ?。ㄈ┛刂菩苑篮楣歉晒こ?/FONT>

  1、東莊水庫。水庫樞紐位于黃河二級支流涇河下游峽谷末端咸陽市禮泉縣東莊鄉,距咸陽市約80公里,距西安市約100公里, 距涇河下游谷口涇惠渠渠首約30公里。初擬最大壩高228m,總庫容30.08億m3,防洪庫容4.2億m3,攔沙和調水調沙庫容20.2億m3。估算工程總投資46.8億元。水庫建成后, 將有效緩解涇河和渭河同時發生洪水時渭河下游的防洪壓力, 減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積,并可通過水庫調水調沙,人造洪峰,增加渭河下游的沖刷機會,降低潼關高程,逐步恢復渭河下游功能,減輕洪澇災害。

  2、蔣家窯則、雷河咀攔泥庫。蔣家窯則攔泥庫位于榆林市靖邊縣新橋水庫上游約12km的紅柳河上,控制區間流域面積470km2;雷河咀攔泥庫庫位于榆林市靖邊縣紅柳河支流石窯溝上, 距下游新橋水庫約11.5km,控制流域面積305km2。兩座水庫是紅柳河流域庫壩群治理配套的防洪、攔沙骨干工程之一,對保證紅柳河庫壩群的防洪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估算工程總投資分別為8303.58萬元和14694.44萬元。

  五、保障措施

 ?。ㄒ唬┛茖W制定規劃,強化規劃管理

  我省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快水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調整治水思路,明確目標任務,加快發展步伐。繼續完善以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和防洪規劃為基礎、流域規劃和專業規劃為支撐的水利規劃體系,實行水利規劃編制、審批、發布、實施、評估全過程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強化水利規劃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要增強規劃意識,科學制訂規劃,認真實施規劃,建立健全規劃咨詢、規劃許可、取水許可等制度,確保“十一五”水利發展規劃落到實處。各級計劃、財政、銀行、稅務、物資、宣傳等部門要積極支持水利建設,提供優質服務,打好水利建設總體戰。各級水利部門要加強行業指導,搞好綜合協調、技術服務和典型示范工作,促進水利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合理劃分事權,穩定水利投入

  依據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和《水利產業政策》,合理劃分政府和市場的事權,明確各類水利工程的投資主體。中央投資主要安排關系全局的大型水資源工程、防洪骨干工程、跨界河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水保生態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設施等;地方投資用于省內水利建設項目。城鎮供水、污水處理、中小型水電開發等,要通過政府注入資本金、批準特許經營權,放寬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的限制條件和提高回報保障等措施,鼓勵外商、社會各界及企事業單位、個人積極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努力拓展新的資金渠道,建立長期穩定的水利建設投入機制。

  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每年新增財力的3%用于水利建設,同時足額征收水利基金,按新標準征收水資源費。盡快出臺《陜西省水利前期工作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籌融資機制,有效增加水利投入。要堅持分級辦水原則,保證地方配套資金足額到位,加強水利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果,提高投資效益。

 ?。ㄈ┙∪ㄒ庴w系,強化依法行政

  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保障水利建設和管理實現法制化、規范化。要加強水法規宣傳教育,切實實施《行政許可法》,依法履行水利部門的各項職能。繼續加強水利立法工作,抓緊研究制定并出臺水法實施辦法、水資源規劃和優化配置實施辦法、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城鄉供水管理辦法、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健全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和監督機制,規范水事行為,完善水利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強化水利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修訂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水權制度、水量分配方案制度、民主決策制度、以及以地方管理為主、實行分級負責的移民管理制度等,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水利法規和制度體系。

 ?。ㄋ模┩苿涌萍紕撔拢⒅嘏囵B人才

  建立水利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探索新理論、新方法、新模型,重點抓好防洪、節水、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等領域水利關鍵技術研究,力爭在一系列重大水利問題和水利瓶頸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健全水利科技推廣機構,增加科技投入,完善水利質量技術監督體系和水利技術標準體系,全面開展水利計量認證和生產許可證管理。按照“數字水利”建設要求,積極開發工程規劃、優化設計、建設管理、防洪決策抗旱減災等應用軟件系統,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大力實施和推進水利人才戰略,完善水利人才資源開發和教育培訓工作體系,積極推進水利干部制度改革和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圍繞水利發展目標,以高層次水利人才隊伍建設為龍頭,以水利人才能力建設為重點,增加人才總量,提高人才素質,調整人才隊伍結構,加強教育培訓,加快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建立一支與水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高素質水利人才隊伍。

  (五)加強統一管理,深化水資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完善規劃編制程序,確保區域規劃服從流域規劃,推進流域水資源統一規劃;建立流域水量調度管理制度,授權流域機構依據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管理流域控制性工程,實施水量統一調度。重點完善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政府宏觀調控、流域民主協商、準市場動作、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流域管理體制。推進區域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爭取在全省基本實現行政區域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要依法界定流域機構和行政區域的事權,合理劃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和職責范圍,屬于流域內全局性的、涉及市際間的涉水事務,由流域機構管理;屬于面向本行政區域的地方性涉水事務,由地方管理;屬于省和市共同管理的事務,區別不同情況,明確各自的管理范圍,分清主次責任。切實解決職能交叉、權責脫節和多重多頭執法等問題,建立起事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加強對區域防洪、供水、排水、節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涉水事務的綜合管理;加強對市場準入和運行機制的監督管理,規范水務市場,建立政府調控、市場運作、企業開發的供水和污水處理運行與發展機制。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0:16: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汕头市| 栾川县| 弥勒县| 汶川县| 兴化市| 桐梓县| 嘉禾县| 桓台县| 武山县| 普洱| 新营市| 射洪县| 汽车| 台州市| 漯河市| 德昌县| 伊宁县| 长岭县| 庆安县| 洞头县| 奉贤区| 宿迁市| 顺平县| 汽车| 酉阳| 屯门区| 咸阳市| 延川县| 阳山县| 巨野县| 利辛县| 青河县| 江油市| 武陟县| 伊春市| 专栏| 延津县| 科技| 来宾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