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重型目標:致力于做強混凝土泵車產業
即便是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也看出了一點門道:2007年必定是混凝土泵車的發展年。有專家不斷發出利好預測,在未來三五年內,僅泵車的年需求量將達到1500輛以上,到2010年將達到2000多輛。而在2006年,僅國產混凝土泵車銷量就已超過預計銷量的50%,達到了1800臺以上。而混凝土泵車制造商2007年的預期也空前的好,國內前三強企業紛紛公布全速提升產能的計劃,與2006年相比,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重型分別將全年目標提高了32%、51%、150%。 穩進:躋身三甲之列 從2003年國家發布取消124個城市混凝土現場攪拌政策指令以來,混凝土泵車開始從臂架機械產業中亮出,在迅速膨脹的市場需求下,這個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進入中國的冷門產品在短短2、3年時間迅速被中國吸納和接受。由于進入較早,營銷政策靈活,一些民營企業已從中掘到了第一桶金。到目前為止,從事混凝土泵車制造的廠家已有20多家,由于企業進入的增長速度要高于市場的增長速度,市場競爭態勢日趨激烈:配置越降越低,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概念性的新品配置開始出現,區域促銷活動越來越多,價格策略變化多端:在上海、北京等競爭烈度最強的區域,有的廠家已將首付款承諾到20%,而且還有零抵押、低質保等按揭優惠。 徐工重型是從2006年開始嶄露頭角的,并非因為市場營銷戰術上有多少出奇之處,其在市場上的營銷策略非常單一,就是一對一的產品+服務。與同行業相比,徐工重型泵車的付款方式甚至經常被用戶評價為"死板"。而且,在2002年泵車業務重新歸入徐工重型時,很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理由之一是"徐工重型的起重機太強大",理由之二是"泵車市場粥少僧多"。 徐工重型總經理張玉純看到了同樣的問題,但角度不同:"我們擁有業內最強大、深厚的臂架機械核心研發技術,在結構件焊接等核心制造技術方面擁有業內技藝最精湛的產業工人"。"泵車的發展機會多,目前還只是處于市場成長的最初階段,就像2000年時的起重機市場,過程中有很多改變格局的機會"。 2006年,徐工重型連續推出了常規產品以外的新品40米、48米和52米泵車,40米等新品因其獨特而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和同行的競相仿效,而同時,徐工重型一直低調而深入的專業化營銷、服務模式逐步成熟并顯現成果,一對一的銷售與服務捆綁跟單,利用用戶所在區域集中的優勢,將充沛的人員、車輛以及備用泵等服務資源予以對應分配,既保證了全過程的定期回訪,也保證了迅速響應服務需求,同時公司本部高級服務工程師、代表處服務人員、區域維修站服務人員隨時待命的服務聯動模式,使徐工重型服務得到了用戶"不僅能迅速到位而且能高效解決問題"的好評,逐步實現了在市場上先是局部區域的單臺進入,接著是一個一個地區用戶的認可。在江蘇、山東等城市,甚至達到20%的市場份額,在國內行業統計報表中,徐工重型開始從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其它項,躍升到行業前三甲之列。 目前,徐工重型混凝土泵車業務發展勢頭強勁,不僅延續了2006年銷量節節攀升的趨勢,而且在元月收官之時再創新高,實現了350%的增長,單月發車更創下歷史最好水平。同時,HB40混凝土泵車通過了歐盟CE認證,更高米級的混凝土泵車產品正在緊張研發試制階段。隨著公司技術研發、工藝制造、營銷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徐工重型混凝土泵車已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核心:瞄準高端品質 目前,國內多個有實力的廠家均實現了泵車的臂架自制,而且在設計、分析軟件應用、結構件設計、液壓系統設計、安全防護等等方面均趨于同質,泵車的研制技術到了必須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階段。對此,每個企業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企業向更高米級拓展,以奪取"最高"的美譽,有的企業往更加人性化的設計方向發展,以贏得用戶的贊譽。 為了突顯自身的優勢,徐工重型依托在大型臂架機械研制方面的專長,將所有資源集中在提高泵車品質上。 徐工重型現已擁有了37米到52米5種型譜16種型號的混凝土泵車,立足這個基點,一方面集中精力培養泵車基礎技術的系統優勢;另一方面集中精力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量最大的產品,力求將其品質、性能做到最優、最具差異性。 在選購核心進口配套件時,均以世界級最優為標準,選擇的板材為瑞典進口的700、900、960細晶粒合金高強鋼,該鋼材塑性好,折彎180度均不會開裂,而且重量輕;管、閥、接頭、濾油器、分動箱、回轉支承、減速機等等均采用進口,有效保障了整車作業時的高可靠性表現。 