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走在“戰火”邊緣!河南水泥亂的是市場還是人心!
如果放在前年,不會有人想到,僅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河南水泥市場會陷入如今的價格泥潭。
今年初開始,在全國水泥市場漲聲一片的時候,作為曾經國內水泥行情最為火爆的地區之一,河南市場顯得分外的落寞。中國水泥網行情數據中心消息,3月下旬到4月中旬左右,河南水泥價格普遍累計跌幅60元/噸以上,部分地區跌幅更是達到80元/噸。
到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困頓中的河南水泥價格曾經掀起幾輪上調,但實際執行情況并不理想。近日,又有消息稱河南當地水泥企業嘗試上調水泥價格50元/噸,不過鑒于今年的“前科”,本輪漲價落實情況仍然有待觀察。
短短一年多時間,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河南水泥行業態勢變化之快,讓人驚愕,不過在與當地水泥企業及行業專家的交流之后,筆者卻發現,這一切并非偶然。
2017年至今,歷年河南水泥價格指數走勢對比(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外因:房地產形勢嚴峻 外來水泥沖擊嚴重
據當地企業反饋,今年以來河南水泥市場面臨著來自房地產、外來水泥以及下游資金等方面的壓力。
1、房地產形勢欠佳,市場需求恢復緩慢
今年河南水泥行情持續未能走出低迷態勢,房地產行業態勢欠佳,是其中一大關鍵因素。
當地企業表示,河南水泥市場需求有50%左右來自于房地產市場,而在鄭州等地,房地產的拉動作用更是占到當地水泥需求的60%左右。今年以來由于房地產行業資金較為緊張,河南省房地產形勢欠佳,加上高漲的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降低工程項目施工積極性,導致市場需求恢復較慢,企業水泥庫存消化難度較大。
同時,由于房地產形勢不佳,部分開發商用房子抵貨款,使得混凝土企業回款困難,不少商混企業和水泥經銷商都面臨著資金短缺問題。
鄭州當地經銷商表示,由于需求不足加上資金緊張,當地有20%左右的商混站面臨沒活兒可干的局面。
2、外來水泥沖擊嚴重
河南地處中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為例,截止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100公里,規模總量連續十余年保持全國第一方陣。得益于優越的運輸條件,周邊陜西、山西、河北等地輸入水泥對河南市場沖擊嚴重。
特別是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高速免費,水泥運輸成本降低,給外來水泥進入河南市場提供了便利。高速恢復收費后,貨運行業快速發展,運力大幅增長,市場競爭加劇,運費不斷降低,水泥經濟運輸距離隨之增加。
“中原之地”河南緊鄰河北、山西、陜西、湖北、安徽、山東等省
陜西方向的海螺水泥、冀東水泥、堯柏水泥是河南外來水泥的主要來源。豫西三門峽當地企業介紹,目前陜西輸入的水泥,單日多的時候可以達到6000-7000噸,這些水泥主要流入三門峽、洛陽等地。
當地企業還表示,部分外來水泥為搶奪市場資源,銷往河南市場水泥價格與地銷水泥價格差價達到近百元每噸。經過這些年的低價競爭,外來水泥已經在河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經銷渠道,河南本地攪拌站也逐步適應了外來水泥。目前每年河南外來水泥輸入量達到1500萬噸左右,占河南全省水泥需求量的10%。
當地企業還擔憂地表示,隨著今年下半年冀東水泥和堯柏水泥萬噸線的即將相繼投產,預計外來水泥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
3、錯峰生產執行力度有所放松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執行錯峰生產政策之近年來河南水泥市場能夠平穩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年來河南錯峰生產政策卻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根據河南省發布《關于做好河南省水泥和磚瓦窯企業錯峰生產工作的通知》,水泥熟料績效分級A級企業和粉磨站績效引領企業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實施自主減排。水泥熟料績效分級B級企業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實施限(停)產。其他水泥熟料企業和粉磨站2021年1月和3月停產,2月生產(生產期間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要求的限、停產措施)。
相較往年,全省水泥企業累計停窯時間有所減少,導致企業庫存較高。
內因:區域市場諸侯林立 各個企業各懷心思
相對于房地產形勢下滑、施工進度慢、外來水泥沖擊等等客觀因素,使當地水泥行情難以提振的更深層次原因可能在于一系列突出的“內部問題”。
1、“不患寡而患不均”利益面前想法多
據當地水泥企業介紹,近年來河南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行業效益穩步提升,區域企業也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但是良好的市場態勢也產生了麻痹作用,久而久之,部分企業忽略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推動行業穩定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在利益面前,企業間“小動作”不斷,部分企業過分強調銷量增加,過度利用降價等手段搶占市場份額等,雖然短期效益增加,卻導致區域企業之間互信降低,破壞了河南水泥市場近年來好不容易形成的穩定大局。
