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墻體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
2006年,是我國進入“十一五”的開局年,宏觀經濟運行仍然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筆者試就“十一五”時期我國墻體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做一分析。 (一)建設節約型社會為新型墻體材料提供了廣闊市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2005年33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及建設部相關文件都強調加大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工作力度。資源綜合利用、節土、節能、利廢、保護環境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主線,新型墻體材料的政策環境優越,新型墻體材料市場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墻體材料革新是保護土地資源,節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改善環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墻體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環境的狀況,必須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形成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新興產業。 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對新型墻體材料生產的影響很大。如江蘇省鎮江市建筑市場上砌塊產品的生產成本約在70元/立方米,運到工地的產品銷售價格約100元/立方米,減去運費10元~15元/立方米,企業的利稅空間約在15元~20元/立方米,如按正常的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企業的利潤空間只有8元~10元/立方米,所以,如果企業享受了增值稅減半征收或免征的政策,企業的利潤將增加3元~5元/立方米,增加的利潤約占砌塊生產企業年利潤的30%~50%.一個年產5萬立方米的砌塊生產企業全年可增加利潤15萬元~25萬元,對于一個規模不大的砌塊生產企業來說,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字。此外,砌塊產品在建筑市場上應用,可全額返退墻改專項基金(每平方米8元),對于建設單位來說,與不能返退專項基金的工程相比,可降低造價6元~8元/立方米。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發現,優惠政策的落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砌塊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降低建設單位的應用成本,對砌塊產品的生產與應用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新農村的建設、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住宅產業現代化特別是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設將極大推動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十一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居民住宅將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會形成熱潮。根據著名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觀點,當GDP增長速度介于8%~10%時,房地產業將高速發展。據預測,我國全社會房屋年竣工面積將達到18億~20億平方米,建筑業增加值年均約7500億元。其中城鄉住宅年需求量將保持在13億~15億平方米左右,住宅產業的投資增長率已遠遠大于GDP的年均增長率,這為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同時,中國建筑耗能問題已相當突出。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僅為33%,比發達國家落后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巨大的差距為節能墻材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要鼓勵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設。建設部有關文件提出,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實現節能5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實現節能65%的目標。推廣節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包括設計、施工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基礎條件是建材工業要圍繞“建筑節能”這個主題,大力增加建材制品的比重,為建筑業提供標準化、部品化、集成化的建材產品。各種建材制品要性能優越、質量可靠、施工方便、產品配套、價格合理、符合建筑施工標準和規范。為達到建設部確定的節能目標,2010年,新型墻材的產量占墻體材料產量的比重至少要達到55%,建筑應用比率要達到65%以上;2020年則分別要達到80%和90%.建筑節能的提出,為墻材革新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動了新型墻體材料的深入持續發展。 同時,要興建一批高新技術的新型墻材企業,走工業化住宅建設的道路,實現設計標準化、制造工廠化、施工裝配化。這種預制裝配化的建筑業,可能會帶動一系列新的設計方法和觀念、新的部配件生產、新的建筑材料產業,包括隔熱材料、防水材料、隔熱玻璃、輕型鋼材、太陽能裝置等。而采用工業化程度更高的墻材,可能把墻材與房屋的其他部件合并考慮,更大地提高建筑生產力水平,更好地反映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方向,將極大地推進節能墻材的發展,開辟新型墻體材料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帶動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提高新型墻體材料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創造了市場空間。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城市化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住房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追求住房面積的擴大,而是越來越要求住房功能的改善和住宅品質的提高。因此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結合我國當前墻改實際情況,要求新型墻體材料的開發,必須立足于質量高、性能好、改善建筑功能、利用廢渣、節約資源和能源、耐久性優良、可循環利用、無污染和環保衛生的產品,而不是仍然停留在發展低檔次、低品質的落后產品上。因此,結構調整是“十一五”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用新型墻體材料代替“秦磚漢瓦”是建材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在國務院下發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逐步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黏土磚。已限期禁止生產、使用實心黏土磚(包括瓦,下同)的170個城市,要向逐步淘汰黏土制品推進,并向郊區城鎮延伸。其他城市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分期分批禁止或限制生產、使用實心黏土磚,并逐步向小城鎮和農村延伸。當然,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的靈魂,即使有再超前的思路、再創新的設計,綠色建筑是必須通過綠色建材這個載體來實現的。因此,積極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墻體材料行業的整體水平,提高建材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是“十一五”墻體材料工業發展的方向,這為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四)城市現代化和城鎮化建設加快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墻體材料。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只有32%,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化水平將有較大的提高,2001~2020年間,我國將有2.2億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大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和住房建設,必將拉動墻材消費的增長;2002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為22平方米,離小康住宅人均面積指標還差8平方米,未來近十年時間里,住房建設仍會有較快的發展,這無疑又會直接拉動墻材消費的增長;新型墻體材料工業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擴大新型墻體材料應用的市場空間。我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特別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設都將推動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 |
原作者: 韓永奇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