強化整機重心的合理設計,確保整機穩定性。在行業底盤配置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上車整體布局至關重要,徐工重型依托自己獨到的匹配技術,通過對布料桿截面和結構的優化,合理利用材料,在保證臂架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減輕布料桿的自重,從而提高整機的作業穩定性。對回轉連接部位采用加筋式結構,借助有限元分析和結構應力試驗,完善和優化結構,減少應力集中,全面強化了臂架運動過程中的可靠表現。 據徐工重型泵車研究所所長徐懷玉介紹,泵車用戶的專業性相當強,而且這些用戶群體都相對固定在一定的圈子內,對技術發展、產品配置、品質表現都有非常深入和專業的了解,所以盡管行業內各種概念性新品不斷涌現,但徐工重型始終強調基礎研究,強調技術的成熟性,在推出新品或改進老產品時,追求循序漸進的推進,按照傳統觀念的4米高度向上提升,從各種試驗數據及性能參數上分析確保每一款產品均為成熟產品,這一切為企業泵車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鎖定:降低使用成本 徐工重型的泵車產業之所以得以快速成長,源于企業始終高度關注用戶的使用成本,故在產品改進上,鎖定的重點在提高效率、減少消耗、安全防護上。 隨著施工工程工期的加緊,用戶對大泵送量、高耐磨、低耗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各企業加緊研制爭相推出大缸徑、超大缸徑的產品,最新推出的嘗試型新品缸徑已達到了Φ260。徐工重型重點深化缸徑230MM、行程2100MM的"大缸徑長行程超強泵送"的成熟型產品的運作效率,出料通徑采用從Φ230經過Φ180-Φ150,最后過度到Φ125的四級變徑,降低了出料阻力,提高了吸料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對中心泵送單元進行了優化設計,分配閥采用高耐磨鑄鋼型嵌套式自動補償S型閥,加大了眼鏡板的直徑,眼鏡板與浮動環間隙自動補償,完全消除漏漿,減少了堵管以及混凝土對臂架的沖擊。 液壓控制系統的每一項設計都充分展示了在高效節能方面的獨具匠心。像獲得專利的閉式SN控制系統、SN系統應用,換向泵、擺動油路和主油路等等均體現了提升部件、整機使用壽命和運行效率的設計理念。 高強度、大容積泵送料斗的改進運用,更減少了積料。攪拌帶自動反饋功能,有效保證攪拌馬達和油泵的高效運行;整機采用自動集中潤滑,更延長了整機使用壽命。在安全防護上,共設計了包括發動機過載、低速保護、主泵過載保護等六大項安全保護措施,確保了整機的安全使用。 此外,在一些先進技術的使用上,徐工重型的設計人員有取有舍,充分考慮用戶使用效率的情況下,徐工重型泵車排量調節并未盲目依賴電控,還設計了手動模式,以保證電磁干擾大的時候能夠及時調節,保證泵送質量。結合用戶需求,完成了新型自動反轉裝置、分動箱掛接裝置、雙工作液壓油缸等10多項國家級專利技術。像前伸縮后擺動型支腿結構的設計運用,更便于在狹窄的工地上施工。 由于在產品改進方面建立了技術、服務、用戶"綠色通道"反饋制度,系統收集了市場上各類產品的使用狀況、細節表現、用戶反應,經過多輪改進和加強焊縫超聲波檢測、臂架、結構件焊接尺寸檢測、改進泵送打水調試等試驗手段,臂架的可靠性、穩定性等等均得到全面提升,有用戶評價"比進口臂架還好"。 常州先達路橋公司商品混凝土分公司卞勇光副總經理一提到徐工重型的泵車就非常高興:我們發現徐工產品的最大優勢在于性能全面,比如其他公司泵車的折臂只能上不能下,致使工作容易留有死角,而徐工的泵車就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其折臂能上下揮動,單獨操作,不會出現死角問題。如果操作嫻熟,徐工的機械很好用的。 持續:專業制造升級 2005年徐工重型新型的泵車結構分廠、裝配中心交付使用,泵車產品徹底從起重機制造系統中剝離出來,與泵車研究所、泵車營銷分公司形成了一個專業化的閉環系統。 泵車制造中心的工人、技師,大部分是徐工集團下屬徐州混凝土機械廠的老員工,還有一小部分是從原起重機系統抽調出來的員工,這部分員工都具備成熟的結構件焊接經驗,其中大多為歷屆徐工焊工比賽中高居榜首的佼佼者。 為了將泵車產業逐步做大,并切實保證產品的制造品質,徐工重型將技藝精湛的技師和學徒級員工組隊,輪流派往市場回訪用戶,并組織參加大型工程機械展會,悉心學習和體會進口產品的制造水平。 隨著批量的不斷增加,徐工重型在泵車方面的工藝技術、檢測手段日趨成熟,并且實施了質量"反推法",即對在任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即刻反推至上線,即便是最后在調試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也能反推到各裝配單元、結構焊接單元、下料單元,追溯到責任人,對涉及到的技術文件質量、工藝手段、裝備能力、人員技能和責任心等問題均有相對應的標準規范和處理規定。 目前,徐工重型還在持續加大對泵車的各項技改規劃,新引進的第二臺進口五面體加工中心已安裝完畢,進口數控對鏜加工中心、數控車等十幾套大型高端設備已陸續就位。這些均為持續提升泵車制造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