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水泥企業掀并購狂潮
由于近兩年,外資大舉收購以及參股我國一線水泥企業,這一情況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警惕。對于目前二線水泥企業的整合,外資的空間將被收窄,主力將是央企以及大型國企。
時至年底,水泥業并購再次風起云涌。在一線水泥企業已悉數與外資牽手的背景下,二線企業開始成為新一波并購浪潮的主角。
“江西水泥可能要被收購”,“福建水泥在重組”,“冀東水泥正欲并購秦嶺水泥”,近日,一些業內人士紛紛打電話告訴記者。
然而,對于上述并購傳聞,三家企業卻不約而同矢口否認。
“誰說我們要被收購呀?我們自己都不知道。”12月26日,江西水泥一位人士稱。
“我們現在還沒有想過要與其他企業合并。”同日,秦嶺水泥宣傳部也給予記者同樣的答復。而福建水泥董秘林成潮也稱,該公司暫時沒有出售股權的打算。
那么,上述三家公司被收購的傳聞難道是空穴來風?
“據我所知,這幾家公司確實都在跟其他企業談收購的事。”中國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稱。
而中國水泥協會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冀東水泥目前已與秦嶺水泥簽訂了收購意向協議,而江西水泥、福建水泥也正跟一些企業談,“遲早會被并購”。
秦嶺重組一波三折
事實上,三家水泥企業被收購的傳聞并不是從現在才有,相對而言,最受業內關注的則是秦嶺水泥的重組。
早在幾年前,秦嶺水泥就跟拉法基、冀東水泥等國內外眾多水泥企業有過接觸,其中與拉法基的談判更是長達6年之久。
據記者了解,一年前,冀東與海德堡合作在陜西建廠之后,冀東水泥就曾找過秦嶺水泥,商談并購之事。
“我們當然希望有資金進來。”當時秦嶺水泥證券部相關人員曾對記者表示,他們對冀東并購持歡迎態度。
不過,冀東當時卻并沒有表現出非常強烈的收購欲望,談判也未能達成結果。
事實上,當時冀東的這一舉動還曾讓秦嶺方面有一些失望。“我們企業包袱重,債務多,可能擔心收購之后整合比較困難,所以很多企業都是看完就走了。”上述秦嶺水泥人士說,冀東可能也是考慮到這些問題,因此止步。
然而,冀東對秦嶺的收購意圖卻一直沒有打消。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沒動秦嶺,跟秦嶺水泥的價格太高也有關,因為價格太高,對收購方并不劃算,而現在時隔一年,秦嶺水泥的股票已接近歷史最低點,2元多的股價正是冀東出手的最好時機。”
“如果不收購秦嶺水泥,冀東在陜西的地位就會很尷尬。”劉作毅說,2005年9年,海德堡與冀東水泥在陜西合資建設了兩個5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廠,在陜西算是有了立身之地。但由于當地霸主秦嶺水泥的存在,以及浙江民企聲威的大舉進入,冀東在陜西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排擠。“只有拿下秦嶺,冀東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劉作毅說。
而另一方面,目前冀東在河北市場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已不大,東北戰場因為有亞泰水泥的存在,要想進一步擴張也是異常困難。目前看,只有西北市場因為競爭較弱,還有一定空隙可鉆。所以對于冀東來說,陜西市場可說是其做大做強的真正希望,拿下秦嶺可謂志在必得。
融資困難成二線龍頭死穴
事實上,秦嶺水泥、江西水泥和福建水泥雖然身處三地,但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地域龍頭,都有很好的市場,卻都經營不善,連年虧損。
秦嶺水泥去年資產負債率為66%,今年前九個月資產負債率已達到70%,江西水泥連續三年資產負債率達到了60%以上,福建水泥最近三年資產負債率亦接近60%。
“資產負債率過高對企業自身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水泥協會副秘書長莊春來說。
自2003年國家對水泥等行業實行嚴格的宏觀調控后,絕大多數水泥企業的銀行貸款之路被堵死,這成了企業發展最大的障礙。
而根據最新的產業政策,國家著重打造的是10個30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對于三家二線地方龍頭企業而言,他們未來的生存前景將十分渺茫,要么絕地而起迅速爬上1000萬噸,要么等待被別人收購。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擺脫被淘汰的可能,目前三家公司都制定了宏偉的發展計劃。秦嶺水泥宣傳部相關人員稱,秦嶺水泥近期目標是500萬噸,而未來的目標則直指3000萬噸。福建水泥也表示,公司2010年的發展目標是從現在的500萬噸增加到1000萬噸。江西水泥未來目標也是1000萬噸。
“目標制定出來不難,能不能真正實現則是另外一回事。”莊春來說,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資金,如果他們的融資能力解決了,自然不成問題,反之很可能流于一紙空文。
莊春來表示,今年股市這么好,但是這三家企業的股票不僅不漲反而下跌,這本身就說明他們的融資能力不強。同樣,由于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銀行也不會輕易貸款。所以,在這種兩端夾擊之下,引進外部資金可以說是唯一的出路。
此前,有業內人士猜測,江西水泥可能被外資收購。
這個外資會是拉法基嗎?從距離上看,拉法基離江西水泥很近。但是拉法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剛收購四川雙馬,今后一段時間都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內部整合上,目前還沒有多余精力去并購其他企業。
那么臺灣水泥呢?似乎也不大可能,臺泥從去年開始調整大陸發展策略,已經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華南兩廣地區。
莊春來告訴記者,目前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一則這些外資過去幾年,把收購目標都鎖定在中國水泥一線龍頭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警惕。“目前外資進來的主要理由就是他們有資金,而中國一些企業沒有資金。但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中國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應該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不能一味依靠外資。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水泥整合的主力應該是國內企業。
“未來水泥業整合的主角應該是央企或大型國企。”莊春來肯定地說。
一方面,國家政策對央企以及大型國企并購地方企業大力扶持;另一方面,相對于一些地方小企業,央企及大型國企在資金和融資能力上也更有實力。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材料集團、中國建材集團、金隅集團近期并購發展速度都相當快。如金隅集團剛剛與頂新簽訂了收購意向,中國材料集團也跟祁連山水泥簽了收購意向協議。
而中國建材不久前剛剛收購了徐州海螺,產能一下增加了400多萬噸,不僅如此,中建材近期在徐州還會有收購動作。
而更為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中國建材已是江西水泥和福建水泥的第二大股東,這使其很容易通過進一步增持股份取得第一大股東的身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