“低價搶市場的企業,自覺得競爭力強,一切都是應該,不參與低價競爭的企業又覺得不公平,進而導致企業間明爭暗斗”,當地某企業表示,正如一句中國古話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行情差的時候,企業之間可以更容易形成互信,行情好了反而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想法導致行業態勢不穩。
2、超產問題突出產能過剩加劇
產能過剩是制約當前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河南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據中國水泥網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數據顯示,當前河南全省熟料設計產能9752.6萬噸,但據當地水泥行業專家表示,河南省實際熟料產能達到1.15億噸左右,產能利用率不到60%。
今年,河南雖然淘汰了4條2500t/d生產線,關停了一條3200t/d生產線,但對于整體產能嚴重過剩的河南而言,降低這點產能幾乎不值一提。
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提產改造的興起進一步加劇了河南水泥市場壓力。當地企業介紹稱,去年以來,河南至少20條生產線完成技術升級改造,產能大幅提升。部分水泥廠設計產能為5000t/d的生產線實際產能已經擴大至8000t/d以上,超產比例超過60%,使得原本就產能嚴重過剩的河南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當地企業指出,河南之所以提產改造盛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水泥企業想通過提產,在有限的生產時間內盡可能多的生產水泥熟料,以此占得“便宜”。如此一來,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原有的產能格局,并加劇了“患不平”心態。
當地一企業擔憂的表示,河南水泥產能過剩已經極為嚴重,如今提產改造趨勢日盛,未來產能過剩問題或將更加嚴峻。
3、產業集中度低 區域市場諸侯林立
根據中國水泥網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河南前三大水泥企業(中聯水泥、天瑞水泥、同力水泥)市場集中度僅僅53.72%,因此省內大企業沒有絕對的市場話語權。
相反,與前三強企業博弈的河南水泥企業“第二梯隊”實力都不容小覷。區域內,湖波水泥、孟電水泥、泰隆建材、大地水泥、千業水泥、春江水泥、錦榮水泥等企業合計產能占了河南水泥市場的“半壁江山”,并且在當地市場均有較強的影響力。
當地企業表示,以前在經歷了2015年的行業大低谷(資料顯示,當時河南很多水泥企業都處在盈虧邊緣,甚至出現巨額虧損)之后,大家能夠較為容易的實現統一認識。
在經歷了錯峰生產之后,河南水泥熟料產能發揮降低,供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產能過剩情況有所緩解,企業效益明顯提升。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穩定發展,河南當地不少企業家底厚實起來,“吃飽穿暖”之后,想法就多了,導致河南水泥市場容易出現各立山頭,各自為戰的情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4、錯峰生產區域差異明顯 加劇企業內心“不平”
當地企業還指出,當前受重污染天氣管控和環保績效分級管控等政策的影響,河南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區域差異較為明顯,進而導致企業步調不一,原本的錯峰生產政策弱化。
具體來看,一方面,河南錯峰生產執行情況存在區域差異,豫北的焦作、新鄉、鶴壁等城市處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范圍之內,重污染天氣管控相對嚴格;另一方面,河南在錯峰生產執行過程中加入環保績效分級之后,由于評級不同,企業錯峰生產時間也存在差異。
正如上文所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錯峰生產區域差異的存在,使得河南省內水泥企業存在停窯天數以及停窯時間段的差異,覺得自己吃虧的企業,錯峰生產落實積極性下降,進而加劇了河南市場混亂。
面對嚴峻的內外形勢,當地某企業直言,如果業內不能就當前行業態勢形成共識,恐怕一場慘烈的市場爭奪戰將難以避免。
總結:河南市場亂的不是市場而是人心
《新三國》中,劉備面對十八鎮諸侯各懷心思,不能共除董卓匡扶漢室之時,與曹操有過這樣一句對話。
“劉備以為天下大亂之根源,首先在人心喪亂”。
如今看來,此話放在河南水泥市場也有其道理。河南作為基建大省、人口大省仍然存在較為強勁的水泥市場需求,然水泥市場行情卻難以維持,為何?其根源或不在市場而在人心喪亂。
當前,水泥行業正面臨環保升級、碳減排以及智能化發展多重重任,合理的利潤空間是水泥資源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保證行業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同時,河南至山東一線被認為是國內水泥行情的“防火墻”。去年8月,山東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峰會在山東濟南召開,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崔星太曾在會上明確指出,河南、山東一線水泥價格如果失守,將波及全國市場,嚴重威脅華東、中南等國內主要水泥市場的穩定。因此,維持河南省水泥市場穩定對于全國水泥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那句老話“堡壘往往最先從內部攻破”,在利益面前,企業若著眼于眼前的得與失,勢必難以維持行業良好發展態勢。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