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水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水泥行業總量過剩、結構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水泥行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因此,必須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才能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
嚴格市場準入門檻
對增量水泥產能,“意見”提高了準入門檻,加強了管理的力度。一是嚴格市場準入。把環保新標準納入水泥生產許可證發放的審核條件,堅決取締無證生產。二是認真執行今年7月1日開始生效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三是提高建筑市場應用水泥的準入標準,禁止立窯水泥進入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
這些標準的執行,進一步加大了新上水泥項目的管理力度,使總量控制有了更為明確具體的政策標準,有利于水泥行業的合理布局,防止新的盲目投資。
提高產業集中度
對存量水泥產能,“意見”提出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加快落后產能的退出和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一是鼓勵水泥企業兼并、重組、聯合,提高生產集中度。確立一批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企業集團,增強其在區域市場的調控能力。二是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采取上大關小、補貼及贖買等多種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能力,改善環境質量,緩解資源、能源壓力。
2005年國內水泥市場需求不到10.5億噸,而水泥生產能力已達13億噸,產能過剩2.5億噸。特別是落后生產能力比重仍占60%左右。預計2010年國內水泥需求量為12-12.5億噸,比2005年增加1.5-2億噸。要實現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達到70%以上的目標,必須在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時,加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工作力度。
目前,部分地區落后產能退出遲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立窯企業基本屬于縣、市管理,相當一部分還是地方財政收入的臺柱子。因此,在政策方面,有的得到了比新型干法水泥企業更多的優惠享受或包容。“意見”在明確“停止對落后工藝和嚴重污染環境的水泥生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提出適當安排專項資金,補貼重點地區立窯水泥的拆除,加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力度。
在加大水泥產品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水泥產業的集中度。2005年我國排名前10位的大集團水泥產量超過1.65億噸,市場份額由2000年4.4%左右提高到15%。盡管水泥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與世界水泥巨頭仍有相當差距。我國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水泥生產總能力也只相當于世界水泥工業第二位的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的產能。
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水泥上市公司在水泥行業中處于行業龍頭,其生產規模和經營業績一般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意見”的頒布執行在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為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擴大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jiangxun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