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瓶頸緩解 中聯重科業績仍將大幅增長
中聯重科(000157)2006年年報顯示,公司2006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25億元,同比增長41.06%;主營業務利潤12.23億元,同比增長44.17%;凈利潤4.81億元,同比增長54.89%;每股收益0.949元,同比增長54.88%。
分析人士認為,中聯重科去年業績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工程機械行業的回暖,而2007年該公司產能瓶頸有望得到緩解,從而推動公司業績繼續大幅增長。
受益行業回暖
分產品來看,中聯重科2006年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路面機械和環衛機械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9億元、22.18億元、2.35億元和3.6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4.70%、29.83%、56.92%和19.39%。
2006年上述四種主導產品的毛利率與2005年基本保持不變,因而收入的高增長是中聯重科業績大增的最大功臣,而工程機械行業2006年初以來的全面回暖則是產品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與2005年利潤下滑源于宏觀調控政策偏緊類似,2006年工程機械行業井噴式反彈主要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擴大。長江證券研究員黃東升表示,2006年中聯重科在調整產品結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聯合證券研究員吳昱村也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的混凝土機械業務的銷售量取得較大改善,在大型起重機業務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年報顯示,2006年公司完成了國內最大的600噸履帶式起重機、自制底盤混凝土輸送泵車、QAY160全地面汽車起重機等產品的研發,并加大國際先進標準采用率,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車、平地機、壓路機、塔式起重機等五大類產品已通過CE認證,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車、混凝土布料機等三類產品已通過俄羅斯認證,為開拓國際市場做好了準備。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組建了混凝土泵送機械、汽車起重機、環衛機械等七個專業性公司,把產業鏈向上延伸至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環節,向下延伸至施工設備實物租賃、融資租賃等產業鏈終端,并對整個產業鏈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產能瓶頸有望緩解
黃東升認為,2006年中聯重科出口增長雖然很快,但對利潤貢獻不大。年報顯示,2006年中聯重科出口收入為2.16億元,雖然同比增長248.46%,但占總收入的比例只有4.68%。
招商證券認為,海外市場已成為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必爭之地,各公司均在積極尋找合適的海外代理商及建設海外辦事處。但由于出口項目經理等相關高級人才急需、海外市場拓展力度不夠等原因,中聯重科海外市場開拓未能取得較大突破。
不過,從長期來看,2007年中聯重科已經提出了“專業化、股份化、國際化”為特征的核裂變戰略,開發國際市場已成為重中之重。考慮到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中聯重科的出口業務空間巨大。吳昱村認為,2007年中聯重科出口業務將會有較大增長。
黃東升表示,“估計2006年中聯重科新獲海外訂單較多,產能瓶頸將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主要問題”。中聯重科起重機械業務收入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但年報表示,目前公司汽車起重機的產能正受到制約。
針對汽車起重機產能受到制約的問題,中聯重科實施生產制造系統三班運行等措施加快產品下線,盡一切努力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對現有生產場地進行了調整,以達到合理配置。2006年,公司已經開始泉塘工業園的擴建工作,園區擴建計劃投資約3.65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500臺汽車起重機、250臺履帶起重機的生產規模。據黃東升介紹,該項目將于今年10月份建成,完全投產后將形成43億的銷售規模,基本是目前生產規模的兩倍。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認為,2007年中聯重科汽車起重機產能瓶頸將得到解決,加之出口將繼續大幅增加,業績可望繼續保持30%以上增長。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